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酱的末路?36岁地下偶像生日活动仅1个粉丝到场,当场毕业

偶像的生日活动仅仅只有1个观众到场,有网友把这件事发到SNS之后冲上热搜,短时间内迅速获得了2万个点赞。该事件的主人公是一名叫做うしおゆりな的地下偶像,自称36岁。在大家都习惯性谎报年龄的娱乐界,她显然算得上是一股清流(或者说独树一帜?)。但显然市场并不买账,毕竟在日本超过30岁还不毕业的偶像并不会换来粉丝的尊重,而是会被网友口诛笔伐,甚至在现实中遭到攻击。

7月30日,她的生日演出在名古屋市名为“鶴舞DAYTRIP”的livehouse正式举行,当天早上9点开始进行会场的装潢工作,10点开放入场,11点钟生日祭正式开场,而自始至终到场的粉丝只有一个人。面对这样的绝境,视频中她不仅没有自暴自弃或是膀子一甩不干了,而是面对唯一的粉丝热情高歌,留下了属于彼此的最美好也是最后的回忆。演出结束后的下午16点,うしお女士进行了推特投稿,紧接着在17时临时进行了毕业演唱会,宣布了自己偶像生涯的结束。

很多网友在知道这件事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大部分网友都认为面对唯一的一个到场粉丝,该偶像所展现出来的包容和临场应变能力值得赞赏,甚至有人后悔自己没能到场亲眼观摩。大家普遍都对该故事的主人公和那个粉丝表达了自己的祝福。但同时也出现了质疑和谩骂的声音,认为这不过就是超龄女艺人的自娱自乐和舔狗的自我感动,终归是商业市场的炒作罢了。
理性来说后者的分析确实不是无稽之谈,要说故事主人公投稿这样的东西没有半点追名逐利的目的那属实是不可能,而粉丝应援偶像这件事本身其实就是在自我感动,和自己竞争的人数越少就越是能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和胜算,这些事情其实大家都懂。但如果仅仅是知晓其中的道理就可以独善其身的话,人类文化也不可能发展至今了。正因为日常生活中需要太多的理性,需要客观分析万事万物,所以人类世界才会出现娱乐这一产物,用于短暂逃避现实世界中的理性。或许对很多人来说这些都是愚昧且无意义的,但我认为事物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有一部分人需要它,哪怕对于其他人来说毫无意义,只要有人需要,它便会一直存在。至于其究竟有没有价值,那是属于后人的工作了。

在日本坚持偶像工作究竟有多困难想必国内的很多人都难以想象。相较于国内演艺圈的光鲜亮丽而言,日本的底层演艺圈可以说是惨无人道。相较于国内可以一跃而红的情况来说,日本的演艺圈有着极为严苛的等级,上层的有继承九代目市川中车之名的香川照之、实力派国民演员木村拓哉等,该层级多为世家传承,以歌舞伎和大河剧演员出身的居多,这些其实熟悉日本演艺界的人大多也知道。而相对的,演艺圈较为低级则包括搞笑艺人、偶像(包括地下偶像)、街头歌手、声优、动画师等。有的人可能会反驳说偶像和声优才不低端,你知道人家一个专辑能卖多少钱吗?但很遗憾,你能看到的其实都是行业头部,而哪怕是这些能够为公司带来巨额收益的偶像和声优,收入其实也谈不上遥不可及。比如说声优的收入其实并不是稳定高收入,而是非常不稳定的,接到工作了就有钱,接不到那谁也不会白给你工资。所以说很多配音演员都致力于拿到一份安稳的收入,比如金元寿子成为“人类观察”节目的常驻嘉宾、古贺葵靠key社手游heaven burns red主要角色国见玉和米哈游旗下游戏原神的派蒙一角拿到长期饭票,傍上一个大牌节目或者大牌游戏公司,成为其御用声优已经是声优界的常识,但这些机会显然都是属于业界大佬的。

上升渠道匮乏不仅是声优界,歌手和偶像面临的困难并不亚于声优。熟悉日本歌手、偶像的人应该都对杰尼斯事务所还有秋元康之名烂熟于心。前者旗下有着岚、関ジャニ∞等日本顶级男团,而后者则是48系女团的创始人。共同点是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你想要跻身其中都难度大过登天,除非你是日本十年一遇的美男/美女,同时有坚实的歌唱、舞蹈基础,不然连面试的机会都少有。就算你跻身其中,也不见得就有美好未来。这两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杰尼斯丑闻和早就广为流传的女偶像悲惨待遇,让人们不得不正视这个行业。虽然你的专辑卖到断货,虽然你的握手会门票高昂想和你握手的人从街头排到街尾,但你得知道那些钱其实和你的关系不大。如果收割B站UP主弄得UP主们嗷嗷叫的经纪公司是史莱姆级别,那日本的很多经纪公司属实是撒旦了。

恋爱禁止、打工禁止、八人宿舍起步等都是日常,要知道如我前面所说的一样,如果没有接到活的话底层声优和偶像都是没有钱拿的,而面对东京高额的生活费你甚至不能出去打工或者找其他工作,每天早上从人挤人的地面爬起来,和其他偶像抢同一个厕所,然后没日没夜的训练,过得甚至不如虚拟主播,那就是日本底层演艺圈的现实。很多日本VTUBER诉说过自己还是地下偶像时候的生活,不仅吃不起饭甚至欠缴水电费到断水断电,如果不是虚拟主播行业兴起的话她们过着的生活只能说是惨无人道。日本的公寓普遍为15-25平的居多,正常人多为一个人独享那个空间,较为拮据的则是两个人合租,而地下偶像如果住公司安排的宿舍的话就得数人甚至十多人挤在那个空间,睡觉翻个身都困难。而日本的偶像月收入多为10w-20w,地下偶像则属于是其中最低档,收入远不及日本最低收入。别说养家糊口,自己一个人都快过不下去了,这也成为了现如今地下偶像愈发抽象的原因,反正都死到临头了不如破罐子破摔,说不定还靠着抽象的粉丝红起来了呢。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地下偶像是极为辛苦的一条路,期间伴随着的质疑、骚扰也远多于其他行业,并且极大概率在三十岁的节点一无所获而毕业,要不成为有钱人的情妇,要不成为大龄失业人群郁郁而终,鲜有happy ending。但不选择不代表不尊重,我虽然在职业判定这一立场上认为偶像非常糟糕,但从市场需求上来看我觉得偶像有存在的价值,无论是商业价值还是情感价值。对于那些把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这个行业,用自己的热情和汗水在历史上留下印记的追梦者,我打从心底里表示尊重。更何况一个跨越了极限年龄,36岁仍然扛住现实生存的压力坚持不懈在追逐梦想的人,那种和人类本能背道而驰的强大精神力让我觉得无比闪耀。或许这也是我喜欢mem酱的原因吧,作为一个绝对理性的DNA的奴隶,我总是会对她们抗拒命运的过程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