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史21-40
21、联系作品,分析老舍小说《四世同堂》的思想性。
1)写人们在古都北平沦陷后, 是民族奋起的启示录。 反映抗日战争期间北京沦陷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觉醒和斗争的过程。
2)是映现40年代沦陷区人民心态的一面镜子,身为亡国奴的精神痛史、恨史。 以祁家四代人为中心展开历史画面。 反映北平人在外族侵略者的统治下灵魂遭受凌 迟的痛史,剖示了他们封闭自守、苟且敷衍、惶惑偷生的思想精神负累, 并进而对民族精神素质和心理状态进行了清醒透剔的反省。
3)表现了中华民族抗战的爱国主义与民族气节的悲壮历史。
22、《四世同堂》的主要艺术特色。
1)结构:长河奔流的结构方式。
2)人物:塑造了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北平市民群像。
3)矛盾:展现了多重矛盾,头绪繁多,但不枝不蔓。
4)善于在铺叙中节制,结构谨严得体,使得现代叙事中具有古典的匀调之美。
5)体现着作家的文化反思;具有思想性。 “四世同堂”之家——中国封建礼教文化的象征。
23、结合作品,论述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的艺术成就。
1)描写边地的人情美、风俗美、景色美、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富有牧歌情调;
2)在表现优美、健康、自然与人性中传达出作者独特的生命感受,寄托了他的个人理想。
3)融写实、梦想、象征于一体,大大丰富了小说的抒情容量;
4)体式丰富多样、语言细腻舒缓,具有散文化的特点。
24、《雷雨》的主题思想。
1)四幕剧《雷雨》在一天时间、两个舞台背景内集中表现出周、鲁两家三十年来错 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在一个雷雨之夜所发生的人物悲剧。 (上午到午夜两点钟、周家客厅和鲁家住居)
2)在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纠葛的故事中,作者揭露了周朴园封建专制家庭的罪恶, 鞭挞了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黑暗社会,批判了封建专制与虚伪道德。
3)情节线索: 以罕见的大手笔将人物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和人物纠葛交织在一起, 构成了丰富、紧张、扣人心弦的戏剧性。
25、《雷雨》的艺术特色。
1)独特的结构艺术。 其结构上采用了“回溯法” ,结构凝练、情节紧凑、矛盾集中。
以“现在的戏”为开端,让“过去的戏”穿插其间; 处理戏剧冲突时,采用的是网状结构类型,即在全剧中设置一个主要情节线索。
2)具有丰富潜台词和充分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3) 追求戏剧的诗意。 诗意的人物和诗意的语言也增强了全剧的诗意。
26、《北京人》艺术特色。
1)风格转向艺术的平淡。以“平淡的人生的铺叙”叙写发生在曾公馆里的日常家庭生活故事,展开冲突。
2)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历史观照,由悲剧转向喜剧。
3)人物形象:愫方:作者用心灵塑造的富有光彩的女性形象,以坚韧的忍爱和无私的真爱,从悲凉的生活中感到了存在的意义和温馨。
27、第一次文代会。
1)全称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北平召开。
2)是来自国民党统治区和解放区两支文艺队伍胜利会师的盛会。
3)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文艺工作要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28、《金锁记》
1)是张爱玲的小说代表作;
2)主要刻画了曹七巧这个人物形象,她扛着金钱的枷锁,精神上一片空虚,长期的情欲压抑竟造成了她变态的性格;
3)作品揭示了压抑人性的封建文化对人心灵的巨大戕害。
29、“两个口号的论争”。
1)在全民族救亡运动的推动下,左翼作家周扬、郭沫若等提出了“国防文学”口号,胡风、冯雪峰为补救其不足,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于是出现了有宗派主义情绪的论争。
2)鲁迅写了《论我们现在的文学运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主张两个口号并存,并解释了抗日统一战线内部的关系。
30、简述巴金《随想录》的思想价值。
1)强烈的“说真话”的意识促使巴金对自己的过去进行严格的自审。
2)由自己的磨难推及整个民族所蒙受的磨难,由自己的痛苦推及整个民族所受的痛苦。
3)通过对亲朋古人的无穷哀思,控诉了造成许多人间悲剧的“文革”。
31、分析孙犁小说的独特风格。
1)情节淡化,抓取个别的生活片段、场景,渲染主观情感,特有的诗意抒情。
2)虽以现实主义为主,但有较强浪漫主义气息。
3)侧重于从人的心灵、情感和生活诗意的层面上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与优美。
4)刻画和赞美的主人公都是妇女。明大义、识大体;乐观纯洁《荷花淀》和《嘱咐》里的水生嫂等。
5)以散文的手法来写小说。
6)景物描写与人物的心境、情节的发展相契合;写景叙事、抒情和写人融于一体。
7)语言优美、清新自然、优美动人;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口语化。
32、吴组缃小说《樊家铺》艺术特色。
1)善于表现尖锐的性格冲突,并进一步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线子母女冲突激化的详细过程及冲突的原因与实质;
2)心理剖析的方法刻画人物。线子的心理活动。
3)故事的情节结构的精巧安排。三个生活断面,以母女冲突为主线,以小狗子的被迫铤而走险作为辅线,主线和辅线互相补充、虚实结合,反映广阔的社会矛盾和社会生活;
4)细致的景物描写及精警有力的对话与叙事语言。
33、结合作品,分析舒婷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1)书写了从“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从狂热、迷茫到觉醒、奋起与追求的心灵历程,也表达了青年人的爱情、友情的美丽与忧伤,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忧虑,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彩。
2)抒写了个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又不失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具有较为深厚的人性和社会内涵。
3)善于从具体的事物出发,运用想象、联想和意象的拼接组合,表达多层次的丰富意蕴。诗歌典雅、端丽,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34、郭小川诗歌艺术特色。
1)时代激情与人生哲理的有机结合;
2)对形式技巧的刻意求新,多方探索。
35、简述艾青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
1)民族的悲哀,人民的苦难;
2)挖掘在苦难中顽强挣扎、坚韧奋斗的民族精神;
3)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沉的爱;
4)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追求。
艺术特色:
1)意象选取和形象创造。中心意象:“土地”“太阳”;
2)感觉印象与所宣泄的主观感情的有机融合。《旷野》中的“雾”;
3)散文化语言和自由体形式的追求。提倡诗的“散文美”,呈现音乐美。
36、臧克家诗作艺术特点。(考点:30年代文学-诗歌创作-臧克家)★★
1)30年代诗歌主要内容:描写农村的生活面貌及农民的苦难命运。
2)思想特征:“坚忍主义”的人生态度,切实、冷静又严肃的现实主义精神。
3)凝练集中,篇幅简短,却有很大容量。《老马》8行,66个字。
4)深沉含蓄,语言上受中国传统诗词深刻影响,注重文字的推敲与提炼。体现古典诗歌美。
37、李季对“信天游”的继承、创新。
继承:
1)信天游是陕北抒情兴味浓重的民歌形式;
2)特点:比兴手法运用广泛,一件事为中心,使叙事和抒情达到统一。传统题材是爱情;艺术风格是自然质朴。
3)套用、仿作信天游使作品有音乐美,弥补叙事和抒情疏离的特点。
创新:
1)增添新的表现主题,讲爱情和革命艺术地结合;
2)增添新的词汇,具有了时代感。“红旗”“自由结婚”;
3)较好体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文艺大众化、民族化精神。
38、“根本任务论”。
是“文革”文学理论的核心命题。它规定“塑造工农兵英雄人物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文学应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形象塑造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与途径。这一理论不仅仅改变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方向,而且践踏了“双百”方针,取消了文学的丰富性、多样性。
39、简析京派作家群的流派特色。
1)30年代形成的一个文学流派,成员主要是居留北京的一些自由主义作家,如沈从文、废名、卢焚(师陀)和萧乾等。
2)侧重表现人性的丰富乃至美好,展示乡风民俗的和谐,作品大都包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宁静幽闲的意境之美,对于丰富中国现代文学的内涵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40、贾平凹《废都》思想及艺术特征/贾平凹销售艺术特色。
思想:通过对“著名作家”庄之蝶的生存状态及“废都”之中社会世相的描写,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现实图景及一种文化精神状态。
艺术特征:
1)精细逼真社会世相和现实写真,现实主义的象征表现手法,丰富主题内涵;
2)古代小说的叙事技巧,注意情节和细节的描写;描写动荡的心理世界,注重描绘乡土风俗风情;
3)语言精练而清新、深沉而绚丽、明快而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