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人物还是先有故事?(三弦)

日期:2007/03/08
先有人物还是先有故事?
这个问题就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的深奥
而且会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出来
很多人的想法,是先想到「我想设计一个怎样的角色」
然後再帮这个角色设计故事,故事则会配合这个角色的特色与性格作调整
我的习惯是先设计主题,设计故事
然後配合这个故事作出人物设计,人物性格与特色会配合故事作调整
这两种作法没对错之分,孰优孰劣,很难说
我偶尔也会先作人物设计,再为人物量身定作故事
先作人物设计的角色比较容易走红,因为这种角色往往风格强烈,性格鲜明
而走剧情的角色,故事可能会抢走角色的个人风采,但整体的架构会很强,环节间的结合较为紧密,也不容易发生角色走到支线回不来的状况
如果有兴趣,大家可以试者去辨识那些角色是故事主轴发展,哪些角色又是角色主轴发展
也因为这个缘故,除非意外,故事型的角色往往是未注生,先注死
因为当故事走完时,该角色本身便已不存在价值
之前看到有人在网路上骂我是冷血编剧
还有人说我怎能杀人杀得如此理直气壮
基本上我写的角色超过三档不死,我就不太想继续写下去了
实话说,真的没办法,因为一旦故事写完了,对我来说这个角色就该功成身退了
除非有新的故事适合这个角色,而这个故事题材又很吸引我,我才会继续写下去
算是一种任性吧,我讨厌尾大不掉的感觉,讨厌没故事还死硬撑的角色
当然我可以继续为他设计故事,但是、、、如果没有新的主题,那便毫无意义
我不希望过了十档,四无君依旧卖他的狂傲,佛剑依旧卖他的杀生护生、羽人非獍依旧卖他的心理阴影
可是我愿意继续写佛剑与言倾城、佛剑与圆儿、羽人与姥无艳
即使被观众骂也无所谓
有某个元凰迷的朋友,曾经对我抱怨奇象时期的元凰不似以往的元凰稳重
我说元凰当时部分场次已经换手其他的编剧代写了
毕竟在不是原创的情况下,就算再怎麽注意跟用心,难免会与原设计有些许偏离
这点偏离有时只是台词上的些微差距,纤细的观众却总能察觉这些小小的违和感
我已经很注意元凰了,可是终究不能让元凰保持原貌,毕竟是自愿放弃该角色,又怎能苛求其他编剧字字句句照我的意思来?
也许我是很不负责任的编剧吧
但我也对我朋友说了,如果我一直紧紧抓着手上现有的角色不放,那就无法写下一个角色
那别说一直写元凰,可能从打从一开始我就没办法设计元凰这个角色
每个人的故事都有完结的一天,世代交替,因果轮回
这一档的主角,下一档的配角,下下档的配配角
不是因为捧新人踩旧人,新人旧人其实都是同一批编剧写的
只是因为他的故事已经结束,他的生命已经燃烧过最灿烂的光华
该退场了,不退,只是燃烧剩余的价值,扮演一个称职或不称职的配角
这是罪恶坑的无奈,戏终究要一直演下去,不停的不停的演
故事一个又一个,魔王一只又一只,主题变了又变,除了素还真这个主角,每个人都是过客
讲回故事主轴与角色主轴的不同
其实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思考
有人说,所有的艺术都是以人为本,所以角色当然比较重要
有些艺术电影,甚至会作「情节剥离」
但也无可否认,少数的戏剧会挑战「人物剥离」,也就是一出戏剧中,完全没有主角的存在
周星驰的功夫,张艺谋的十面埋伏,特意或不经意的人名淡化处理,也是某种程度上的人物剥离
我认为编剧的责任是说故事,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要如何说的精采动听最重要
架构好一个故事,然後置入人物,再给与人物灵魂,凸显人物性格
我这样作似乎也没错,可是我写的角色个人风格就不容易突出,总觉得写不到位,常常连自己都不满意。
能将故事与人物作完整且巧妙的融合,那就是最完美的演出
但这是非常困难的
罪恶坑中有人擅长故事,有人擅长人物
可如果人物写不好,即使故事本身再怎样吸引人,就好像没有焦点的镜头,让观众找不到目光所在
而如果故事架构不好,重则会有前後冲突,剧情矛盾的问题存在,轻则也会流於老梗的俗套。
这也不是罪恶坑的问题,就算每天新上映的好莱坞电影,港片大陆片电视剧
真能将人物与故事完美平衡的也不多
更可怕的是,随着戏剧种类的不同,角色与故事之间的平衡又会有些微的变化
推理剧注重情节变化
爱情剧注重人际发展
有的戏会强调主角的悲剧性格带来的悲剧演变
有的戏会设计让观众拍案叫绝的惊奇
着重的点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变化
罪恶坑的情况又很特殊
他一下子是情感走向,一下子又要悬疑惊悚,甚至一下子又是阴谋权斗
有时武侠,有时言情,甚至有时政治,有时人性
我们必须让情节跟人物,随时都保持在一个动荡的平衡状态
但最大的好处,是我们可以挑战各种不同的题材
这真是幸福又麻烦的状况啊~
三弦 云林虎尾猫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