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以“文化”的精密商业活动:选美
冠名“文化”的精密商业活动:选美;
选美(Beauty Contest)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商业活动,
它能够通过媒体、组织年少的妇女和青年女学生,
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进行评比,
通过评审委员的比较、或者网络投票的形式,
以电视和网络媒体为发声媒介,
选出所谓的美女。
他们的组织者宣传“时尚文化”、“女性文化”、“新社会价值”等口号,
为进军媒体做投柯问路之准备。
按笔者的判断,根据某些地区选美活动对在读女学生的蛊惑,
对其学业的不利影响,
可以总结其具备下面几点特点:
由其跨越地域、跨国家、跨文化圈的特点,
和不确定时间、不确定地点、不确定审美标准的评判特点,
给了评委以很大自由度,
在“评审组大家都说了算”的前提下,
参加赞助的资本就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选美皇后(Queen)的产生,
往往是运营资本家最后敲定。
所以会构成Queen对大资本家的人身依附;
试想:
选美皇后在某种程度上依附于大资本家,
其他的亚军、季军怎样?
进入决赛的人怎样?
仅举例说明,在初赛者身上就必须找到投资商,
家庭是绝负担不起的;
她们(选美者)在不同程度上,对服饰提供商都有一定地依赖,
所以,选美本质是资本在选择资金。
哪一种资金更适合这种运营者的口味,
比如选择服装供给商,今年某地的某商城有一点儿适合?
(他们的渠道很好,能提供赛事美观便宜的服装,且在赛后媒体的加持下,获得该地区女性的追捧,获得商业热卖)
但是仍然有竞争者?
那么再进入下一轮的比较;
以上是对本地商人的利益说的。
那么选择权,自然归于评审委员会(评委们),
评委们在组织上形成“公议”,
可以利用此形式平息诽谤,
在资金上听从赞助商,尤其是寡头赞助商,
其能量更加巨大,
Miss Universe的老板就是川普,
有一次他通过媒体对某国领导人进行色诱,
其工具就是选美小姐。
当然,在选美形式上,人们有理由相信评审委员会的相对公平。
作为老牌资本主义赛事+商业巨擎(1+1),
他们已经成功运作了六七十年。
下面让我们看看他们的运营年度、运营地区:
列举几个地区:
在拉丁美洲国家,
比如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1958,委内瑞拉1981,巴西1968,
在北美,美国1954-56-60,1980,加拿大1982,2005,墨西哥1991,
在安的列斯群岛,比如牙买加(1963),波多黎各1993,
中美洲,巴拿马2002,
北欧,如挪威1990,芬兰1952,瑞典1955,
西太,如关岛(美军基地)
南亚,如印度2000,泰国1988,菲律宾1973,
东亚,日本1959,2007,
西亚,以色列1976,
欧洲,如乌克兰,荷兰1989,
非洲,如南非1978。
列举到此为止。
以上国家,在这种“文化”的加持下,无不围绕着“美女”经济进行角逐,
现代社会,
经常性的出现选美活动的国家,
几乎没有一个是具备生机活力的国家,
反而经济紊乱、民生凋敝、资本横行、民众缄口、法度凌迟… …
看看哥伦比亚、南非、日本,曾经选美的那些年度,都发生了什么,
读者,或者学者都能根据那些年动荡的当地社会写出论文来,不是吗?
至此,选美诚治乱之源,
我相信以上结论并不是危言耸听;
汉代和唐代都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强盛,
唐明皇“重色思倾国”,
用宇文融、开聚敛之门,唐衰;
汉明帝自不必说,如出一辙。
身为皇帝之尊,尚且不能控制这样的欲望,
难道到了现代,
财力、能力、教养都不如前代帝王的我们就可以“独善其身”了吗?
请看民风淳朴的北欧三国,现在的风气怎样?
再请看阿根廷、智利,这样资源丰富的国度,现在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