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且继续纠结

2022-06-10 13:30 作者:是被窝发明了人类  | 我要投稿

在很多作品的下面——即评论区,我总能看到这样的句子:

“只恨自己没有早看到这部电影/书/电视剧。”“深受感动,让我想清楚了很多东西,我要从现在开始改变。”“XX落到这样的境况中依旧坚持自己的梦想,我也不能轻易放弃。”.......

诸如此类的句子,比起玩梗与冷嘲热讽,倒是有着更为强韧的生命力,一直位于诸多优秀作品之下,成为了一种长青不败的景象。

但也只是景象而已。


在我看来,它们之所以总能在诸多评论中冲出重围,被大多数人所认可,无非是契合了正在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的心境,于是被拣选出来,成为电影的一味佐料。至于人们是否真的如评论所讲,心里充满了感触,要在现实中做出改变。

我觉得不大可能如此。


比起这种宛如心灵鸡汤般的言论,倒是有一类言论更得我心:刚看完这部作品的我得到了莫大的鼓舞,振作了几天之后继续摆烂,如今的我还是一个废物。

依我看来,大多数的人群大概要更符合这类情况。心灵因一时的感动兴起,又因永恒的麻烦而落下,这才是人生常态。至于终于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目标,从此一辈子都坚定地走在路上,心底不再有迷惘,这种情况大概是少之又少。我将这类人称为“中彩票之人”,意思是对于平常人来说,不必对此抱有太大希望。

偶尔抖擞精神是正常的,长时间的振奋才是不正常的。

不如先接受此等现状。


但我并不是要打消诸位的积极性,倒是相反,我想要借此说明的,是大部分人不必往这个方向上去过分使力——先找到一个人生的终极目标,然后获得心底的平静与安乐——在明白了绝大多数人不会获得这种堪称永恒的驱动力之后,不如换个想法。以下是我个人的想法。

人的内在驱动力跟现实中的能量一物大概并不相同。打比方来说,人身体内的这种精神能量并不是单方向的——能量源位于遥远的南方,然后能量如同河流一般从南向北而来,给予人类内心的驱动力——依我的观察而言,人的内在驱动力更像是多方向的能量碰撞出来的,如同大海的深处,各个方向的海浪在中间互相拍打,从而产生出来一种永不停歇的张力。人的内在驱动力,或者说是生命力,就来自于此。

所以与其用“动力”来形容这种人类的精神能量,不如用“张力”来形容。每个人大概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吧,阻力在有些时候会让人更加振作精神,在紧要关头人有时候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人体内的能量并不具备单一的能量源,它与外在给我们的压力是一体的,生命的张力就产生于这种能量碰撞的夹缝之中。


简单来说就是这样。或许有些人还是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那便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生活。当你有了一件想做的事情时,其实很少会有直接去做的时候,也很少会有全无阻碍的时候,或者是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处理,或者是心里还有很多的顾忌,担心别人因此会如何看待自己。总之是心里无数思绪翻起,导致自己只能呆在原地,没办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最后往往是心力耗尽,然后便放弃了自己原本的想法。

这时候人或许会觉得,这证明了自己并不真的那么想去做这件事,所以没有关系,等自己找到了真正想做的事,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然而现实中绝大部分的人都是这么想的,结果是如何大家也清楚了。

人不能总期待着,有一个确切无疑的答案落在自己面前,于是原本生命中遇到的一切问题都可以被解决,自己会充满激情地去生活。总是在等待的人,基本都死在了等待之中。


而如果你放弃了那种幻想,觉得可以去测试一下,看一下这种生命张力的说法是否正确。那么,你或许可以走出这种等待本身。

至于最后的效果如何,请恕我不能做任何保证。对于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部电影或者一部电视剧的作用,我始终抱有怀疑的态度。人不大可能因为一点东西就发生巨大的改变,那只是人类的幻梦而已,所以我对自己写的这点东西也并不抱有什么信心。

只是就我个人而言,带着翻起的无数思绪,背着心底产生的许多问题,就这样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倒还真解决了原本精神萎靡的问题。

或许会对有着同等境况的人有所作用。

但没有也没关系。尝试本身就是好事。


且继续纠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