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与人性抵牾的忠诚或许是最大的伪装

2023-03-30 09:23 作者:藏乡江南客  | 我要投稿

    忠诚是一种美德,人人渴求却不一定人人具备。对于统治者来说,为了确保权力稳固,更加渴望独占所有忠诚。同时,至少在形式上这种忠诚是很容易获得的,但这类忠诚往往靠不住,甚至很容易遭受反噬之害。

    春秋时期,有两个著名的故事皆与忠诚有关,尽管都属于反面典型,但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认识“忠诚”。

    一个是齐桓公与宠臣易牙、竖刁和卫开方的故事:御厨易牙为投桓公所好,杀了亲子做成肉糜供其食用;竖刁为了陪伴桓公左右,挥刀自宫成为宦官;卫国贵族开方为了忠心追随桓公,离开故国十五载、父母之丧亦不顾。由此,桓公大受感动,认为他们对自己的爱胜过了爱子女、身体和父母,属于世所罕见的绝对忠诚,必须加以厚爱重用。特别是名相管仲身故后,桓公直接忘却其曾经的告诫,把以上三人放在身边掌握权柄。结果,他们在齐国内乱中兴风作浪,一代霸主桓公竟至活活饿死,强齐亦由盛而衰。

    第二个是吴王夫差与阶下囚(曾经的越王)勾践的故事:夫差攻灭越国后,越王勾践将忍辱负重发挥到了极致。在夫差身边为奴三年,全力表达对胜者的无限忠诚。其中,一次夫差有疾,勾践竟亲尝吴王粪便,从高贵的王者卑微到了尘埃之下。也就是这样的“忠诚”之举,令吴王逐步消除了对勾践的猜疑甚至变得相当信任。结果,勾践卧薪尝胆,夫差身死国灭。

    从两个同类故事来看,一方是权力至高无上的王者,一方是地位低下的臣属甚至奴仆;一方需要尽可能多的忠诚,一方为了迎合权力而极端地表露“忠诚”。尽管后者的“忠诚”表现与基本人性完全相悖,十分可疑,但权力拥有者已被权力蒙蔽双眼,纵使有管仲、伍子胥之类洞察人性的智者提出劝谏,亦是难以挽回。归根结底,伪装下的忠诚是权力所造就的,绝对的权力往往会孕育出“绝对的忠诚”。


与人性抵牾的忠诚或许是最大的伪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