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儿科学专业,想说爱你,不容易?

2021-10-07 13:25 作者:志愿填报找勋哥  | 我要投稿

一、为什么说“金眼科,银外科,打死不去小儿科”?

不同于临床医学,如果你本科学了儿科学,可能未来基本定位就在儿科、儿童保健。

相对于其他科室,儿科有三不利:

1、工作负担重

儿科,常被称为“哑科”。儿童和成人不一样,很多时候,表达描述不清,不全,作为儿科医生,要能在短时间内,从众多信息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其实非常不容易!

而且,孩子生病,家长上火,医生承压,治疗效果明显,家长千恩万谢,治疗效果不好,家长可能随时暴走!儿科医生,随时都是绷紧的。

2、职业风险高

孩子抵抗力不高,儿科病的特点一般是起病急、病程短。辅助诊断与其他科室相比十分有限,稍有不慎,后果严重。

3、工作待遇低

儿科之所以不受欢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收入总体偏低。

儿科检查、治疗手段和用药相对少,儿科疾病的诊治更多依靠医生的判断力,这种“看不见”的价值被忽视。

大家容易为药、各种检查买单,但却没有为“眼力”买单的习惯。

二、儿科医师的巨大缺口,要想补上,还需时间!

1、现实缺口很大。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在 2019 年公布的《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中指出“预计 2020 年,按每千名儿童 0.69 名儿科医师的配比计算,我国儿科医师缺少将近 9 万名”

2、扶持政策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也要假以时日

自 2016 年起,在五年制本科招生中,恢复临床医学(儿科)招生,增加儿科学学生数量。在《关于印发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6〕21 号)中指出:“推进高等院校儿科医学人才培养……增加儿科学研究生招生数量,儿科学专业研究生优先被用人单位聘用。

3、高端人才培养,面临供应不足的现象

不仅是本科生面临着儿科专业人才供应缺口,在研究生报考这块,考生报考儿科学研究生的生源及素质,也不容乐观!

天津医科大学 2015-2019 年儿科学研究生报考数据(以下数据源自参考文献)

 

“2015-2019 年报考儿科学的人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图 1),2015 年报考人数为 46 人,2019 年报考人数149 人,增幅约 224%。但是将报考人数经过对数转换后的增速来看,增速并无明显变化。”

 

“从天津医科大学报考数据来看,1.“双一流”高校生源偏少,本科为“双一流”高校毕业的考生总人数为 41 人,占比不足 10%。2. 本校毕业生报考人数少,校本部学生报考儿科专业的人数为23 人,仅占 5.5%。3. 民办独立学院人数偏多,民办独立学院人数(89)是“双一流”高校人数(41)的 2 倍多。

由此可见,报考儿科学考生的生源质量有待提高。”

勋哥提问:

看完这篇文章,你还想报儿科学专业吗?

如果想,我这边有儿科学专业相关的资料,在文末留言给我获取!

参考文献

1、杨雅茜,王 华,黄 端,鲍琳辉,儿科学研究生招生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天津医科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21年22期

2、《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

3、《关于印发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意见的通知》

为什么儿科学专业,想说爱你,不容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