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读完全部中国文学/中国文学一日一题】一月二十七日

一月二十七日:宋玉赋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宋玉是著名的辞赋家,战国楚人。他所处的时代稍后于屈原,顷襄王时,曾为楚大夫,但并不为楚王重视,终因被谗罢官,一生郁郁。王逸说他是屈原的弟子。他的生平事迹,没有完整的史料,各书所载,颇杂乱零散,《史记·屈原列传》后附数语比较可信:“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这就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宋玉的生长时代、文学修养和他的品格。从其所遗留的作品看,宋玉是我国战国末期一位富有才华的南方诗人,在政治上并不怎么得意。他在文章风格方面是屈原的继承者,后人常常以“屈宋”并称。不过他不像屈原那样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爱国精神,他的代表作也缺少屈原的积极浪漫主义风格。现在就其可靠性和重要性来说,他的主要作品有楚辞体作品《九辩》和赋体作品《风赋》、《高唐》和《神女赋》。 宋玉“好辞而以赋见称”,他学习屈原,雅好楚辞,创作了楚辞体《九辩》和《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等在中国文学史赋体文学上具有开创性的代表作品,广传于世,为后人所效仿。 《九辩》是宋玉仿屈原《离骚》而作的一篇自序抒情诗。作者生当楚国灭亡的前夕,在作品中,宋玉不仅抒发了“贫士失职而致不平”的悲叹,而且也多少透露了他的爱国心情。诗以秋天萧瑟空旷的气氛做渲染,衬托出作者身世孤独、穷困、不得志,情景交融,刻画入微,但不免消沉悲痛。诗里又写出:“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农夫辍耕而容与兮,恐田亩之芜秽”,“事绵绵而多思兮,窃悼后之危败”,揭露楚国统治集团的腐朽黑暗和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是有现实意义的。 《九辩》作为一首抒情诗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艺术手法上有很大开拓,它主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一种气氛,创设一种意境,从而抒发自己的感情,展示自己的情愫。 每日诗歌拓展: 过香积寺 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解析】 首联开篇扣题,诗人置身云雾缭绕的高山中寻访古寺。颔联通过描写无人行走的小径,不知何处的钟鸣,衬托出古四的荒僻杳远、静谧清雅。颈联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渲染山林中的清冷、静谧。尾联“安禅制毒龙”意为安禅入定,才能克服心中的妄念,领悟高深的禅理,到达内心清净的境界,这也正是诗人寻访古寺所体会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