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女生节收获Yale的我,曾GPA劣势,甚至计划重读本科

2023-09-12 14:47 作者:世毕盟留学  | 我要投稿



背景介绍

南开大学应届本科

专业和GPA:财务管理(3.5/4.0),辅修 历史(3.6/4.0)

经历:UCB交换,4段助研

Offer:Yale-East Asian Studies(M.A.)(去向),UW-China Studies(M.A.)


前言



3月8日, 随着最后一个期待项目的拒信的到来,我的申请季也平静地,在这样一个比较早的时刻落下了帷幕。最终结果意料之外,选择过程没有纠结,但一点也不觉得遗憾,能够以这样的感受结束申请也真真是一件幸运之至的事啦。





专业选择



大学原本是学的商科,在大二下去伯克利交换期间选修了文史类的课程后,发现相对而言自己更喜欢那种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再加上一直都有出国读研的打算,就动了转专业申请研究生的念头。选择东亚研究一方面是看中其multi-disciplinary的特性,项目中学生有非常高的自由度来根据自己的研究计划,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中自由选择和设计自己的课表,非常符合我这种爱折腾的好奇宝宝的性格;其次就是我作为陆本所处环境在东亚领域相关学术资源会更加丰富,从而更有利于我去准备(比如我一开始是想东亚和南亚研究同时申请,但因为学校在南亚方面开的课实在太少,在修课程方面就很难满足研究生申请的要求了)。
 确定了要转专业申请之后我就跟世毕盟签约了。其实这个签约整整“晚”了一年,去交换前的那个学期自己本来都要跟世毕盟签约申请金融方向的(签约日还特地预定在了自己的生日),后来还是觉得自己没想明白这是不是我想要的,就跟这边的小姐姐说想去交换想一想再决定(在此感谢楚楚姐姐的耐心和理解)。交换回来之后大三开学就签了,之后便正式开始备战申请。



标化:课程和GT



因为自己并不是人文社科类专业出身,所以就立马辅修了历史来填补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的空白(其实辅修别的专业我觉得也完全可以,这个也得看各院系的规定和自己的兴趣)。辅修的课量也不小,再加上自己过于着急贪心而不愿意延后因为交换而落下的本专业课程&比赛&社团,导致本专业的成绩遭遇了惨烈的滑铁卢并最终成为我在申请时几乎唯一但也是最致命的硬伤(即使我的本专业跟我要申请的方向并没有很高的相关性)。从我最终的申请结果上看,个人感觉东亚项目确实非常,非常看重学生的绩点,一个好的绩点对证明个人的学习能力的效果基本大于大牛推荐信(3封!)+名校助研+高GT。所以,一定要保住绩点!!!如果课上不过来了就留到大四下= =
 至于GT,托福我背了一轮单词,然后半脱产上较高强度的一星期/单科的口语和写作小班,再自己练了两周就上考场了。刚交换回来趁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比较强的时候趁热打铁,一次便考出了满意的分数。相比之下,我备考G的经历就是个妥妥的反面教材:不脱产(还要早八到晚八满课)导致单词背不完,题也做得不扎实,战线从5月到11月整整拖了半年,考了4次才考出了保险一些的成绩(11月的考位还差点没抢到)。其实真正实现进步只用了9月到11月全脱产的那两个月的时间,期间因为临近申请季、战线拖得太长屡战屡败而导致的身心煎熬更是不必多言。经验总结就3点:1. 时间投入与成绩高低成正比(其实题目并不难,只是大多数人在那个阶段都很难抽出足够的时间来琢磨与刷题);2. V想拿高一些的分数的话红宝书(也就是6000多词的那个)至少刷两遍(虽然GRE实际词汇量比这大多了但精力有限嘤嘤嘤),而且形混/意混的单词要自己用笔记本整理出来,不然就会记一次忘一次/看着眼熟但就是说不上什么意思;3. 短时间集中击破!我备考到最后朋友说看到我走回教学楼的时候神情都魔怔了……时间久了就是对身心的煎熬。GRE还是比托福难不少的。 


在科研经历方面,我的第一段暑研是在伯克利交换的时候找到的,当时选修了一门印度史的课,平时会经常去office hour向教授问关于课堂内容和readings的问题,因此教授也了解我的兴趣点在哪里,擅长哪些方面。到学期快结束的时候刚好得知教授暑假要做她的book project,其中要完成的那个chapter主题正好是我之前跟她office hour常聊的话题,她也知道我感兴趣,所以就很巧地留下来了。 第二段科研是在交换回来与世毕盟签约后,通过世毕盟针对学员的内推被斯坦福心理学系的实验室录用为助研。从18年12月一直延续到今天。这两段助研经历也构成了我在大三上学期末尾(1月初)寻找暑研时的简历和cover letter的主要内容。当时在世毕盟mentor和咨询师小姐姐的指导下浏览各学校自己感兴趣的相关学院的官网里的 faculty的个人主页,了解各位教授的研究内容,找他们的论文看,如果自己喜欢,给教授发邮件,附上简历和自我介绍cover letter,询问教授暑假是否有研究项目需要帮助。就这样得到了参与哈佛艺术史系教授研究项目的机会。 在申请暑研的过程中我的mentor和咨询师小姐姐教我怎么安排简历和撰写cover letter,并给出了很多完善的建议。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拿到了耶鲁远程part-time的助研机会,并且最终成为了这位之前在同一个program毕业的教授的学妹233333 …… 暑研期间努力,认真,积极沟通,真诚,好学,教授和学长学姐们都会很慷慨地给予点拨和宝贵的指导的!当然也要能够取舍,不要同时接1个以上的full-time offer,这是对每一个项目和每一个人的尊重和负责呀。这几段助研不仅增进了我这个小白对这些学科的理解,而且还得到了教授和学长学姐们的慷慨指导和倾力推荐,同师长们、一起干活的小伙伴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最终拿到offer的时候给他们发邮件发消息,大家也都非常为我高兴(再次感叹自己碰到的都是什么神仙嘤嘤嘤)。 


11月考出GRE后便正式开始了申请文书的准备。简历添加了几段助研经历后与mentor和咨询师小姐姐来回打磨改了一遍又一遍;Writing Sample的准备;个人陈述(Statement of Purpose)因为自己梳理做过的助研之后惊喜地发现(之前一直没有意识发觉的)自己的兴趣点其实一直贯穿其中,所以反而没有出现很大的思路上的阻碍。即便如此也还是在mentor姐姐的逻辑敲打下完善了一稿又一稿,不过总体来说写文书的日子真的是自从大二下去交换以来过得最chill的一段时间了(因为基本全脱产只专心搞文书哈哈哈)。推荐人则邀请了两位交换时候的任课教授,斯坦福实验室的学姐与教授,哈佛的教授以及耶鲁的教授;因为申请的是学术向的项目所以请的都是course instructor或者research mentor;12月6日,在我的持续厚脸皮狂催之下伯克利的教授终于受不了我帮我提交了最后待交的推荐信,我的网申阶段就这么早早地结束了(然后就滚去一个月极限准备期末考)。 然后就是漫长,漫长的等待(东亚项目没有面试)。2月第三天,收到的第一个就是伯克利的拒信——这所我在那里交换绩点3.95/4.0,三封大牛强推(其中两封还是伯克利本校的)再加上一堆科研、GT和充满对它的爱的PS都还是拒了我的学校QAQ,真的充分说明GPA, GPA, GPA(不管是什么专业)有多重要!! 然后在2月剩下的时间又陆续收到WUSTL和Stanford的拒信(此处:GPA有多重要我真的说累了),预感自己要全聚德,便开始各种投实习,找工作,了解国外本科(是的就是本科嘿嘿),最终在女生节那天的清晨抱着“啊,又来收拒信了”的心情打开Yale的application portal,看到那个Congratulations的时候还是觉得好不真实(并在那天剩下的时间中怀疑他们是不是发错offer了并且分分钟要把offer收回去)。 



总结



相对来说大学时期这个年纪的试错成本还是很低的嘛,鼓励大家多多尝试各种领域,如果想申请国外的研究生的话可以早点出去交换/助研体验一下看看是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喜不喜欢。合理安排GT时间(早点考GRE!),合理安排课程(保住GPA!),在暑研过程中保持努力真诚与主动沟通,Personal Statement中展现一个真实的自己,申请季真的只是整个准备过程中小小的一环,难得的是能尽早有规划地展开有方向和针对性的努力——跟我身边的巨巨们相比我也就是个小白罢辽。
 在准备的过程中世毕盟的申请培训课程和所掌握的国外学校学术资源和讯息让我争取到了宝贵的机会,并且能够更有规划和针对性地进行准备;一开始同我对接的天津地区负责人CC姐姐向我介绍申请的各方面内容,即使在我后来决定暂不签约出去交换时也表示充分理解和鼓励,并在我遇到问题时积极帮我协调解决;我的mentor姐姐(Stanford东亚硕士)指导我修改完善各种文书,并对内容的逻辑提出质疑促使我进一步修缮我的逻辑;我滴宇宙无敌最棒棒的培训师悦悦姐,虽然嘴上说着“你给我说这些东西(负面情绪)我是不会听的”,但在我只有拒信的日子还是积极帮我留意实习,搜罗各方讯息,给我打气,爱您!今后也会怀揣着感恩的心继续努力滴,冲鸭! 


女生节收获Yale的我,曾GPA劣势,甚至计划重读本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