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史·甲越春秋(12)血战川中岛

《甲阳军鉴》的记载
永禄四年(1561年)五月,武田信玄率军出阵北信浓,于六月攻陷了信越边境上的割岳城。此时的上杉政虎在继承山内上杉家以后,返回了上野国厩桥城,在得知武田军北上的消息后,上杉政虎立即决定班师归国。
六月二十八日,上杉政虎回到了春日山城,武田信玄也在得知上杉政虎的动向后撤军回国。然而,上杉政虎自然不会原谅趁火打劫的武田信玄,在春日山城稍作休整之后,上杉政虎于八月十四日率领一万三千人的大军南下信浓国。十五日,上杉军抵达善光寺,次日,上杉军渡过犀川抵达川中岛,而后又渡过海津城面前的千曲川,登上了妻女山布阵,第四次川中岛合战爆发。
现如今的史料中,并未发现有第四次川中岛合战的战斗经过的记载,如今我们熟知的交战过程,都是江户时代的兵法家、学者们基于传说故事创作出来的。而江户时代的“甲州流”兵法家与“越后流”兵法家,因为立场不同,对这场合战经过的描述也截然不同。以下便从“甲州流”兵法家的视角出发,简单概括一下《甲阳军鉴》中对“第四次川中岛合战”的记载。
八月十六日,春日虎纲紧急派遣使者前往甲府,向武田信玄汇报了上杉政虎来袭的情报。武田信玄十分紧张,在向今川家、北条家请求了援军以后,便在十八日率军两万人自甲府出阵,于二十四日抵达川中岛,并派兵封锁了妻女山山麓的雨宫渡口。武田信玄本意是想通过封锁渡口来切断上杉军的补给,逼迫上杉政虎下山与武田军交战,可是五日过后上杉军依旧没有下山的动向,因此武田信玄只得在八月二十九日率军进入了海津城。
九月九日,武田军在海津城内召开军议,武田家的重臣们纷纷认为上杉政虎孤军深入,正是击败上杉军的绝好时机,武田信玄便命令马场信春、山本勘助(山本菅助)制定作战计划。二人经过商议以后,决定让武田军兵分两路作战:一路为一万两千人,趁着夜色进军,在九月十日上午六时左右对妻女山发起攻击,上杉军遭到攻击以后定会下山后撤;另外一路八千人则由武田信玄亲自率领,在上杉军归国路上布阵,等到上杉军败退之际,与正面的武田军配合歼灭敌军。武田信玄采纳了马场信春与山本勘助的建议,任命春日虎纲为向导,领着饭富虎昌、马场信春、真田幸纲、小山田虎满、甘利昌忠、相木市兵卫、芦田信守、小山田众(当时小山田家督为出羽守信有之子弥三郎信有,但是因为卧病在床没有出阵)、小幡尾张守等武田家重臣及信浓先方众组成的别动队朝着妻女山进发。武田信玄自己则率领嫡子武田义信、弟弟武田信繁、武田信廉、望月信赖(武田信繁长子)、穴山信君、饭富昌景、内藤昌秀、室住虎光、原昌胤、跡部胜资、今福虎孝、浅利信种等武田家一门众、甲斐众组成的本队朝着上杉军背后的八幡原进军。值得一提的是,在《甲阳军鉴》的记载中,时年十五岁的真田昌幸(当时名为武藤喜兵卫)也作为武田信玄的旗本参加了战斗。
另外一方面,上杉政虎在妻女山观望到了海津城内内的动向,他发现城内的烟火十足,判断此时的武田军应该正在准备军粮,当晚必定会有大动作,因此下令全军下山。晚上十点左右,上杉政虎率军从妻女山离开,在经过雨宫渡口以后,抵达了川中岛。
九月十日凌晨,八幡原上雾气弥漫,可见度非常之低。武田信玄率领着本阵部队在此地静候妻女山的战况,武田军士兵也摩拳擦掌准备与上杉军大战一场。可是等到太阳出来以后,雾气散去,武田信玄惊讶地发现本该在妻女山的上杉军此时正在自己的面前布阵,匆忙下令全军做好迎击上杉军的准备。
上午六时左右,武田军、上杉军在川中岛八幡原展开血战,经过几个会合的战斗,人数处于劣势的武田军逐渐落入下风,一门众武田信繁、油川彦三郎、重臣室住虎光、三枝新十郎、初鹿野源五郎、山本勘助、安间三右卫门等战死。此时,前往妻女山的武田军别动队发现了上杉军留下的空营,意识到了武田信玄的处境十分危险,急忙朝着川中岛进军。别动队在上午十时左右抵达川中岛,从背面对上杉军发起攻击,一举扭转了战局。
就在上杉军陷入苦战之际,上杉政虎亲自率领着一支军队攻入了武田信玄的本阵,对着武田信玄砍了三刀,此即十分著名的“川中岛一骑打”。不过,这件事仅出现在《甲阳军鉴》的记载中,并不见于同时代的史料记载,因此可信度大打折扣。上杉政虎与武田信玄“一骑打”之后,便率领着上杉军朝着丹波岛撤退,武田军随即对上杉军发起追击,在上杉家重臣甘粕近江守的奋战下,上杉政虎方才逃出生天。至下午四时左右,战场上已无战斗,第四次川中岛合战结束。
上杉政虎在九月十三日率军返回了春日山城,给众多家臣下发了感状,称赞家臣们在川中岛血战的功绩。相比之下,武田信玄在返回甲府以后,没有对任何家臣下发感状,说明在武田信玄看来,这次合战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大失败。此外,尽管通说中将马场信春、山本勘助提出的战法取名为“啄木鸟战法”,但是《甲阳军鉴》中并没有出现过这个名称。
第四次川中岛合战双方阵亡人数不详,但是根据《甲阳军鉴》的记载,上杉军在第四次川中岛合战中战死三千一百一十七人,武田军战死数不详。而近世编纂的史料《甲越信战录》中则记载武田军战死四千六百三十人,上杉军战死三千四百七十人。考虑到武田军战死了许多一门众及重臣,这一次合战武田军的损失应当是高于上杉军的。
《川中岛五箇度合战之次第》
与广为人知的《甲阳军鉴》对第四次川中岛合战的记载不同,江户时代越后流兵法家从上杉家的角度创作的《川中岛五箇度合战之次第》中对第四次川中岛合战则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记载。
根据《川中岛五箇度合战之次第》记载,永禄四年(1561年)八月,上杉辉虎(即上杉政虎)率军出发至川中岛,在妻女山布下本阵,切断了下米宫街道与海津城的联系。之后,上杉军在妻女山下挖掘壕沟并引入流水,作为防御妻女山的工事。八月二十六日,武田信玄率军抵达了下米宫布阵,与海津城一起对妻女山形成前后夹击之势。二十九日,武田军离开了下米宫街道,进入了海津城。
九月九日夜里,武田信玄秘密率军从海津城出发,渡过千曲川前往川中岛布阵。上杉辉虎得知武田军的动向后,便招来了直江大和守实纲、宇佐美骏河守定行、斋藤下野守朝信商议,于当晚十时左右率军出阵,也偷偷朝着川中岛进军。此外,上杉辉虎还在妻女山下的赤坂留下了村上义清、高梨摄津守政赖、井上兵库介清政、须田相模守亲满、岛津左京进入道月下斋等人防守。在川中岛向着海津城方向部署了本庄越前守繁长、新发田尾张守长敦、色部修理亮长实、鲇川摄津守、下条萨摩守、大川骏河守等共两千余军队,防止遭到海津城守军的攻击。
上杉辉虎在川中岛布阵后,左翼前锋为斋藤下野守朝信、长尾政景,其后为长尾远江守藤景,右翼前锋为柿崎和泉守景家,其后为本庄美作守庆秀。上杉辉虎亲率旗本武士稳坐中军,旗本的右边部署了山吉孙次郎亲章,后边则部署了中条梅坡斋(中条藤资)为后备部队。
开战前夕,作为游击队的宇佐美定行指挥士兵在川中岛埋伏,偷袭并悉数杀死了武田军派出的斥候共十七人。武田信玄没有察觉到上杉军已经抵达川中岛,而是一直关注着妻女山的动向。九月十日上午,天气逐渐晴朗,上杉辉虎命令上杉军吹响法螺、敲着太鼓朝着武田军的阵地进军,武田信玄见到上杉军来袭以后十分惊讶。上杉辉虎的旗本举着两面藏青色的分别印有日之丸与“毘”字的旗帜进军,武田信玄急忙命令弓队、铁炮队迎击上杉军。
上杉军的前锋柿崎景家遭到了武田军的前锋饭富三郎兵卫(即山县昌景)攻击,而后在千曲川方向布阵的色部长实从侧面攻击了饭富军。斋藤朝信也对武田军的内藤修理(内藤昌秀)、今福净闲(今福长闲斋友清)的部队发起攻击。与此同时,长尾政景、本庄庆秀、长尾藤景、山吉亲章、北条高广等人率军击败了武田军,并对武田军发起追击。上杉辉虎正在为八年前(第一次川中岛合战)时与武田信玄单挑时没干掉信玄感到苦恼,这次决定绝对要亲手杀死武田信玄,便率着旗本武士朝着武田军本阵杀去。
武田军溃败以后,朝着千曲川的广濑渡口退却,途中因为上杉军的追击死伤无数。而朝着犀川方面退去的武田信玄则被上杉军的中条梅坡斋追上,危在旦夕时,武田太郎义信率领着两千军势从上杉军后方杀来,逼得中条梅坡斋被迫回头与武田义信交战,并且落入了下风。好在宇佐美定行很快赶到,与中条梅坡斋合兵一处击退了武田义信,杀死了武田军数十人。
得知犀川方面的战况后,上杉辉虎担心败退的武田义信会返身回到战场作战,便命令直江实纲(即直江景纲)、甘粕景持、安田长秀等率军追击武田义信至仓科为止。上杉辉虎在击败武田军后于川中岛原之町休息,结果大意的上杉军突然遭到不死小强武田义信率领的八百人的攻击,包括志田义时在内的许多家臣战死。上杉辉虎亲自挥舞着名为“锷枪”的长枪以及家传的名为“波平行安”的长刀作战,这时防守海津城方面的本庄繁长、大川骏河守率军前来支援,本庄繁长也亲自上阵作战,大川骏河守则被武田军杀死。此时,长尾景藤、宇佐美定行的军势也前来救援上杉辉虎,终于击败了武田义信的军势。
由于白天武田义信的奋战,这天夜里上杉辉虎背对着犀川布阵,甚至在山吉亲章向其表示海津城方面并未有多少武田军,建议上杉军渡过犀川乘胜追击时,上杉辉虎还拒绝采纳山吉亲章的意见。
九月十一日上午,上杉辉虎率军前往下米宫渡口着阵,在与直江实纲、甘粕景持、宇佐美定行等人会合后烧毁了阵地朝着妻女山退去。此后,上杉辉虎在善光寺逗留了三日,又率军侵入了长沼,几天之后便率军撤回了越后国。
上野侵攻
武田家在第四次川中岛合战中损失惨重,尤其是武田信玄的弟弟兼副将武田信繁也在战场上战死,对武田家的打击十分巨大。另外一边,趁着上杉政虎也元气大伤之际,北条氏康对关东的上杉家领地发起了攻击,并请求武田家出兵上野国。
永禄四年(1561年)十一月,武田信玄响应北条家的请求,出兵西上野。彼时上野国西部最强大的势力是以上杉家旧臣、箕轮城城主长野业正为盟主的上州一揆,其势力遍布群马郡、吾妻郡、碓冰郡、甘乐郡等等。尤其是在上杉政虎继承山内上杉家以后,上州一揆得到了越后国的支援,在上野国与信浓国、武藏国的边境同武田、北条两家对抗。
然而,在这年的六月二十一日,老将长野业正在箕轮城病逝,其子长野氏业继承了家督之位,此后便开始直面武田军的侵攻。十一月,武田军以拥戴国人小幡氏回归旧领为名杀入上野国,相继攻陷了高田城、国峰城等地,早年流亡武田家的小幡宪重、小幡信实(即小幡信真)父子在武田家的协助下成功回到了国峰城。此后,武田军与侵入上野国的北条军合流,对仓贺野城发起了攻击。
武田信玄对上野国的攻势十分迅速,许多国人在武田家的威逼利诱下纷纷投降,至永禄五年年末为止,西上野的松井田西城、镰原城、岩下城、大户城、和田城、安中城相继都落入了武田家的手中,仅剩下箕轮城、总社城与仓贺野城还在坚持抵抗着武田军的攻击。
永禄五年(1562年)十一月,武田信玄再度出兵关东支援北条家,与北条军一同包围了武藏国的松山城。武田信玄携带了甲州金山中负责挖掘的“金堀众”前来,在松山城下挖掘坑道,破坏城基。然而,松山城守将上杉宪盛坚持拒绝投降,想要守住扇谷上杉家的这一最后的据点。
此时的上杉政虎已经在永禄四年(1561年)年末从幕府将军足利义辉处拜领一字,取名为上杉辉虎了。为了救援松山城,上杉辉虎在永禄六年(1563年)正月便率领上杉军冒着大雪越山来到关东,安房里见家也在同月对松山城派出了援军。可惜的是,松山城并没有坚持到上杉辉虎的到来,在二月一日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守军只得开城投降。大概是被松山城的陷落导致恼羞成怒吧,来迟一步的上杉辉虎对武藏国、下野国的北条家一方的国人发起了攻击。四月,由于信越边境传来了武田家正在北信浓修筑用来攻打越后国的道路,上杉辉虎急忙率军归国。
上杉军归国以后,声东击西的武田信玄又再次对上野国发起攻击,在攻陷了木部城以后,武田军在十二月五日对箕轮城发起强攻。不过,同月武田方的岩下城城主斋藤越前守叛变,夺取了吾妻郡岩柜城,好在此时武田家在西上野的势力已经十分强大,斋藤越前守一族的斋藤宪宗拒绝背叛武田家,因而发动政变夺回了岩柜城和岩下城,将斋藤越前守流放。
永禄七年(1564年),武田家对岩柜城进行大修,将其定为武田家在上野国吾妻郡的主要据点,武田信玄还派遣四子诹方胜赖、侄子望月信赖进入岩柜城防守。三月,为了救援陷入武田家包围的箕轮城,上杉辉虎召集了盟友佐竹义昭、宇都宫广纲及白井长尾宪景、由良成繁等上野国国人,对和田城发起了攻击。不过,上杉军的进攻却被和田城的守军挫败,反而还在武田家的反击中丢失了仓贺野城。在武田、北条两家的联合攻势下,上杉家在上野国节节败退,局势对上杉辉虎十分不利。
第五次川中岛合战
永禄七年(1564年)六月,飞驒国的江马时盛、广濑宗域、麻生野庆盛等国人投入了武田家的麾下,与益田郡樱洞城的三木氏对立,在国内引发了战争。飞驒国位于信浓国、美浓国与北路道之间,一旦夺取此地,武田家便可以随意出入美浓国与越中国。
此时的武田信玄在信浓国、上野国都对上杉家取得了优势,而在信浓国西边的美浓国,自从斋藤道三死后,其子一色义龙、孙一色义栋(斋藤龙兴)便与尾张国的织田信长对立,因此美浓国也不再是武田家的威胁了。另外,这年二月美浓国发生了政变,竹中重虎(半兵卫)、安藤守就占领了稻叶山城,流放了一色义栋及其近臣,美浓国也陷入了内乱之中。
为了救援飞驒国的武田方势力,武田信玄派遣了信浓国木曾郡的木曾义昌、东美浓的苗木·岩村两远山氏出兵飞驒国,之后又派遣饭富昌景、甘利昌忠率领武田军侵入飞驒国。飞驒国的国人们哪里是武田军的对手,在武田军来袭以后,急忙向上杉辉虎求援。上杉辉虎则在七月对信浓国发起侵攻,并在八月三日渡过犀川,抵达川中岛布阵,第五次川中岛合战爆发。
得知上杉辉虎再度来到川中岛后,武田信玄亲自率军自甲府出阵,进入了更级郡的盐崎城中与上杉军对峙。另外,武田信玄下令让饭富昌景等人取消了在飞驒国的军事行动,命其率军返回以应对即将可能发生的与上杉军的大战。江马时盛、麻生野庆盛等人在武田军撤退以后,便也和樱洞三木氏和谈。
幸而在这一次的川中岛合战中,武田军、上杉军再也没有发生大规模冲突,由于北条氏康趁机对关东的上杉方国人发起攻击,上杉辉虎在与武田军对峙六十天之后便撤军回国了,第五次川中岛合战宣告结束。可以说,两家的家臣都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