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08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自古人生最忌满》

2023-06-13 00:39 作者:乔布司马光  | 我要投稿

2008年北京高考作文: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课堂上,老师在一个玻璃瓶里放入了大石块,问同学“满了吗?”同学们说:“满了。”老师又在瓶子里倒入沙子,问“满了吗?”同学们说:“满了。”老师又到入水,问:“满了吗?”同学们开始议论起来。有的说:“有些事物看起来到了极限,实际上还有很大空间。”有的说:“放入的顺序很重要,要先放大石块。”有的说:“先放沙子一定不行吗?” 《自古人生最忌满》 课堂上,老师在一个玻璃瓶里放入了大石块,问同学“满了吗?”同学们说:“满了。”老师又在瓶子里倒入沙子,问“满了吗?”同学们说:“满了。”老师又到入水,问:“满了吗?”同学们开始议论起来。有的说:“有些事物看起来到了极限,实际上还有很大空间。”有的说:“放入的顺序很重要,要先放大石块。”有的说:“先放沙子一定不行吗?” 面对这样一个故事,我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一定要努力塞满瓶子呢?”我们的身体、学习、工作,都要去挑战极限,塞得满满当当吗? 首先是我们的胃不能塞得太满。我们的胃有点像瓶子,可以装下不少东西。主食,特别是馒头,就像大石块,汤汁等流食就像沙子,而美酒就像水。人类的历史几乎是一部寻找食物填饱肚子的历史。中国也曾经历巨大的饥荒。但是今天的中国,食物之丰富,可谓是前所未有。于是乎,一些人就放开了吃。逢年过节,胡吃海喝,把胃塞得满满当当,大街上到处是体重超标的人,医院里挤满了三高人员。如果这些猛吃猛喝的人,懂得节食的道理,减肥也就没有必要了。如果只是肥胖也就罢了,更可怕的是:猛吃猛喝损害了健康。如果我们每顿吃个半饱,我们该少多少烦恼。由此可见:健康中藏着半满的智慧。 其次是我们的大脑不能塞得太满。我们的大脑像玻璃瓶子,可以装下许多东西。于是,我们不断往大脑塞入知识。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这些主课,就像大石块;课外读物就像沙子;而家长老师的教诲就像水一样,不断流入大脑。满大街的辅导机构,不断往孩子的大脑输入知识。仿佛只要这个输入过程停下来,就是智力的浪费。而且这个过程还在不断提前、不断加速。幼儿园小学化、小学初中化、初中高中化,许多老师都渴望将毕生所学塞入学生的大脑。结果如何呢?我们的孩子很累很辛苦,学习热情也减少了,杰出人才也很难培养出来。人的大脑可以输入知识,可是,要产生智慧,则需要思考。而思考既需要大脑有时间,还需要大脑有空间。一直不停输入,不是既占据时间、又占据空间吗?这样的培养模式,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即使是猛兽,也会厌食的。由此可见:学习中藏着半满的智慧。 最后是我们的工作不能安排得太满。我们一天的时间,也像一个瓶子。朝九晚五是大石块,是工作时间。下午六点左右到晚上十一点左右,像沙子,是居家时间。晚上十一点左右到早晨六七点,像水,是休息时间。可是,有些人不断推迟下班时间,不断占用居家时间,不停地工作。更有甚者,以通宵工作为荣。可是,这样真的好吗?九九六这个词来自于互联网行业,饱受诟病。一些做科研的,加班抢时间、抢专利、抢市场也就罢了。可是,这种“加班光荣”“加班有理”的文化正在向其它行业蔓延,仿佛按时下班就是罪过,就是无理。这是多么可怕的认识啊。国外一名社会学的学者说过:人类的一切痛苦几乎都和工作有关。何况是无休止的加班呢?马克思恩格斯的毕生梦想无非是把全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如果马克思恩格斯还活着,看着如痴如醉加班的人类,该作何感想呢?由此可见:工作中藏着半满的智慧。 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这是规律,也是天道。所以,当我们求盛求满的时候,我们要问问自己:有必要吗?如无必要,那就半满。趁着周末休息两天假、给大脑放两天假、给自己的胃放两天假,去看看绿水青山,去感受一下田园生活,斜风细雨不须归。

2008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自古人生最忌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