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山东师大 编导业务二 论述)元代乐队的程式和特点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军事力量强大,元朝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频繁,文化方面多继承于宋,体现了大一统的气象。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元代舞蹈形成了“多元发展”的格局。其宫廷舞蹈、民间舞蹈与元杂剧中的舞蹈共同成为中国古代舞蹈百花园中的一抹亮色。宫廷舞蹈的代表是典庆“乐队”,它是元朝宫廷沿袭宋代“队舞”程式、由诸多小队组合而成的一种容量较大的歌舞形式。
一、“乐队”的表演程式
四种“乐队”虽然各有分工,但表演程式相同。其中,第一小队是“引队”,由两名大乐礼官带领,另有执戏竹二人,乐工八人,随乐声进至御前,分左右相向站立。第二小队都是妇女十人。第七小队都是乐队,其余全是舞队。表演形式多为载歌载舞,且第二小队中须有一人念致语。整个表演过程,无论是出场入场,乐起乐止,舞唱念白,都体现着鲜明的程式性。
二、“乐队”的特点
1.民族色彩非常突出
由于蒙古族在取得政权以前还过着游牧生活,所以他们的乐舞风格体现为遒劲、昂扬、奔放、豪壮。
2. 承袭汉族乐舞文化
元代“乐队”的演出规模和形式,发展性地承袭了宋代“队舞”的程式。例如:每一个“乐队”的十个小队表演完毕后,皆有妇女三人歌《新水令》《沽美酒》《太平令》三曲,之后“念口号毕,舞唱相和,以次而出”,程序固定,无一例外。但四大“乐队”内部皆分男子队、妇女队和男女混合队——此又与宋宫“队舞”不同,是元代的新创。
3.意象性鲜明
元朝是一个多民族多信仰的大国,元旦所用《乐音王队》就有一种兼容并包的特点,表现着加强国民向心力,新年大吉的意向,因此,在《乐音王队》既有袍服代表蒙古族者,又有穿绣衣意即汉族者;既有佛教菩萨,又有仙家龙王;乐曲是蒙汉皆备,以象征大和谐、大统一的气象。《寿星队》舞者利用龟、鹤之像,寓意祝贺皇帝长寿、吉祥。
4.宗教意识突出
例如《说法队》表演中的“数珠”“尘佛”“金莲花”“如意”等舞具,“僧伽帽”“紫禅衣”“锦袈裟”“隐士冠”“白纱道袍”“菩萨冠”等舞服,“金翅雕”“八金刚”“文殊像”“普贤像”“如来像”等装扮,都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综上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