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研丨口味调研“三大问”
食品行业的“口味调研”
对于食品行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产品不断地升级和创新,当我们有新品推出时,“口感”测试这一环节往往是最重要的,这也是让我们很头痛的一个点,如何针对于这本次产品(咖啡粉),找到适合它的人群,给出最中肯的评价已经不单单是“试吃”这一行动可以满足的了。如何完成这项“口味调研”?我们需要多少人参加才有效果?参加人群要符合哪些条件?如何提问才能更精准地获取消费者的需求点?如何去对比细节?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来源:大咖世家)
浅谈调研
口味测试是食品、饮料企业最常做的调研类型了,但是,大多数的口味测试调研,更加侧重于评估,对于口味改进的指导相对较小。
所谓侧重评估,指的是过于重视产品的“喜欢程度”、“购买意愿”、“各指标喜欢程度”等评价。
对于食品、饮品等快消行业来说,研发出新的产品后,需要了解产品的口味是否合适。仅仅问消费者“味道好不好”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味道怎么改进才更好。
下面根据以上问题,我们梳理了一个简短的调研方向:
参与人群的条件:参与人群需要符合目标受众的特征,例如年龄、性别、地域、消费水平、行为偏好等;
调研方法:线下定量调研;
执行要点:对被访者及测试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如口味测试则要求被访者测试前未吃过刺激性或者回味较大的食物。
口味测试比较常用的步骤为:
01、无味苏打饼干+清水
(起到一个减少口内异味的效果)
02、品尝产品
03、回答问卷
关于如何设计问卷问题,在此向大家分享一个常用的提问方式——JAR量表衡量。
JAR问题的优势是,可以借助于消费者的个人感知标准,确定最优的属性改进方向和大致改进尺度。
因此JAR问题可以帮助产品开发人员直观地诊断产品的缺陷,确定产品属性改进方向和程度。
JAR的提问方式为:请问你认为该咖啡酸度大小的程度如何?请用1~5分来评价,1分表示太淡,5分表示太浓,3分表示正好。
这种情况下,关于咖啡的评价得分并非越高越好,而是越靠近3分越好。
当然,单纯地只依靠JAR的话我们只能看出某种味道的程度,我们还需要把JAR量表和用户的满意度结合起来分析,来找出提高用户满意度的方法——是应该增加酸味,还是增加甜味?
于是,我们的问卷就需要再加上用户对口味的满意度,或者喜好度:
如:
Q:总体来说,您喜欢刚刚品尝的产品口味吗?

如何进行数据分析?
Penalty Analysis——奖惩分析,用来体现口味程度的偏差,对用户满意度的影响。几乎是所有食品饮料客户进行消费者口味测试的主打工具!
当我们收集完数据后,就可以使用口味总体喜好度和多个具体的指标的JAR量表,通过各种交叉、回归分析等方式来识别多个具体指标的口味重要性。
随后,采用JAR分析,综合考虑反映产品对于咖啡酸度“过酸”、“较淡”的人群百分比,以及过酸的人更容易不满意还是过淡的人更容易不满意,从而识别咖啡酸度应该改进的方向。
其他:
如果您想获取更加详细、完整的口味测试方法,或者想要由我们来进行调研都可以联系我们。
如果你有新的关于“调研”的相关问题,欢迎留言告诉我们。下一期内容方向是什么?根据大家的问题来决定!
我们欢迎每一个对调研有需求的人、对线上调研有兴趣的人加入“调研社”,一起探寻专业的调研项目管理,这是一个属于调研执行与管理者的平台。
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建设属于调研的知识社区。
这里有:
调研执行与管理一线的思考和故事;
关于调研方法、调研问题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