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IPO在即,“700亿估值”的“辣条”是如何得来的?

2021-11-19 10:33 作者:中食财经  | 我要投稿



奈雪的茶、巴比鲜包……近年来,消费者吃出的上市企业已屡见不鲜。但一根小小的辣条IPO,仍被大家持续关注。


近日,港交所官网披露,辣味休闲食品企业卫龙已通过聆讯,进入发行上市阶段,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瑞银集团为联席保荐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卫龙完成了Pre-IPO轮融资,拿到了 CPE、高瓴资本联合领投的35.6亿元战略融资,这亦是卫龙成立以来的首次融资。


融资+上市,经历二十余年磨砺的卫龙,加紧了踏入资本市场的脚步。从食品市场来看,食品企业上市亦似乎进入了一个高频期。业内传言700亿元估值的卫龙能否顺利IPO呢?


01

大单品依赖危机待解

从卫龙产品营收来看,最直观的问题便是单品依赖性强。


招股书显示,卫龙产品业务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调味面制品,包括面筋、辣棒、亲嘴烧等,也就是辣条业务;蔬菜制品,包括带魔芋爽及风吃海带等;豆制品及其他产品则包括软豆皮、78°卤蛋,亲嘴豆干、肉制品等。



从营收来看,报表显示,2018年到2020年卫龙营收从27.51亿增长至41.2亿,增速分别为23.05%、21.71%;净利润从4.76亿元增长至8.19亿,增速分别为38.24%、24.67%。2021年上半年总收入为23.03亿,同比增长22.06%。净利润为3.58亿元,同比下降2.53%。


值得关注的是,卫龙调味面制品的营收占比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以今年上半年业绩来看,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产品三者的收入占总收入的61%、34%和4.7%。2018年“辣条”收入占比高达79%。


基于卫龙及时调整战略,2014年推出了蔬菜制品版块,目前在2020年营收已经达到11.7亿元,收入占比达34%。卫龙的产品结构有所改善。不过,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卫龙能否继续被消费者青睐还仍未可知,这亦是卫龙上市以及发展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


02

百亿目标沦为“空谈”?

“辣条”版块的独大,促使卫龙调整产品结构;但产能只有70.6%的卫龙IPO扩建产能的计划,被业内人士所质疑。



数据显示,2020年底卫龙设计产能28.68万吨,实际产量为21.18万吨,产能利用率为73.9%。2021年半年报显示,卫龙产能利用率已降至70.6%。一方面,产能还有近30%的盈余;另一方面,卫龙在招股书中表示,将在未来2-3年内再扩建一倍以上产能。


那么,扩建的产能如何被消耗,成为了大众的关注热点。据了解,三期园区正在建设中,预计2021年建成并实现投产。据透露,项目建成后,卫龙旗下公司年产值总计可达200亿元,安排就业人员10000人,实现税收20亿元。


其中缘由,不由不联想到2018年董事长刘卫平所坦言的百亿目标。彼时,刘卫平表示要在未来三年内实现年产值超百亿目标。2021年上半年卫龙的收入为23.03亿元,三年期已到,百亿目标“大饼”的实现却似乎是遥遥无期。


03

卫龙上市泡沫待挤


关于卫龙上市问题,此前卫龙方面一直以“不知道、不清楚、不回应”“三不”回应。


而事实上,卫龙内部对上市早有准备。资料显示,卫龙曾频繁进行工商变更,也被外界视为给上市铺路。2017年,持股60%的刘卫平和持股40%的刘福平双双退出平平食品的股东阵营,平平食品变更为由漯河市卫龙商贸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漯河市卫龙商贸有限公司于2014年成立,年销售额达25亿元,它的背后有两位股东,漯河和和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持股99%、易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持股1%。


目前来看,业内传言对卫龙的估值已达到700亿元之高,按2020年卫龙所取得的净利润8.2亿计算,市盈率高达85倍之多。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盐津铺子、洽洽食品等二级市场上市零食企业,对应的静态PE分别为53.07、53.77、45.8、35.38倍,远低于卫龙估值水平。


关于卫龙上市,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从企业发展来看,以后若能上市,有了资本的加持,也有利于对卫龙的产品创新和多元化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但进入资本市场后,卫龙能否延续高市值,仍具有不确定性。


眼下,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被公众定义为垃圾食品的“辣条”反其道而行之,一直处于消费降级的产品序列,目前其市值却被估价700亿元,表面看其繁华的背后是否存在大的泡沫?


可以预见,卫龙若上市,监管层对于他们食品安全的情况会更加重视,对于企业的规范化运营方面也必将更加严格。由此来看,卫龙还有不少难题需要攻克。


IPO在即,“700亿估值”的“辣条”是如何得来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