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稳定的干涉主义(2-3-4-2):牛顿的形而上学,理解牛顿思想的关键

2-3-4-2 稳定的干涉主义(Steady interventionism)
代表人物: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
莱布尼兹调侃牛顿说牛顿的YHVH是一个钟表匠,需要不断给世界上发条,修修补补,因为2060年以后就会发生天启(ta eschata)。
场域论:2.衰朽的世界vsYHVH以及全人类的内在理性
本体论:3.物质vs数理结构——干涉的力
认识论:4.去认识论
认识论包括猜想Speculation、假说Hypothesis、实验Experiment和理论化Theorisation,但其实这些都是本体论,人的自然理性没有认识论地位。
目的论:2.超越者的干涉vs获得重量(堕落)
- 由于牛顿否认Trinity,YHVH就等同于内在理性,YHVH通过对世界的稳定的干涉使其尽量保持正轨,包括物质的自我集聚。这个稳定的干涉就是改变物质状态的力。在牛顿YHVH就是理性的内在秩序,所以他能忽略力学三定律的一些观察偏差,因为这恰恰说明YHVH的干涉是不完全的,最终一切都会失控。当然这种稳定的干涉的烈度会逐渐增大,因为失控度在增大。
- 牛顿也可以看成坚持以太说,因为他把光也看成一种粒子,也就是说光也是物质,光通过的介质是以太,通过YHVH的干涉产生些微的振动使得光粒子流通过。
- 牛顿认为引力的产生就是因为引体之间有稀薄的引力漩涡,YHVH通过稳定的干涉产生了引力。所以超距作用在牛顿看来是YHVH的稳定的干涉。
- 这套理论范式和广义相对论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普朗克(Plank)会说:“爱因斯坦是一个究极的牛顿主义者”。(真的?)
- 正是他对于YHVH的强烈信仰,他在晚年会去研究炼金术。
- 这套理论范式其实隐含着当时英国以离岸生产为主,对殖民地进行稳定控制的时代精神。最后他研究炼金术,表明原始积累完成后英国开始发展金融业。最后的天启意味着整个Capitalism的失败。
- 主义主义中目的论维度不是只有一种或几种运动,而是其中最显明的运动的倾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