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博雅实验学校举办“莆仙戏曲 韵润校园——我是非遗小传人”活动
为了让更多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莆田博雅实验学校开展“莆仙戏曲 韵润校园——我是非遗小传人”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莆仙戏是福建特有的地方戏曲之一,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莆仙戏表演古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唱腔丰富,综合了莆仙的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的艺术特点,用方言演唱,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莆仙戏音乐素有“集盛唐古曲之精华,留霓裳羽衣之遗响,采宫廷教坊之荟萃,取山村田野之歌调”的美称。
各班学生通过视频、图片了解莆仙戏发源地之一——江东梅妃故里,了解莆仙戏中“生、旦、净、末、丑”等不同的角色,听老前辈讲莆仙戏渊源与历史、莆仙戏经典故事,从而感受莆仙戏浑厚的文化底蕴。

了解了莆仙戏的历史,学生们进入了“莆仙戏模仿秀”环节,学习莆仙戏的手势、步法等基本动作。学生们积极投入表演,通过稚嫩的模仿和学习,激发了对家乡戏曲艺术的浓厚兴趣。
莆仙戏脸谱的创作集造型的抽象性、线条的写意性以及色彩的审美性于一身,每种颜色及图案类型代表着不同的人物性格。学生们用鲜艳的色彩和图案在脸谱白胚面具上勾勒出一个个五彩缤纷的脸谱,戴上自己手绘的脸谱面具,仿佛穿越成了脸谱中的历史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