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Meta分析】meta分析审稿人质疑中文研究不可信,是故意找茬还是实事求是?

2022-10-18 09:30 作者:尔云间  | 我要投稿

大家好,我是小云。某天我在某论坛上看到一个帖子,楼主投了一篇meta分析,审稿人的其中一条意见竟然是认为纳入的中文文献质量太低,不可信。


审稿人还引用了一篇BMJ的文献,说中国大陆的临床研究质量差,在他/她看来,中国期刊都不靠谱,甚至认为数据都是假的!既然要纳入中文文献做meta分析,作者有责任证明数据的可信度,否则他/她建议,排除这些研究。


说实话,我的第一反应是:瞎说什么大实话!因为只要稍微仔细地阅读中文文献,就会找到各种缺陷:研究方法描述不详尽、统计分析结果报告不规范、胡编乱造数据和结果……最明显的就是,随意滥用“随机分组”。


可是,客观地说,哪怕大部分研究存在问题,也不应该“株连”吧。另外,这些问题,真的可以汇总、量化,甚至将研究结果发表在BMJ吗?


于是,我找到了这篇文献。然而,这篇文献只是批判了研究冗余的现象。该研究在四大中文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了73953篇文献,经过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获得了2577篇研究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分析的文献。


随后,作者“判断”出高达2045篇(79.4%)文献是多余的,并对比了冗余和非冗余研究的特点。具体的内容就不详细介绍了。



看到这篇文献的研究内容后,我失望了。这篇文献可以证明所有的中文文献都是低质量的吗?作者的研究过程是客观的吗?


接下来,我在BMJ的官网上看到了一篇Response letter。https://www.bmj.com/content/372/bmj.n48/rapid-responses

这篇评论里指出了该研究的一些局限性,评论者不认可那些都是冗余的研究,但也认同临床研究确实需要在伦理认可的基础上严谨、科学的设计和开展。


OK,回归开篇的问题,似乎审稿人并没有充分的依据质疑中文文献的质量太差(虽然主观上很多人,包括审稿人自己都有这个感觉),审稿人还要求作者证明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是过关的,这是故意找茬还是实事求是,你觉得呢?你认为meta分析分析要纳入中文文献吗?


其实,很多meta分析都只纳入英文文献,或者纳入被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权威数据库收录的非英文文献。为什么?因为大家都认为其他来源的非英文文献,质量比较低,有充足的英文SCI做meta分析,就没必要纳入非英文文献。


可是,当文献比较少,或meta分析选题只有非英文文献(如中文文献)的时候,不得不纳入中文文献,该如何解释研究质量呢?


首先,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说明,我们需要尽可能全面地收集该选题的研究证据,因此,纳入非SCI或非英文文献是有必要的。


其次,低质量研究也是研究,我们要正视这些研究的缺点,也不能忽略其作用。如实地对这些研究做方法学质量评价,阐述存在哪些偏倚,对结果造成什么影响。


最后,下结论要谨慎。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低,合并结果的证据等级和推荐度都比较低,不宜给出很肯定、绝对的结论,也不宜给出指向性很强的实践指导或临床建议。



【Meta分析】meta分析审稿人质疑中文研究不可信,是故意找茬还是实事求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