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华夏文明的沧桑激荡三千年(上)

2023-07-04 20:58 作者:donsion  | 我要投稿

一、夏商周大同社会,荒唐的五种社会形态论,中国从无奴隶社会

从小到大,历史教科书关于我们这个民族

的几千年历史,给出了一些社会科学一般的

总结。根据一种线性演进历史学模型,把我们

的几千年历史,分为五个形态,分别是原始社

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

会主义社会等五个阶段。

实际上,首先,社会科学这个说法,根本

就是不科学的。其次,历史也不是以线性演进

的,更不是螺旋上升的。第三,我们现在学的

历史,从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结论看,几乎

全都是错的。

马克思关于社会五种形态和阶段的划分,

针对的只是欧洲社会,他从来没说过也适用于

中国的历史和社会。但是,我们的学者们,却

一厢情愿的,把这套东西搬过来,削足适履,

邯郸学步了一番。食洋不化到了可笑的地步。

这背后反映的是,我们国家,以西方的思

想、文化、历史,来套中国的文化和历史。这

种现象,就是历史虚无主义。为什么我们会推

翻并虚无化本民族的历史呢,它背后反映的是

西方中心主义。而西方中心主义的实质,站在

西方的文化和历史视角与标准,看待我们这个

民族的一切,这就是殖民地史学。

从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到建国后,我们

国家的殖民地史学,出现了三次以夷变夏的

浪潮。洋务运动,开始以西方的视角来打量自

己,怀疑自己。它使得我们的文人们,失去了

思考本民族文化的第一人称。

新文化运动,中国的文人,完成了身份切

换,以第一人称思考西方文明,以第二人称

思考华夏文明。到了建国后,情况更糟糕,中

国的文人们,打量和思考本民族的文化,开始

换成了第三人称,文化出现了彻底的断裂。至

此,殖民地学术体系的大厦竣工封顶。

本文将彻底推翻殖民地史学,以第一人称

视角,重新审视华夏文明史,和我们这个民族

的兴衰荣辱。

首先要说明的是,中国社会从未出现过奴

隶社会这种东西。把夏商周三代称之为奴隶社

会,这种观点和结论,无耻至极。不知道我们

的当代学者们,到底有没有看过四书五经,哪

怕是通读过一遍也行。如果能通读过一遍先秦

典籍,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夏商周三代和奴

隶两个字联系起来。

在儒家的思想中,三代是中国社会第二美

好的时候。第一美好的时候,则是三代之前的

三皇时期。而我们的当代历史研究,则认为三

皇时期,是比奴隶社会更差劲的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的定义是什么,它是指以奴隶劳

动为生产主体的社会形态。按照这个标准来

说,中国社会,从未出现奴隶社会。因为中国

自古以来,就是以自耕农劳动为生产主体的社

会形态。

而且,中国的自耕农为劳动者主体的社

会,从伏羲开始起,最大的两个特点,一是以

血统宗族为基础建立国家,二是在生产劳动

上,以国有制和公有制为基石,建立社会伦理

和生产关系。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大规模的家

庭。

也就是说,孔子所怀念的那个曾经的美好

社会,在《礼记》中所阐述的大同社会,并不

是孔子所发明的,而是古代自古以来就有的,

它的存在时期,长达几千年。

我们民族的历史,是从淳朴美好的大同社

会开始的。而不是从愚昧的原始社会开始的,

更不是从野蛮的奴隶社会开始的。

我们来看看孔子在《礼记·礼运》一篇

中,是怎么说的。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

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

侧,曰:

“君子何叹?”孔子曰:

“大道之行也,

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这段话说的是,孔子的志向在于,恢复夏

商周三代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是怎么样的

呢。孔子接着阐述了什么是曾经的夏商周大同

社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

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

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

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社会失去之后,天下就变成了小康社

会。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区别是什么呢,在

于大同社会是天下有道故而天下为公,小康社

会是天下无道故而天下为家。孔子进一步阐述

了什么是小康社会。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

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

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

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

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

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

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

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

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

是谓小康。”

大道隐没,天下为私,而不复为公,小康

社会,就成了天下的次优选项。但是在孔子的

时代,连小康社会也成了一种奢望。因为小康

社会的核心,就是礼乐文明,礼崩乐坏了,那

小康社会就不复存在。

在儒家的另一本经典《公羊春秋》里面,

讲了天下三世循环的思想,这三种社会形态分

别是据乱世,升平市和太平世。太平世,对应

的是大同。升平世对应的是小康。据乱世对应

的是礼崩乐坏的天下大乱。

为什么我们的历史上,会出现礼崩乐坏这

种演变呢。借用当前比较喜闻乐见的语汇来描

述,把大同社会理解为共产主义社会的话,那

么可以认为,大同社会的终结,是因为农业资

本主义的发展,摧毁了共产主义社会。

困扰我国当代殖民地学术界的一个大问题

是,为什么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出现资本主义

萌芽。为了寻找这个答案,那些蠢得跟猪一样

的殖民地学术工作者穷经皓首的到处瞎琢磨,

最后却一无所获。

这个答案,其实非常简单。因为春秋战国

时期,就是中国农业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超级

繁荣和发达的时期。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都

是农业资本家,因为太过于发达,以至于强大

到可以篡夺王权的地步。吕不韦,可以拿很多

国家做生意筹码,把很多国家玩弄于鼓掌之

上,可见当时的市场经济有多么发达。

为什么孔子会在春秋时期出现,为什么

《资治通鉴》要从三家分晋开始写,因为春秋

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从那之后,中国从大同

社会结束,或者说,从共产主义社会,退化到

了资本主义社会。农业资本家,和吕不韦这样

的金融资本家们,控制了整个中国。

大道既隐,天下大乱。以王公贵族为代表

的农业资本家,和以商贾为代表的金融资本家

们,为了争夺私利,互相讨伐。整个天下,进

入了人头翻滚模式。

二、秦汉对农业资本家和金融资本家的反击,秦之后的中国社会是郡县制,而

不是封建制

我们刚才论述了中国历史,大同社会终

结,从共产主义退化到资本主义。它背后的推

动力是什么呢。根本原因在于土地国有制的崩

溃。在三代封建时期,土地都归属于国有,受

封者,只有土地使用权,而没有土地所有权,

也不能买卖土地。而且,天子可以强制回收王

公贵族们的土地,进行土地的再分配。

所谓的封建,就是分邦建国。分封国土

多少的标准,是以爵位为依据。周朝的爵

位制度,共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礼记·王

制》: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

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

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在农业文明时代,土地就是最大的资本。

从所拥有的土地资本看来,周王室是个巨无霸

的国有企业。其他的诸侯国,都是周王室的下

属乡镇企业,根据经营状况,向周王室纳税。

周王室统治天下的保证,一个是礼仪,第二个

军事威慑和讨伐。

后来为什么那些乡镇企业,会反过来推翻

了周王室呢。第一,有周王室国有企业自己经

营不善的原因。第二是体制问题,周王室要不

停的分封新的王族成员后代,那么属于中央的

土地,就会越来越小,到周平王迁都时,已经

从最开始的千里,变成了不足六百里。第三,

不对称的竞争。因为诸侯国等乡镇企业可以

利用拓荒来增加土地供给,还可以通过税收优

惠,来鼓励劳动力流入。在农业文明时期,如

果土地资本供给增加,劳动力供给也增加,那

么势必诸侯国就会越来越强大。

这中间,有两场很重要的战争,一个是周

幽王时期,在犬戎之乱中,王师惨败导致精锐

丧失殆尽。第二个是周桓王时期,日渐衰弱的

周王室,试图重新振作起来,维持和加强对诸

侯的统治权,结果又被郑庄公打败。王师从此

之后一蹶不振。

周王畿的土地,越来越少。又失去了军事

霸权,那么要再强行回收诸侯国的土地就不太

可能。同时,税收也成了个问题。没有武力的

保证,税收显然就成了很缥缈的东西。于是,

周王室越来越穷,穷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曾

经跟诸侯国借钱。

失去了中央的武力钳制,也丧失了礼乐这

种伦理约束,诸侯国这些农业资本家们,如脱

缰的野马,一发而不可收拾。从此,诸侯国的

主旋律,就变成了争夺更多的土地和人口。从

春秋争霸战争,一直发展到战国的灭国战争。

于是,共产主义社会,彻底被农业资本主义社

会所摧毁。

这里面有个问题,为什么和夏商两代相

比,周朝的农业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会这么

的发达。以至于可以把共产主义彻底摧毁。一

方面的原因,随着诸侯国的开疆拓土,耕地

越来越多。更多的耕地,意味着可以养活更多

的人口,那么人口也就会越来越多。同时,随

着手工业的进步,生产效率也在提高。这就导

致,农业资本主义的空前发达。

秦朝统一天下,秦始皇要面临的问题是,

怎么才能不步周朝后尘,导致央企被一群乡镇

企业所打败呢。新帝国所面临的敌人,就是农

业资本家,金融投机资本家。要避免重蹈周朝

覆辙,短期看,要彻底铲除旧的农业资本家和

金融资本家们。长期看,只有废除分封制,以

免未来再产生强大的诸侯国和地方豪强势力。

始皇帝的改革办法是,把整个国家,变成

一家巨大的央企,不再设立下属乡镇企业。而

是把地方的经济问题,交给郡守和县令来负

责。郡守就是省级分公司总经理,县令则是中

央帝国的县级分公司总经理。三代的封建制,

是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相分离。相比三代的封建

制来说,秦朝的郡县制实现了管理权和经营权

的分离。

自耕农成了社会劳动的主体,恢复了大同

社会的耕者有其田的制度。郡守和县令,都没

有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而只有对百姓的管

理权,负责维护生产秩序,负责向地方征税,

并上缴中央。

商鞅变法,便是国家资本,对新兴的农业

资本家,和金融投机资本家的一次全方位沉重

打击。秦朝为什么可以横扫六合,这次变法是

根本。秦孝公死后,王公贵族所代表的农业资

本家,发起反扑杀死了商鞅,商鞅以身殉道。

中国历史上,存在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

根本原因,是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金融投机

资本家们,以吕不韦为代表,他们翻云覆雨,

把天下兴亡,玩弄于鼓掌之上,这是十分可怕

的事。很多殖民地学术工作者,经常说市场经

济是蛮夷文明传入中国的,中国历史上没这

种东西。这都是不读书的人才会产生的文盲

观点。中国的市场经济,不是晋商,也不是微

商,而是在战国时期,就达到了巅峰。

秦国灭亡,一方面是赵高毁秦。另一方

面,则是农业资本家们的全国联动大反扑。被

灭的六国旧贵族们,联合起来,推翻了秦朝。

既有内因,也有外因。赵高为什么要毁秦,因

为始皇帝驾崩之后,他要直面蒙氏家族。他和

蒙毅之间又存在着宿怨。

如果接班人是蒙家人所控制的扶苏,那么

赵高必死无疑。而李斯呢,他的法家治国之

策,又不被扶苏接受,如果扶苏成为接班人,

那么李斯也得死。将相宠臣之间的三角制衡,

在接班人问题上,出现了失衡。当赵高和李

斯联合起来的时候,蒙恬蒙毅,扶苏,就出局

了。

这反映的一个问题是,中央集权制度,权

力制衡,是关键的关键。根本原因还是出在了

始皇帝身上,因为他居然用赵高,来作为近臣

制衡李斯为代表的文官集团,和蒙氏家族为

代表的武官集团。始皇帝为什么喜欢赵高呢,

因为赵高这个人,一是有才能,二是太会阿谀

奉承了。始皇帝喜欢听人阿谀奉承他。按照秦

律,赵高之前犯过死罪,蒙毅就该处死他。但

是始皇帝却亲自赦免了赵高。这是赵高毁秦的

祸根。

如果不是赵高毁秦在先,诛灭了秦朝宗室

和文武重臣,寒了天下士人之心,六国的旧农

业资本家们的反扑,并不能奈何秦朝。无罪杀

人,而且是大规模的杀人,在中国历史上是赵

高开的先河。

秦朝灭亡,被汉朝取代。汉朝面临的敌

人,和秦朝一样,也是农业资本家,金融资本

家两大类。为了继续剿灭农业资本家,汉朝

先灭了异姓王,又诛灭了刘姓诸侯国。从那之

后,郡县制便深入人心。为了彻底剿灭金融资

本家,汉武帝接受了桑弘羊的建议,实行了盐

铁和酒的国家专卖制度。

现在我们历史教科书上,说秦朝之前是奴

隶制,这是没常识的文盲话。又说秦朝之后是

封建制,这更是没常识的文盲话。秦朝之后,

是郡县制,并不是封建制。建国后几十年以

来,竟然没有一个学者站出来,质疑和反对这

种可笑的文盲话,而且这种指鹿为马的谎言还

大兴其道。可见,我们的文人学者们,如果不

是智力有问题,那就可能是精神不正常吧。

在剿灭了帝国的敌人,农业资本家和金融

资本家之后,汉武帝的目光转向了帝国的第三

个敌人,游侠。公孙弘上书,请诛豪强郭解,

郭解被杀。随后很多游侠豪强皆被诛杀。从此

游侠就退出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舞台。

游侠是怎么产生的呢,它是秦灭六国王公

贵族,百姓失去依附,很多地方豪强充当人

主,收养流离失所的百姓,渐渐就成了游侠这

种新兴的地方豪强。游侠被汉武帝诛灭之后,

中国社会也就不再怎么出现这个群体。当代社

会,宣扬什么游侠精神,多么的粗鄙好笑。还

说什么,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侠士文化,这又是

多么的没常识的文盲话。

当代所谓的武侠文化,不过就是香港台湾

那种没文化的地方,披着游侠外衣的黑帮文

化和会道门文化罢了。大陆人,本来没有那么

傻,也没有那么粗鄙,都是被港台那种垃圾地

方的垃圾文化给污染了。

西汉的均田制,耕者有其田。这巩固了中

央集权,打击了农业资本家和金融资本家。但

是西汉的均田制,有个问题,它允许土地交

易。这就为后面的土地再次兼并,埋下了隐

患。

三、帝国的新敌人,豪强死灰复燃,士族门阀所代表的权贵资本主义兴起

被汉武帝剿灭的地方豪强,和官僚资本

家,到了西汉中后期,死灰复燃。帝国出现了

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面对这样的大机构,自

耕农相当于小散户,他们在资本和生产工具,

人力方面,天然的处于劣势。竞争失败的自耕

农,纷纷破产,沦为佃农,或者沦为流民。到

了西汉晚期,流民泛滥,整个国家,变得民不

聊生。

这时候,朝野上下,都纷纷呼唤有一个能

够匡扶天下的圣人出现。王莽作为这样的一

个人人交口称赞的大圣人,就被全国人民选中

了。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开始对帝国的政治

经济政策,进行全盘改制。首当其冲的就是土

地改革。王莽宣布,新朝实行王田制,土地归

国家所有,先收归国有再按人头平均分配土

地。并且,从此以后,任何人不准买卖土地。

土地国有,不准买卖,这是夏商周三代的

土地公有制制度。现在的人,一说起王莽,就

说他穿越了,是个穿越过去的共产主义者。实

际上,王莽不是穿越而是复古。因为中国自古

以来,就是大同社会。说王莽穿越的人,都是

没怎么读过书的人。

王莽篡汉,为什么那么轻易的就得手了

呢,为什么士大夫和汉朝军队没有平叛锄奸

呢。这跟汉儒的神棍化有关系。汉儒曲解了先

秦儒,导致谶纬之学这种妖气冲天的异端大

兴,当时的算命先生们说,天命已定,天下要

改姓了。于是很多大臣和将军们,就都很温顺

的接受天命。全国人民,欢天喜地的把王莽送

上大位。

王莽自己呢,也是飘飘欲仙,真以为自己

是圣人,就跟个神经病一样,还把自己当成孔

子再世。可见,淫祀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全

国人民自上而下的全部陷入了癫狂之中。汉

儒的淫祀巫妖之风,后来悉数被佛教所窃取继

承,对帝国的躯体发起更猛烈的毒害,这是后

话,我们后面再说。

篡汉成功之后,轰轰烈烈的土改开始了。

王莽对大地主和大官僚说,你们赶紧把土地

分给流民。又对流民们说,你们赶紧去向大地

主要地去。但问题是,大地主凭什么要平白无

故的分地给失地流民呢,失地流民,靠什么手

段来从大地主手里拿到地呢。王莽很幼稚的

认为,土地革命这件事,靠人民自觉就能完成

了。

土地革命这种事,历来都是需要铁血政策

来实现,幼稚的王莽,却把它当成了儿戏。结

果是,流民要不到土地,王莽得罪了流民。官

僚资本家,地主豪强所代表的农业资本家们也

埋怨,我们把你推上位,你为什么还要让流民

来分我们的土地。于是王莽也得罪了这些人。

土地革命推行不利,还把全天下的人民都得罪

了。

原本大家兴高采烈的认为,选一个圣人,

就可以匡扶已经糜烂的汉朝社会,结果所有的

人都大失所望。王莽当初是全国人民的希望,

现在,王莽变成了全国人民的仇敌。流民军开

始起义,豪强们开始割据,天下大乱。愤怒的

流民起义军,最后冲进了皇宫,把王莽给肢解

了。

王莽死后,天下无主,出来平定天下的

人,是光武帝。光武帝为什么能从一群流民军

和豪强割据中脱颖而出呢,首先是他的个人素

质太高,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大概只有刘

邦,李世民,朱元璋可以和他相比。而且,光

武帝刘秀作为一个创业皇帝,他所面临的困难

是最大的,甚至比后来的刘备面临的困难还要

大。

其次,光武帝在战略上是正确的。他先是

和豪强流民军组成反王莽联盟。推翻王莽后,

他又和豪强结成同盟关系,荡平了流民军。最

后,又消灭了蜀陇两地的豪强割据。第三,光

武帝除了特别会打仗之外,还特别的善于识人

善用。

跟随光武帝打天下的那些地方豪强们,在

东汉建立后,光武帝并没有对他们的既得利益

进行清算,也没有像西汉初年那样,对天下按

人头均分给天下人。而是承认豪强们的既得利

益。东汉的土地制度,主要是庄园制为主。这

就为三国时期的天下群雄四起,埋下了伏笔。

东汉的豪强们,就像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

国一样,越来越壮大,一当中央集权式微,那

么他们就会走向春秋战国模式。到了东汉献

帝时,为了平衡豪强,亡羊补牢一般,东汉推

行了职田制。职田是什么呢,它是官员们的

工资。皇帝把土地分封给官员,他们在这些土

地上面,雇佣佃农劳作,劳动所得扣除税收之

后,剩下的就是他们的工资。

庄园制催生了门阀豪族,职田制催生了官

僚士族。士族门阀们合在一起,导致中国的中

国的土地兼并政策,到了空前的地步。社会出

现了严重的分化,社会阶层,也出现了极端的

固化。

在九品中正制之前,中国社会的选拔公务

员的机制,一个是乡里举贤,二是国家官学机

构培养。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汉朝只是承古

制。曹魏篡汉,推行九品中正制,企图打破东

汉已经糜烂的社会结构,增加社会阶级流动

性。

在阶级已经固化,士族门阀控制了朝政和

全社会土地的情况下,九品中正制并没有起

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怎么才能当上

官呢,家世成了第一重要的考量,拼爹,就成

了魏晋时期官员选拔的主旋律。虽然九品中正

制,实现了对地方郡守一级权力的回收,一定

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在统治阶级的上

层,却走向了更不可救药的阶层固化。

曹魏篡汉没多久,很快,司马氏又篡了

魏。对于司马氏来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

他们想改变士族门阀控制朝政的问题。曹家能

篡汉,司马家能篡魏,那其他士族门阀,同样

可以如法炮制篡晋。

怎么防止这一天的到来呢,司马家的应对

方法,就是复古走分封制,把国家权力掌握

在自己一家人的手里,不相信外人。更荒唐的

是,他们为了防止皇家血统流入其他家族,进

而导致因为分封皇族,让权力旁落其他豪族之

中,司马家选择近亲结婚繁殖后代。

晋朝复古实行分封制的后果,则是灾难一

般的八王之乱。八王之乱让帝国的精锐毁于一

旦,导致胡人趁虚而入,最终造成了更惨烈的

五胡乱华。在八王之乱之前,夷狄根本不足为

惧。三国曹魏时期,随便一个地方豪强武装,

都可以击败胡人军队。但是八王之乱之后,华

夏对夷狄,开始从攻,转向了守。晋朝是中国

历史的分水岭,司马家是千古罪人,全是一群

弱智当皇帝。

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的大乱世,是士族

门阀政治,这种病态糜烂的社会土壤上,所绽

放出来的一朵毒罂粟。天下无道之甚,莫过于

此。魏晋南北朝的政权国祚越来越短,社会越

来越乱。流水的皇帝,铁打的豪族。上面走马

灯一样换皇帝,下面的真正统治集团,却依然

还是那些豪族。皇帝成了豪族们的傀儡。

所谓的君主立宪,所谓的民主政体,实质

就是中国古代的士族门阀政治,很多没读过书

的人,觉得这些东西多好一样,不过是中国早

就玩剩的东西。它并不是什么好东西,对于我

们的历史来说,士族门阀政治,只意味着混乱

和灾难。

以刘裕之雄才大略,他要统一天下,也不

是做不到。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士族门阀

们,不想改变旧格局,没人再对统一天下,匡

扶天下这种事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就是

自己家族的利益,至于天下有道无道,百姓疾

苦,他们一概的漠不关心。

华夏的命运,走进了一条死胡同,一场长

达几百年醒不来的恶梦。在这样的困局中,所

有的人都充满了危机感和焦虑感,都不知道未

来会怎么样。所有的仁义道德,礼义廉耻,都

全部沦丧。人漂泊在巨大的不安中,社会现实

给不了他们安全感,那么势必又要从精神上找

到安全感。怎么从精神上获得安全感呢,答案

是淫祀。

两汉的淫祀巫妖之风,催生出来了王莽这

种怪胎。士族门阀政治,则催生出来了一个比

两汉淫祀更可怕的异端,佛教。佛教,就是两

汉淫祀巫妖之习的升级版和加强版。两汉谶纬

淫祀文化,孕育出来了王莽这种怪胎,南北朝

的佛教巫毒文化,则孕育出来了梁武帝萧衍这

种更可怕的怪胎。佛教是两汉淫祀文化的升级

版,萧衍这个怪胎,则是王莽的升级版。

中国真有人崇信佛教吗,并不是。佛教的

教义,让人内灭心外绝物,而那些佞佛之人,

则是恰恰相反,内心比谁都狂野,对财富比谁

都贪鄙。在黑暗的社会中,那些怕黑的人,怕

死的人,怕穷的人,为奸而富怕失去财富的

人,每个人都缺乏安全感,他们需要通过淫祀

来给自己趋福避祸。而佛教,只是淫祀文化的

一种集大成者。所以他们便选择了佛教。

长期的士族门阀政治,伴随着长期的战

乱,在这种社会中,军事集团,就成了最大的

受益者。因为胡人在人口数量上天然的劣势,

长期的战乱,导致他们耗光了男丁,不得已只

能启用汉人当兵打仗。战争机器的控制权,再

次转到北朝的汉族军事集团手里。

掌握军权的军事集团代表,隋文帝杨坚推

翻了鲜卑人,消灭了南陈。混乱了几百年的中

国,再一次迎来了大一统。隋朝建立了。

四、隋唐脏滥之盛,僧侣资本主义和军阀资本主义的兴起。从安史之乱到陈桥

兵变,中国逐步转向了以文抑武

隋文帝统一天下,复汉制,绝胡俗,这是

一个很大的贡献。同时,他个人身上的一些缺

陷,又为中国的后世,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杨坚是从那种无道之世的人头翻滚社会

中,九死一生爬出来的人。所以他极其的缺乏

安全感。为了获得安全感,他狂热的痴迷所有

的淫祀迷信。这导致,他登基之后,全国复兴

佛教。之前被拓跋焘消灭的佛教又再次兴盛了

起来。而且隋朝规定,佛教享有超国民待遇,

对寺院田产免征税收。

继萧衍之后,第二个佞佛的大妖怪出现

了。杨坚为什么会如此佞佛,第一有家庭因

素。他的母亲是个十分迷信的佛教徒,他自

己从小也是尼姑养大的。第二点,他是篡逆之

主,所以也害怕被别人篡逆。于是内心里,总

是伴随着强烈的不安全感。

第三点,杨坚是个没文化的粗人,很多没

文化的人,为了显得自己看上去有文化,都有

以文饰粗的嗜好。而佛教,就是很多粗人装饰

和掩盖自己浑身文盲气质的最好化妆品。一种

廉价得冒油的化妆品。

第四点,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士族文官集

团,势力强大一手遮天,让杨坚这种军事集团

出身的人,对文官集团怀有天然的不信任。所

以他需要佛教这种夷狄之法,来制衡和打击

本土的儒家士大夫文官集团。隋唐两朝以武制

文,以佛攻儒的体统,便是这么来的。

为了防止被有才德的人篡逆隋朝,杨坚把

天下有本事的人都快杀光了。在杨坚看来,只

要你有本事,客观上会对隋朝造成威胁,不管

你有没有谋逆之心,都会被杀掉。这叫防患于

未然。隋朝的栋梁都被杀光了,杨坚留下的,

就是杨素和李密这种奸人。还有一个逆子杨

广。

李密杨素和杨广,并不是导致隋朝短命的

根本原因。让隋朝速亡的根本原因是杨坚父子

推行的均田制和科举制,触犯了当时的既得利

益集团。均田制打击的是那些军阀资本家,和

门阀豪强资本家。科举,打击的则是士族文官

集团。

隋朝的均田制,规定国家可以回收土地。

自耕农死了之后,土地上缴国家再根据新的

人丁,重新分配土地。这对于那些土地兼并的

既得利益者来说,隋朝的均田制,是要了他们

的命,他们自然要反抗。王莽土地革命未遂的

那一幕,又重演了。全国人民,都起来反对隋

炀帝。而又恰逢这个时候,隋朝与高句丽战事

失利,几大合力加在一起,就造成了隋朝的短

命。

李渊作为一个漏网之鱼,侥幸没有被杨坚

父子作为潜在谋逆对象而剪除。在天下大乱之

时,举兵起事,没过几年,便平定了天下。唐

得天下如此容易,仅次于王莽得天下之轻巧。

原因在于,李唐得到了关陇军事集团,和山东

军事集团的支持。

隋唐两代,以军事集团立国,兴于兵,也

亡于兵。为了制衡军事集团,李渊用突厥人帮

他打天下。后来,唐朝皇帝,又使用回纥人,

沙陀人,等各路蛮夷兵帮自己打仗。以兵制

兵,层层制衡,直到闹出来了安史之乱。这便

是隋唐以武抑文的结果。毫无节制的军事集

团,弄出来了无法收拾的藩镇割据大乱世。

在土地制度上,唐朝承隋制。隋朝所制定

的一个统治体系,也是现代国家统治体系的模

板。这个体系是,户籍制,加均田制,加租庸

调制。均田制是土地制度,租庸调制是税收制

度。土地按人丁均分,那么户籍制度,就是均

田制的基础和前提。耕者有其田,那么税收就

需要按人头征税,那么租庸调制这种税收制度

实行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均田制。

到了武则天时期,唐朝均田制全面崩溃。

自耕农纷纷破产,失地农民为了逃户和逃税,

要么去进寺庙做佃户,要么就去当兵变成职业

军人和雇佣兵。因为唐朝仿效隋朝,对寺院庙

产不征税,很多有钱人,就为了偷税,就变相

的成立寺庙,然后雇佣很多失地流民帮他们耕

种赚钱。于是,佛教就成了一个极其庞大的僧

侣资本家利益集团。

寺院里面的生产劳动,剥削程度远远超过

一般的地主农庄。为了让这些流民自甘忍受

非人的折磨和压榨,洗脑就成了一个很关键的

事,否则那些流民觉醒的话,冲出寺庙,他们

就会向西汉末年的赤眉绿林军那样起义。这时

候,皇家统治者,地主和佛教三者之间,就达

成了肮脏的交易和同盟。

神秀去长安给人洗脑讲课,武则天要对神

秀行跪拜礼。可见当时的佛教势力有多么的

可怕。陈祎,也就是西游记里面的那个唐僧,

他死得时候,全国有一百多万人给他送丧。平

时在庙产的耕地上劳动的那些佃户们,他们

被洗脑,不给钱不给好好的吃饭,无偿出卖

自己的劳动力,被洗脑成,他们这是礼佛,是

应该的,是光荣的。这么严酷的压榨,显然造

成疾病,生病了怎么办呢,就给这些佃户吃龙

汤,毒死他们。所谓的和尚,其实就是种地的

佃户,都是假的。一切都是生意,一切都是买

卖。

龙汤是什么呢,是大便和小便混合的发酵

物。人长期的重度体力劳动,出现了疾病,为

了淘汰掉这些不能干活的废物,寺庙里面的领

导,就给这些生病的人喝龙汤,一般喝完,人

就差不多要死了。病弱的死了之后,寺庙在招

募和蒙骗更多的健康的失地流民进来帮他们无

偿劳动。

既不用交税,还不用支付工资,而且出现

了工伤,还可以给他们吃大小便毒死他们,伤

天害理吃了官司,政府还不敢追究。所以,佛

教在唐朝可谓是无法无天。汉传佛教,是这个

星球上,人类所能发明出来的最令人作呕的东

西,它的本质就是一种奴隶农业庄园。我们当

前社会上,寺庙用的也是这种手法,庙产经营

赚的钱,不用交税,平时还有大量的捐赠。通

过洗脑,招募一些义工进来从事无偿劳动,也

不用支付工资。

所以很多有钱人,就跟唐朝那时候的有钱

人一样,变相的建立寺庙,来进行敛财和诈

骗。这里面有人信佛吗? 根本没有。有的只是

生意,只是可怜了那些被蒙蔽的人。虽然现在

寺庙里面,不准给信徒们灌龙汤喝了,但是他

们可以宣扬吃了和尚的大便可以有加持法力和

获得福报,于是,很多和尚所到之处,他们的

大便,都有人抢着吃。

唐朝的失地流民,一个去向是到寺庙里做

奴隶。另一个去向,是到藩镇那边做职业军

人,做雇佣军。百姓流入佛教僧侣资本家们的

奴隶庄园,造成了佛教的鼎盛。百姓流入了藩

镇,造成了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中唐以后,

帝国健康机体的保障,自耕农这个阶层消失

殆尽。没消失的,也都会逃户逃税,把自己的

地,挂靠在那些免税的寺院和军田之下。这个

社会,就变成了王莽时期的那种糜烂状态。

唐朝社会的糜烂,不只是单纯的糜烂,它

还很脏。一个最典型的体现就是,佛教的兴

盛。中国的皇帝,要跪拜和尚,中国的皇帝,

为了迎接印度猴子的一块小骨灰,要诚惶诚恐

地举行隆重的国礼。这是多么的肮脏啊。唐朝

就是一个完全没有任何道德伦理底线和文化底

线的朝代。

两汉末年,魏晋南北朝,社会都糜烂,但

是,它们再怎么糜烂,也没有唐朝这么肮脏。

我们一说到唐朝,很多人的自然反应就是盛

唐。唐朝所谓的盛,不过就是把脓疮挤的绽开

的那种盛放。李世民怎么死的,他是吃了番僧

的甘露丸死的。甘露丸是什么呢,是和尚的大

便混合女人的经血,人肉等物质搓成的球。

有人说番僧给李世民吃的是仙丹,这是瞎

胡扯。西藏和印度的番僧,蠢的跟猴子一样,

他们哪里懂什么神农之学。炼丹,不通神农之

学怎么炼呢,完全没法炼。所以,我们可以得

出一个结论,一代雄主李世民,他是吃屎吃死

的。所谓的盛唐,从头到尾,都是个讽刺。

文化上肮脏,军事上失控,国家首都,屡

屡被蛮夷劫掠。还给后世留下了沙陀人,契丹

人这种祸害。那么我所说的唐朝的盛,到底说

的是什么呢? 它到底盛在何处呢? 有人可能说

唐诗之盛了,其实唐诗恰恰是唐朝没文化的体

现。唐朝的诗歌,不过就是淫技罢了,并非士

人志士之大学。

土地制度崩溃,税收也随之崩溃。帝国还

是要运行下去的,怎么办呢。在唐德宗时期,

宰相杨炎创立了两税制。以前按照人头征税,

难以为继。那么就只好按照土地征税。这就等

于变相的承认了土地兼并中的既得利益者。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按照土地征税,地

主被征税了,他们可以转移资产到寺庙里,因

为寺庙不征税。他们为了逃税,就变相的设立

寺庙,把农庄摇身一变变成寺庙。这样就可以

躲避国家的税收。

所以,要把两税制落到实处,就必须得铲

除寺庙这个毒瘤。这便是唐武宗灭佛的经济原

因。到唐武宗灭佛的时候,全国上下,光被查

到的寺庙,就有四万多家,僧尼将近三十万人

口。在寺院田产上做佃农的流民,更是不计其

数。

三武一宗灭佛,根本原因,都是因为这

个,僧侣资本家太强大,再不打击他们国家就

会灭亡。汉传佛教的庙产,因为不征税,而且

不发工资,员工累得工伤了,直接毒死。因为

有皇帝保护,法律还不敢查办他们。什么事,

都都有一套套的话术,来让自己时刻站在道

德制高点上。税收优惠,低人权优势,皇权寻

租,法律优势,道德优势,披着宗教外衣的僧

侣资本家们,他们的土地兼并扩张所向披靡。

这样以来,寺庙就可以不择手段,赚更多

的钱,兼并更多的土地。在土地兼并的竞争

中,寺庙是没有竞争对手的一个可怕怪物。直

到他们严重的威胁了国家的税收和统治,皇帝

才会把他们一网打尽。

唐武宗灭佛之后没多久,唐朝的佛教又恢

复了盛况。为什么,因为经济制度所导致的,

人们已经习惯了那样的病态肮脏的经济生态和

文化生态。可谓是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杨坚

埋下的祸根,对后世造成了长达千年的毒害。

糜烂而又肮脏的唐朝,被佛教和军阀两大

毒瘤所吞噬,直到它迎来了灭亡。这是隋唐两

朝,以武制文,以佛攻儒策略的总破产。清算

的时候到了,一个叫做黄巢的人,一把火烧掉

了长安城,也基本杀光了社会上的士族门阀。

从东汉时兴起的士族门阀,怎么治也治不掉,

被黄巢治掉了。

黄巢清算了士族门阀们,清算另一个社会

怪胎佛教的任务,则由周世宗柴荣来完成。周

世宗灭佛,再一次打击了畸形病态的僧侣资本

主义经济。士族门阀被清算,佛教被清算,这

是宋朝经济复兴,并走向巅峰的两大基础。

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篡周而建

宋。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到宋朝的陈桥兵

变,这是帝国从以武抑文,到以文抑武的根本

性转向。汉唐都是因为兵强而灭,宋明则是因

为兵弱而亡。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宋朝之后长期的

以文抑武。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向,因为唐朝的

以武抑文的历史原因是,他们起家于军事集

团,而且魏晋南北朝都是因为士族门阀政治而

天下大乱。士族门阀又多兴起于文官集团,所

以隋唐的以武抑文是有历史原因的,算是对魏

晋南北朝士族门阀社会的一次矫枉过正。

那么宋以文抑武,则是对藩镇割据,五代

十国军阀大混战,这种可怕社会的矫枉过正。

隋唐修复了魏晋南北朝的系统漏洞,却亡于新

的漏洞。宋朝修复了唐朝留下的帝国统治系统

的漏洞,则又亡于自己的以文抑武。

为了害怕宋朝被武将篡逆,宋朝皇帝让文

官统领武将。一个有才能的武将,在宋朝文官

的眼里,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他会不会造反,而

不是他能不能打败辽和金。秦桧杀岳飞,就是

以文抑武的典型。赵构和秦桧,他们的第一反

应都是岳飞会不会造反,而不是思考岳飞能不

能打败女真人,能不能收复中原。

因为这样的以文抑武体统,尽管宋朝有最

先进的文化,最先进的经济,最先进的手工业

科技,但是他们不敢放手让武将们去打仗。层

层制衡,遇到了强大而才华横溢的武将,皇帝

和文官们,第一反应就是杀掉他们。

强大的军事,有赖于强大的武官集团,武

官被文官集团压制,那么谁来帮宋朝消灭契丹

人,女真人和蒙古人呢。宋朝没有给出答案,

所以宋朝亡了。

元灭宋之后,因为和金国有仇,蒙古人尤

其厌恶金国人,就把他们的土地和财产全部一

抢而光。而对于南宋,大概是因为南宋曾经帮

蒙古人复仇过,联手攻打过金国。大宋对蒙古

人算是有恩,所以蒙古人对南宋的大地主们,

是很客气的。不但没有抢他们的土地,甚至都

不收他们的税。杨坚不收寺庙的税,为帝国埋

下了千古祸根。蒙古人不对江南地主收税,则

埋下了另一个祸根。

税收优惠,再加上蒙元的无政府统治,造

成了严重的土地兼并,流民四起,饿殍遍地。

这个时期的中国,发生了严重的恶性通货膨

胀,和经济大崩溃。中国的北方,是一群蒙古

贵族分裂成不同的既得利益集团。中国的南方

则主要分成了江淮利益集团,江南利益集团,

和两湖利益集团。江淮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是朱

元璋,两湖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是陈友谅,江南

的利益代言人是张士诚。

不同的集团之间,继续进行兼并。淮西集

团,兼并了江南集团和两湖集团,标志着南方

的统一。在朱元璋统一南方期间,北方的蒙古

人,也在忙着进行统治集团的内部兼并,但是

他们的速度没有赶上朱元璋。所以,北方的军

阀们,手握元军主力,却还在忙着内斗,基本

上无暇顾及南方的统一。

等朱元璋统一了南方,向北渡江作战时,

支离破碎的蒙古统治集团,根本上毫无抵抗

力。明朝统一了中国,因为元末大混战,导致

人口锐减,和土地供给相比,劳动力反而成了

稀缺资源。大乱世之后,都是这样,因为人口

减少,地太多,没人种,一开始就会均田地。

等生产恢复了,人口的增长,超过了土地供给

的增长,土地就会变成稀缺资源,接着就是土

地的大兼并。人口增长越快土地兼并就会越迅

速。流民就会越来越多,然后等着下一次的大

乱世到来。

明朝对宋元的系统漏洞,又是怎么进行修

复的呢,明朝又是怎么灭亡的呢? 我们接着

看。

五、官绅不纳粮,以藩屏帝室,白银危机,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唐亡于藩镇割据,宋亡于外患,所以朱元

璋和朱棣两朝皇帝,为了永绝后患,他们选择

把外患一劳永逸的斩草除根。于是明朝对北元

政权发起一次又一次的主动打击。虽然没有对

蒙古人这个外患斩草除根,但也把北元的最后

的那口气给扑灭了。

频繁的主动出击,征讨蛮夷,把外患消灭

在萌芽状态。这就是明初的政策。打的差不多

了,永乐帝举行大阅兵,请很多国家的大使过

来观礼,看完明朝的大阅兵,很多国家当场就

吓坏了,纷纷扣头称臣。明朝是历史上朝贡国

最多的一个国家,这跟永乐帝关系很大。阅兵

礼吓坏了一些小国,郑和下西洋,又吓坏了很

多小国。所以朝贡国才会这么多。

消除外患基本上告一段落,怎么防止国内

的武将造反呢,明朝的统治系统,设计的是让

朱家的藩王来拱卫帝室。防住了武将,怎么防

文官专权谋逆呢,朱元璋的设计是废除了相

权,创立内阁制。

在土地制度上,明朝废除了职田,直接发

钱给官员做工资。不过明朝的工资水平相比其

他朝代算是比较低的。文官集团不可以掌握土

地,这也控制了士族门阀的形成。天下的土地

所有者,主要分成了军田,地主豪强,自耕农

和藩王四种。

明朝的腐败为什么那么严重,严重到了,

怎么严刑峻法都无济于事的地步。根本原因,

在于文官集团失去了土地,只靠工资生活。下

一级的官员,为了想做官,就只能想办法送钱

给提拔他的上司。这钱哪里来呢,靠那些有钱

人送给他们。明朝的有钱人是谁,地主豪强,

和商贾。

同时,明朝又有官绅不纳粮的规定,地主

豪强,商贾们,想要开办商业机构,或者开办

农业庄园,他们就会挂靠在官员名下。要么就

干脆直接花钱捐个功名。官绅不纳粮,这是从

宋朝传下来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要以文抑

武,贵文贱武。

明朝的党争,也严重到了无以复加的地

步,根本原因在于,谁在朝廷上说话算话,那

么就意味着那些有钱人,都会送钱给他。所

以,这些官员,就结党营私抱成团,在皇帝面

前,争的头破血流。大多数参与党争的人,其

实并不怎么关心社稷兴亡,他们关心的,就只

有自己的官品,如果自己党争赢了,可以挣多

少贿赂钱。

官绅不纳粮,很多地主挂靠在官员下面,

这便形成了税收优惠。优惠的税收就可以给佃

户开高一点工资来吸引更多的人口,赚更多的

钱,买更多的地,久而久之,土地兼并就变得

十分剧烈。人口和土地,都集中到了大地主手

里。这对自耕农和军田来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自耕农纷纷破产,变成流民,军户也开始逃户

逃税。

而藩王那边呢,不仅不纳税,每年还要消

耗大量的国家财政。国家的税收状况越来越恶

化,怎么办呢。到了张居正时期,他对明朝税

法进行改革,废除了两税制,创立了一条鞭制

度。人头税,田税,劳役,杂税,都打包在一

起,百姓不需要再用实物交税,用白银交税就

行了。

户籍崩溃,土地政策崩溃,税收混乱,金

融秩序混乱。一条鞭制,在这种情况下,也只

是亡羊补牢。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明朝出现了严重的金

融危机。前面说过,蒙元的灭亡最主要的原

因,是严重的土地兼并。最直接的原因,则是

货币超发,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人们的财富

凭空被政府掠夺,所以大家就造反了。

明朝并没有吸取元朝金融危机导致国家

灭亡的教训,在明朝初期,就出现了严重的货

币超发现象。当时的法定货币,是宝钞这种纸

币。宝钞的信用崩溃,民间开始启用白银做货

币。尽管明朝没有承认白银是国家法定货币,

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白银就是明朝的通用

货币。

这就造成了很严重的情况。明朝的官方央

行,不发行白银货币。那在明朝负责发行白银

的真正的央行是谁呢? 是江南的那些大地主。

随着国家农业生产和商业的发展,白银就越来

越不够用,出现了通货紧缩现在。这时候,就

出现货轻币重的现象。银子越来越贵,米越来

越贱。

对于江南的那些大地主来说,这时候怎么

获得白银,就比种地更划算。他们就把耕改

种桑棉,加工成纺织品,和日本西班牙等国开

展贸易,源源不断的中国纺织品流向境外,同

时,也有源源不断的白银,流入明朝。

白银的价格和汇率,完全操纵在那些地主

和商贾手里,政府对白银完全失去了控制能

力。政府的央行,形同虚设,环太湖区的大地

主和大商社的老板们,充当了国家央行的职

能。

江南的农业资本家们,在这个阶段完成了

向工业资本家的转型,从种稻米的农业资本

家,转型成为纺织业资本家。中国和西班牙的

贸易失衡,西班牙的白银不断的流入中国,那

么在西班牙国内,就会出现通货紧缩。

西班牙政府的对策是,直接禁止和中国的

贸易。对日贸易那边,政府为了打击走私,那

些商社做生意也不交税,所以明朝政府,就直

接设置海禁。不准江南的商社和日本再开展贸

易。

中国当时的白银流入来源,主要就是西班

牙和日本两国。明朝海禁,和西班牙中断对中

国贸易。导致白银输入的规模骤减。这时候,

明朝发生了很严重的白银危机。生产规模越来

越大,白银越来越少,这是一场严重的通缩紧

缩。白银变的越来越贵,货物变得越来越贱。

在这种情况下,家里持有白银的商社,大地主

和有钱人,他们都把白银囤积或者埋了起来。

这就造成了通缩紧缩的恶性循环。钱越来

越贵,商品越来越便宜,所有的东西都不值

钱,所有的人都没有钱,到了这个时候,整个

国家的人,都在等着明朝崩溃,好迎接一个新

王朝。

明朝灭亡,信用崩溃,国家失去央行的职

能,在开办商业和纺织业上,官办经济,又被

民办经济打的溃不成军。在国际贸易上,官办

经济,也完全不是民办经济的对手。那么,既

然民办经济这么发达,理论上说,那就意味着

更多的税收。但问题是,明朝对商业和以纺织

业为代表的轻工业征税,彻头彻尾的毫无办

法,根本就收不上来钱。

国家越来越穷,穷的连军饷都发不起。地

方豪强和商社,越来越富,他们富得成为了实

质上的央行。天下大乱,烽火四起,他们担心

山穷水尽的政府来强征他们的钱去打仗,所以

都故意把钱藏起来。朝堂上,再串通东林党,

配合他们偷税漏税。明朝到了这个地步,想不

亡也不行了。东林党,就是那群呼吁国退民进

和国企改制的人。


华夏文明的沧桑激荡三千年(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