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涨价,老百姓真的吃不起中药了!2023年3月23 《
中药材大涨价,老百姓真的吃不起中药了!2023年3月23 《央视财经》报道说:今年春节过后,部分中药材品种的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有的品种甚至涨价近50%。中药材经营户说:党参和当归涨得比较快,现在好的当归有的涨到110元每公斤,比春节前翻了一倍,那时候每公斤也就是60元到70元之间。柴胡涨价涨得厉害,现在每公斤一百三四十元左右。春节前每公斤一百一十元左右。产量太低,两三年一亩地才出1000多斤货。 专业平台监测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305个中药材品种涨价,较1月份增加152个。业内人士分析,近两年,部分中药材的市场供需出现不平衡,推动了价格的上涨。此外,今年三月中旬,河南、陕西等地突降大雪,对于处在生长关键期的山茱萸、辛夷等中药材影响较大,涨价预期也有所增加。 中药材大涨价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中药材治病效果好,现在吃中药的人越来越多,而我们的中药产量却是有限的!如《每日经济新闻》 一篇题为“部分抗疫类中药材涨价,有产品大涨263%!”报道说:康美中药网数据显示,2022年12月16日,中国中药材价格总指数收于1773.84点,比上周同期(12月9日)上涨了72.27点,上涨幅度为4.25%。价格上涨的品种有30种,占5.8%,环比增加16个;下跌的品种2种,占0.4%,减少16个品种。涨跌比15:1创近年来之最。 12月20日,康美中药网商务信息资源业务部经理刘洺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受疫情需求大幅提升,抗疫类中药材如金银花、连翘、防风、广藿香、板蓝根、芦根、紫苏叶、贯众等抗病毒清热解毒类中药材行情价格波动较大。 截至12月16日,紫苏叶统货价格约55元/kg,相比于上周同期上涨263.01%;广藿香统货售价25-26元/kg,切片统货售价28-30元/kg,同比上涨92.81%;连翘则受多商关注,行情继续高涨,目前亳州市场上连翘生晒统货售价260元/kg左右,水煮货要价270-280元/kg,无果柄选货售价在300元/kg左右。 显然,不同中药材品种的价格走势都要联系其供求关系的变化加以区分。以连翘为例,其近几年行情一直处于减产状态,每年货源产出量不足需求量,都需要从陈货库存中进行补充,从而货源得到有效消化,截止到2022年产新前,多商反映库存几乎处于有史以来最为薄弱的状态,几乎为零。 中药材大涨价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不懂中药的西医乱开中药,导致中药材的滥用和浪费。综合医院70%中成药是西医所开,不良反应多。早在两会期间就有委员提出西医不能开中药的观点。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保健部主任张洪春表示“现实生活中经常见到西医给患者开中成药的现象,但是绝大多数西医不了解中药的四气五味、配伍和禁忌,多开和错开非常普遍,辩证不正确就会出现不良反应或副作用,也浪费医保基金”对于这一观点,很多医生表示赞同。 据资料显示,四川省某家三级综合医院,医院中药房 共计调配处方69192张,不合格处方4612张,占总处方数的6.6%,其中西医医师开具的中成药处方58404张,占总处方的84%,其中不合格处方3988张,占不合格处方的86.5%。这些不合格处方的问题基本一致,主要为药不对症、剂量错误、配伍禁忌、使用方法错误。 显然,西医如果没有辨证思维就去开中药,那么就无法准确地把中成药的优势发挥出来,还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同时也浪费了医保资金。西医开中成药存在风险。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周继朴介绍,因为绝大多数西医不了解中药的四气五味和禁忌。寒热不分、虚实不辨的情况发生率较高,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副作用。 “缺少中医基础的医师会错误的用药,导致病情加重,”周继朴称,比如对于常见的感冒,一些医生不分风寒风热,全部应用清热解毒类中成药,不仅对风寒型感冒无效,还可导致表邪内陷于里,造成多种并发症。 我们知道,我们的中药材大多是植物药,是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我们既要保护好我们的耕地红线,确保我们的饭碗端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也要种植中药,有些药材的产量一年用完了就没有了,要用也得等第二年再长出来。比如说菊花,去年的菊花用完了,再要用也得等到明年10月份之后。有的中药从种植到使用甚至需要几年的时间,这样的药更宝贵了!中药不像西药,可以大规模工厂生产,可是我们的中药生产不出来,比如疫情期间清热解毒的金银花用量很大,一下子就用没有了,有再多的钱也买不到。所以好钢必须用到刀刃上,我们必须发挥出中药的最大功效! 如果让一些不太懂中医的西医来开中药,表面上看中医一片繁荣,能开中药的医生很多,满足了群众的中医看病需求,但这样不仅仅是看病效果大打折扣,还浪费了有限的中药资源!最后只能导致中药需求量加大,而中药产量却有限,于是导致中药大涨价,导致普通老百姓看不起中医,吃不起中药!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