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吉他经验分享,第三期,Yamaha的全单系列介绍及养护要点
全单意为“全单板”,也就是通体都是实木板材,而非合板。单板自身振动的抑制相对更低些,理论上能得到更好的声学效果。

大多数“全单”的面板、背板都是将板材剖开对拼而成的,所以可以仔细观察下,通常全单的面板、背板纹路、年轮线是左右对称的,侧板则不一定。吉他的制作、结构就不详细说了,只是简单介绍下,以打消一些初学者的误解——碰到过不少萌新以为面板或背板是一整块木板制成,发现接合缝后以为自己买了假琴,甚至有人以为所谓全单是拿一大块木头镂空做琴@_@

雅马哈的钢弦全单吉他——非旅行琴,主要是L系列、A系列、以及前几年新出的红标系列。
L系列可能在市场上是最为人熟知的,这里需要注意下,LL6、LS6、LJ6等均为面单,16及以上才是全单,26开始是日产,6和16是杭州产。
L系列用的是现在比较少见的英格曼云杉作为面板,这种面板比较容易驱动,不用多大力就能发挥出比较饱满的音色,而且声音温润、成熟。缺点是,英格曼云杉在承受较大力量弹奏时,容易出现低频垮塌的情况——低频出来的瞬间就急速衰减。如果弹惯了sitka云杉的琴友,换到英格曼云杉面板的吉他时可能要花一阵子去适应它的动态特性了。相对比较常见的sitka云杉而言,英格曼云杉的动态狡狭隘,对一些暴力扫弦、“大力金刚指”的玩家可能不太亲和。但其天生成熟、温润的音质,加之L系列650的弦长,非常适合演奏诸如岸部真明之类风格的日系指弹。
LL是最大的桶形,有点像Martin的D型,但其实有些小差别,LL上半段宽度略小于Martin的D型,下半段的最大宽度要略大于D型。共鸣比较强烈,应该是L系列里受众面最大的一个桶形。
LS是L系列最小的桶形,低频更紧致,更凸显高频,个人觉得泛用性而言,还是LL更好些,当然追求极致小清新也可以考虑尝试下LS。
LJ间于两者之间,可能是使用者最少的桶形。
L系列全系列使用了一种叫ARE的面板老化技术,意在让吉他更快的完成开声,使新琴也能有成熟的音色。不过在此诟病下,雅马哈似乎很痴迷黄铜弦,原配基本都是黄铜弦,这使得音色明亮之余略显单薄,建议琴友们可以换上磷铜弦试试看。
此外,L系列均装有一个不需要电池的被动拾音器,也就是可以连接音箱或者通过声卡内录,但这个玩意的性能聊胜于无,且拾音器本身无法进行任何调节,算是个添头吧。

A系列说是主打演出——它的拾音器音质确实不错,还原度颇高,且低频、高频能独立调节,有若干种麦克风的音效模拟,但其实A系列在原声方面的配置并不亚于L系列。
A系列的情况和L系列类似,A1、A1R、A1M等均为面单,A3R、AC3R等及以上才是全单,我这里就默认以3型各型号来介绍了——1型的拾音器配置低于3型。
A系列用的是最主流的sitka云杉,这种云杉硬朗、明亮,相对英格曼云杉更能承受大力的输出,缺点是需要较长时间开声才能达到良好的声学状态,此外,对较小力量的弹奏,sitka的声音可能会有些“萎”。不过好在雅马哈本身声音大多比较清亮,加之A系列3型均采用了ARE技术,所以sitka的缺点也得到了较好的弥补,相对L系列而言A系列能更好的迎合拨片演奏及喜爱大动态演绎的琴手。
A系列的琴颈是43mm的,相对L系列的44mm会略窄些,不过也算主流的宽度,个人觉得都能接受。相对而言,略宽一些的琴颈指弹、solo会更舒服些,较窄的琴颈更适合大篇幅横按的节奏演绎,当然只是相对而言,个人觉得技术的重要性高于硬件设定上的这些小区别。

红标系列,这是个比较“年轻”的系列,出来没几年,不过设计倒是比较复古的,无论是声学设计还是外观——开放式的弦钮、亚光的漆面,我个人还是挺喜欢的^_^
红标全系列sitka+ARE技术,背侧则使用了桃花心木,相对L系列、A系列中比较常见的玫瑰木,桃花心木更突出中频,声音会比较结实、温暖——俗称木味,而玫瑰木则是明亮的“金属味”的代表,更凸显低频和高频。
红标有别于L和A系列之处在于,红标的弦长较短——634mm,而L和A系列均为650mm。较短的弦长使得张力减小,手感会比较轻松,但同时动态也有了压缩,不过这种压缩的弊与利也要视情况而定。比如录音时,适当的压缩会比较有利,具体就不详说了,玩录音的老手都明白这个问题。另外,对于一些下手没轻没重的人——尤其扫弦,低张力较为有利,能缓和很多人用力过大的问题。同时,相对较短的弦长使得琴弦更容易推动,对于玩布鲁斯、经常推弦的琴手会很有亲和力。
然后说说短弦长带来的缺点,首先就是上述的动态压缩,对自己力量及控制非常自信且精确的琴手而言,短弦长更多是一个负面设定——降低了动态范围,低频爆发力降低,高频明亮度降低,整体变得温润而缺乏突出的频段。此外,对于玩日系指弹,经常要降音调弦的玩家,短弦长也很不合适,本来张力就小,再降音,声音会非常萎,所以如果是玩大量降音调音的玩家,红标谨慎选择。
红标的拾音器系统是非常强大的——三系统,即磁感、贴片、麦克风三种拾音方式共同组成,可以调节彼此的占比,不仅能很好的拾取打板,且对不同场合均有较好的兼容性。在拾取打板方面,是L和A系列的软肋,毕竟是单一的磁感拾音。此外,红标有别于A系列,提供了原声和电箱的不同版本,迎合不同需求的选择。顺便说下,虽然雅马哈算很皮实的牌子了,但吉他的设计毕竟不是打击乐器,玩打板的悠着点,被打裂的Martin、Lakewood见过若干...
红标琴颈宽度和L系列相同,44mm,但钢筋的调节孔在琴头,L和A系列调节孔则在箱体内侧。

最后说说吉他的养护要点,毕竟全单相对合板会娇气很多,不过好在雅马哈确实非常皮实,见过不少开裂的马丁、泰勒,但雅马哈开裂倒是鲜有听闻。
首先,是湿度控制,吉他要控制在30~60%的湿度范围内,梅雨季节视情况使用干燥剂,建议放一个湿度计在琴盒里,便于观察,防止干燥过度或干燥剂更换不及时。北方供暖的琴友一定要当心,大多数开裂的单板琴都是“死”在供暖上,适当加湿,琴要远离采暖设备。
此外,琴要避免激烈的温差变化,比如从零下xx度的室外进入供暖的室内,要把琴放在盒中,安放在远离采暖设备的地方,让琴缓慢的适应温度变化。当然琴本来就不应该暴露在极端的气温环境下,只是打个比方。还有勤晒琴盒,但是琴可千万别晒,举个例子,30度出头的气温,大晴天如果在太阳直晒下曝晒几小时,地面温度会高达50度+,湿度会低于20%,这对单板琴绝对是致命的,所以要避免长时间的太阳直晒。
最后,关于一些保养产品。个人推崇:天天弹就是最好的保养,人体分泌的油足以滋润木材,但有些商家和大部分保养品牌都会推销柠檬油这么个玩意。这东西不是不能用,但是有两点要注意:
1、上漆的指板不能用,好在木吉他大多是玫瑰木、乌木指板,通常不会上漆。电吉他有不少是枫木指板上漆的,不能使用柠檬油,柠檬油是个强力的有机溶剂,会溶解漆面,换而言之,如果你用柠檬油保养指板,最好对面板等部位进行适当保护,以防柠檬油滴溅损坏漆面。
2、柠檬油不要过量使用,一来指板很油腻肯定是没法弹了,其次柠檬油作为一种强力的有机溶剂过量使用会使木材本身的油脂溶解析出,使得木材更容易开裂。因此,有些“上心”的保养用品品牌已经开始以“不含柠檬油”作为卖点了。

就这些啦,结合最近一些琴友咨询的问题说了些个人经验,最近雅马哈产能似乎还没完全恢复,闲鱼假货依然猖狂,大家买琴多加留神,尽量天猫、淘宝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