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06:《爆裂鼓手》
这部电影首先最深入人心的部分还是那些关于教育的侧写,弗莱切对音乐的理解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对年轻人的培养的方式确实是剑走偏锋,他不是《死亡诗社》中那种温柔的建议式的节奏,他是在极限中试探被培养者的极限,既是天赋上的上限也是心理上的下限,并且还远超于同龄人所能承受的极限。
音乐的韵律是一种危险的信号,犹如死亡降临前带有甜蜜气味的哄骗。当导师与学生在同一韵律上时,弗莱切会去试探性地诱导学生走向地狱的试炼,我们都知道这种方式最后的结果是概率为99.99%的年轻且富有天赋的学生陨落,但弗莱切穷极一生都在等待着着最后的0.01%,他是一名优秀且充满经验的赌徒,因为他没每想把全部的筹码压在一局中,仔细一想还有点韭菜的味道呢,真有你的呢,弗莱切!
关于弗莱切,我觉得他身上那种对音乐之美的追求是珍贵的导师素养,但他的教育方式我还是不能理解,难道做不到100%完美就应该被毁灭吗?真是愚蠢,这样去定义‘丑’,太荒谬,更可笑的是这种‘丑’竟不能伤及自己毫厘。

关于内曼,就很简单了。单纯的大一新生,一块未被雕琢的璞玉,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在被青春定义的年纪里尽情努力,尽情挥洒汗水,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之后完成蜕变,在最炽烈的地狱的熔浆中重生,完美符合‘涅槃重生’的定义。社会是最真实的舞台,既残酷也充满着无限的机会。为了梦想倾注全力,一次充满正义感的赌博,十赌九输,但一旦成功,或将成为下一个伟大!

音乐同运动一样,在无限逼近极限的同时会闪烁出异样的光,我们大可将其称之为‘美’,因为它本来就是一种纯粹,在平行的时空中感受那容不下杂质的美,这是近乎病态的美,美得让人忘记了时间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