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幼儿园老师放学留下来谈话后……
万事开头难,一直想记录一些自己的事,无奈总被各种打断,其实还是自己不够坚持,但是却有足够的懒惰来躲避。

这第一篇文章足足拖了好几个月才开始写,并不是现在时间闲下来了,而是发现,春天来了之后,反而更加忙碌了起来,如果再不写,怕是一拖再拖号都要被封了吧。主要呢,是分享一些生活所见,趣事、囧事、个人经验等等,也许没有干货只是纯粹分享的东西没法儿让大家在信息洪流中感同身受,那就当这里是自己的一个树洞好了,也可以当大家的树洞。

最近天气渐渐回暖,想带娃出去散散步,搭个帐篷,没想到京东京造买的帐篷和小推车到现在都还没发货,推车上的小桌板倒是先送来了,搞得我退也不是不退也不是,还没发货的那些物流信息日复一日地推迟,从最早4月9日前送达,到现在看是预计4月25日送达。

等快递我从清明节等到劳动节,因为周边城市还有疫情,所以做好了继续等到端午节的准备,毕竟现在下单重买的话,价格比我当时买还要贵了一两百块,贫穷使我承受着延迟满足,还敢怒不敢言。

这十八线小城市,除了公园遛娃,也没有什么其他可以给娃耗电的地方,更何况疫情期间,公园也时常会暂停接客,只能楼下小区小广场遛一遛了。我家有一个马上即将要四岁的男娃,叫一哥,浑身上下散发着永动机的气质,技能树上拆家技能点满,上蹿下跳点满,高声喊叫点满,真不知道别人家又乖又听话的男孩子是怎么带出来的,果不其然前几天周日,因为做全员核酸幼儿园调班上课,我和爸爸休息,于是四点五十准时出现在幼儿园门口履行难得的接娃放学义务,没想到老师看了一眼我们说:是xx爸爸啊,妈妈也来啦,那你们等一下,我们聊聊。我和爸爸相视一笑,心里不约而同都喊了一声:完蛋。
老师一顿反馈,说自从小班这学期开学以来,一哥就特别不受控制,满场跑、不睡觉、上课玩凳子、跟别的小朋友打闹、甚至还有一些迷惑行为,非得一位老师时时刻刻在他面前盯着才能消停,全班三十几个娃,怎么可能就只看你家一个呢。于是老师想要父母在家里也要约束他的行为, 比如减少户外项目,多做一些安静的事情。我们只能尽力吧,毕竟他还有十几天就再也不是三岁小孩儿了……

第一次当妈,难免对娃的问题感觉有些棘手,平时在浏览各大公众号的时候,都忍不住给自己的娃对号入座,比如跟老师聊完之后,看到这样一篇文章,讲孩子为什么坐不住的:

赶紧转发给爸爸和朋友讨论,朋友劝我:一回生二回熟,幼儿园的路还很长,再来几次放学谈话,你就淡定了。是的,得病的可能不是孩子,是被约谈后的老母亲。
爸爸收到我的分享对此怎么看呢,想多了,爸爸根本就没回复我。

我也不懂大家同样是上小班的,在老师拍的集体合照中发现,别的同学长得又高又大,一哥在别人面前整个小一套,行为举止还像个小宝宝,说话还是奶声奶气的,我没有生长焦虑,就是觉得同班同学心智成熟一些会不会让他在幼儿园这个小社会有交流障碍,不过后来通过老师的谈话得知了一哥的在校行为之后,便放下了这个担心…已经有好兄弟一起违背老师规定,能有什么障碍。
最终,我们决定暂时取消了家里所有电子产品的时间,我曾经对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没有过多地干涉,老人家带娃不易,一哥上幼儿园之后,周末以及放学回来看会儿电视我是可以接受的,顶多使用小小优趣、白泽等优质儿童视频内容框一下范围。但一边看电视,一边玩玩具的情况持续下去,的确会影响一哥的专注度,虽然我也不想用表现好了就可以奖励他看电视来鼓励他,但是这些确确实实对孩子来说是“心爱”的东西,可能你让他罚站什么的都无所谓,但是不允许使用电子产品却着实能让他感受到“心碎”,在一哥心里:看电视、吃零食、新玩具、出去玩,是生而为人短短三年最开心的事情。

我在跟一哥说“禁电”规则的时候,着重强调了妈妈是不反对你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的,甚至我能找到好看的动画片,好玩的游戏,大家一起看一起玩。但是要让他感受到世界上是有规则的,越大越要遵守一些基本秩序和礼貌,能够静下心来是一件多么重要的能力。

目前“禁电”行动已经持续一周多了,在这一周里,一哥全然不提想要看电视玩游戏,放学回来会分享学校发生的事情,奶奶在做晚饭的时候,他能专心做出一个拼搭玩具成品,睡前会和爸爸讨论机器人如何变形。虽然老师的日常在校视频看不出行为是否遵守了规则,但是一哥明显从之前最后一排坐到了前排的位置。要知道约束娃的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要通过家校共育慢慢引导才能有所改善,所以我也不太着急马上就能拥有一个知书达理的娃。父母的难点在于如何平衡老师的建议、家长的引导以及娃自己本身,毕竟基因放在这儿、性格放在这儿,因材施教才更重要不是么?
当一哥半夜做梦都在喊:“赛罗,你给我过来!”的时候,我希望可以早早地安排他观看我云盘里准备好的其他动画片,被奥特曼支配的小孩儿真的太另家长头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