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囊最早是男人专用的。香包,古代称“香囊”,亦称“佩帷”、“容臭”、“香袋儿”、
香囊最早是男人专用的。香包,古代称“香囊”,亦称“佩帷”、“容臭”、“香袋儿”、“荷包”。一般用彩色丝线在彩绸上绣制出各种具有文化内蕴的图案纹饰,缝制成形状各异的小绣囊,内装用多种具有芳香气味的中草药研制的细末,以作节令志庆、生活实用和观赏品玩,尤其在端午节时盛行。 香包在《诗经》的一些篇章里已有描述,早在约3000年前就有了香包。有趣的是,香包出现的早期是男人佩戴,并且香包并不是只有端午节才佩戴,而是日用品。 战国时期,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均为香草。纫,乃连缀之意。佩即佩帏,在这里既指香包,也含佩带之意。全句的意思是把装满香草的佩帏带在身上。这说明香包早在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已是一种饰物了。同时它开创了“香草美人”的象征,表现品质高洁、情操高雅。当然,“香草美人”指的是男子。 至秦、汉、晋时期,香包还一直是男人佩戴。西汉成书的《礼记》云:“五采谓之绣。”香包用青、赤、黄、白、黑五色丝线刺绣而成,色彩绚丽,有装饰衣着、把玩欣赏之审美功用,又因填有特殊的中药材,兼有驱邪、除菌、爽神的功效。《礼记·类则》载:“男女未冠笄者……衿缨皆陪容臭”。容臭即香包,汉代未成年的男女都佩戴香包,晨昏叩拜父母,必须佩戴香包,由此香包还具有了礼仪作用。 晋代以后香包渐女人、儿童日常开始使用。到了唐宋时期,香囊为仕女、美人所钟爱。而男性官吏朝服上开始佩戴香包,礼仪作用愈加凸显。这一时期,香包出现更为实用的变化,即荷包。香包里主要装的是香草,而荷包主要是“盛手巾细物”的。同时由于手工艺的发展,香囊也有了不同材质,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唐代葡萄花鸟纹银香囊还利用重力平衡作用,使香料不洒落,非常机巧。 2000年5月,在甘肃华池县双塔遗址出土了一件绣包被誉为“千岁香包”,它是佛教信徒向佛塔敬献的香包,因此香包也有了礼佛的用途。 清代,香包成为馈赠佳品,特别是爱情信物。《红楼梦》第十七回宝玉与黛玉之间的一次“闹别扭”便是由送香囊引发的。这一时期的香囊材质形态更为百变,皇家还出现了金丝缀各种宝石的香囊,而香囊也成为君王赐给臣子的物品。清宫剧《甄嬛传》中的人物造型中对香囊多有展现,其中妃嫔争相为皇帝绣香囊,表达爱意。 《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发布,推荐意见:中药香囊里的中草药成分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芳香气味能够兴奋神经系统,刺激鼻黏膜,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还可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无论是易感人群,或者已经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人群,均可以应用中药香囊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新冠肺炎并能显著改善患者嗅觉功能。 我们依据当前特点,精心选取了十几味草本中药材,经科学合理配伍制作一批香囊,这种防疫香囊分为常态防疫香囊(平时使用增强抵抗力)和应急防疫香囊,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