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问题:躺平时代,卷还有意义吗?(下集:卷派哲学)

2023-07-13 09:02 作者:王小c的c  | 我要投稿
大问题:追求成功,还是追求安心?
  • 卷派(行动派/改变派):这里的“卷”准确的说法就是努力奋斗、积极行动、不能安于现状的意思。
  • 黑格尔:为什么要积极行动?人需要再积极行动(劳动)中找寻自我
  • 首先要回答自我意识是如何确立的问题(我是谁?):自我意识的存在来自他人的认可
  • 开端:于是,人与人之间就有一种为寻求承认而进行的斗争关系,这个就真的是内卷了;斗争结束后,输家成为自己的奴隶,赢家就成了输家的主人,这就是黑格尔所谓的主奴关系。
  • 反转:当奴隶完全放弃了自我,成了工具人,主人将无法从奴隶的认可中找到自我价值,反而奴隶却在劳动之中找寻到了自我认同,劳动更是构成了推进自我意识的觉醒的更强大的力量
  • 人要通过劳动不断积极行动、实现自我(马克思)

------------------------------------------------------------

  •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 School)的创始人之一,该学派特别重视对马克思年轻的时候写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马克思)异化(Alienation)就是指,劳动本来是一种目的性的东西,也就是说我劳动就是为了劳动,就是为了实现我的人性,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资本的介入和劳动分工的发展,我是为资本家打工的,我不占有自己的劳动成果,我是拿死工资的,我的劳动竟然变成一种领工资的手段了,这种本来是目的的劳动转变成了手段,这就是劳动的异化。
  • 我们很多人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就是物质极大丰富,那就再也不用上班啦,每天想吃啥吃啥,这种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就是典型的资本主义下异化的人对所谓的财务自由的理解,就跟我们之前提到的以为不劳动才是享受一样,在马克思看来,恰恰相反,人的本质就是自觉自由的劳动,也就是这种人性自我实现的劳动,马克思以这种理想化的劳动为标准,来作为人的本质是否实现的标准,这也是共产主义的目标。
  • 实现人的全面解放是共产主义的目标,那么达成这个目标手段是什么,马克思认为,手段就是通过阶级斗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和资本家的矛盾不可调和,于是阶级斗争愈演愈烈,最终工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所以马老师的哲学是一点儿也不躺平的,它是讲求我们打工人要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的
  • 过了一百年,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尔库塞,这个美国社会的阶级斗争并没有像当年马克思预言的那样愈演愈烈,反而,工人阶级都普遍进入了一种甜蜜的温柔乡之中,美国社会的打工人非但没有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反而,一个个都躺平了。
  • 这一百年的时间,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一些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科学技术在这一百年间取得了重大发展,于是,资本和科技联姻了,这就使得资本对人的控制不再是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而是通过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隐性的技术控制。
  • 在马克思那个年代,无产阶级是对这个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怨恨最大的人,而当今发达国家中的打工人,反而一个个都觉得自己挺幸福的,一个个都要感谢生活在这个好时代,感谢资本家给他这份高薪的好工作,因为确实给开的工资也不低。巴菲特用iPhone14,我也用iPhone14,那我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 打工挣钱买买买的躺平状态,并没有证伪马克思的理论,反而恰恰映证了马克思的预言
因此,结果是,人(工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生殖,至多还有居住、修饰等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在自由活动,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动物。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工人阶级读马克思,资本家也读马克思——我就把你们的这个异化的状态加深,让你们锁死在这个异化的状态里面再也出不来。人们工作是为了消费,而消费就会进一步倒逼人们更加倍地工作,于是就被永远锁死在这个永恒轮回中出不来了。两种手段:
  • 给打工人涨工资,让打工人可以买买买更多消费品
  • 给广大打工人营造出大量的虚假需求(False Needs)通过市场营销的手段,给人们生造出这些需求,让你觉得,如果不花钱实现这种需求,就根本没法活一样。
  • 解决方法:不同于犬儒学派要摒弃掉这些不必要的需求,马尔库塞把它叫做大拒绝(The Great Refusal),是一种积极的拒绝、总体的拒绝
  • 马尔库塞主张的大拒绝是一种非暴力的反抗。反抗的主体成了美国的青年学生,和一些美国社会的边缘人士,包括流浪汉、失业者和其他一些社会底层人士,他们被这个大机器同化的程度比较小,所以还保留着自身的批判精神。
  • 马尔库塞特别强调艺术和美学在这场大拒绝运动中的作用,他强调要建立一种新感性(New Sensibility),或者叫做一种艺术理性

---------------------------------------------------------

无论是躺平还是奋斗,人活着无非是要追求幸福,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生活?
  • 好的生活应该是“追求自我实现的生活”,用现在通俗的话就是,追求自我实现,就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为追名逐利总是不自足的,而自我实现是自足的,这样才是幸福的生活
  • 因为幸福具有自足性,换句话说,幸福就是,找到那一份能够让自己觉得做它不再为了其他什么,因而能够永远做下去的事情。
  • 不同于斯多葛主义只讲求修炼自己的内心,而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妙就妙在,它是讲求内外兼修的。(不要空想,人性的自我实现是通过不断地把事情做成功来实现的。)
  • 这也是一种追求德性的生活。即使十分努力去追求卓越,但最终是否能取得成还是会收到运气的影响,但是不断自我修炼带来的稳定的德行,可以一定程度上抵抗命运的无常。
  • 最好的生活应该是“沉思的生活”追求自我实现可以有很多方向,比如从政、从商、从文、从事娱乐行业等等,但最好的方向应该是求知,运用自己的理性去探究万物流变背后的不变的东西,去探究大自然的法则。
  • 哲学沉思(学习)本身就是自足的,你进行哲学沉思,是因为哲学沉思本身就很有意思,你进行沉思不再为了什么其他目的了,你沉思就是为了沉思。
  • 也就是斯多葛主义中选择更稳定的人生锚点(价值剥夺模型),把快乐建立在了一个牢固的地基上。(同样的,沉思的生活也不应满足于空谈,而要建立再实践活动之上,即知行合一
  • 如何进行实践活动呢? 人类的实践活动,它不同于理论活动,所面对的人间事务(Human Affairs)往都是处在变动之中的,因而是不确定的。还是要不停地做事儿,做着做着,你就懂自懂了,就有了一种实践智慧(Phronesis)
  • 亚里士多德把这个做事的正确门道,叫做中道(Middle),这个中道有点儿像孔子说的中庸,就是过犹不及。
  • 怎么样达到中道,还是通过不停地做事,得在事儿上训练出来,这就跟打靶似的,在这个不断调整的过程中,能够渐渐找准中间那个靶心。
  • 关于享乐:最不值得追求的是享乐的生活,因为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为这是一种纯粹消费的人生,你总得为这个世界创造点东西,你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享乐可以作为一种休息,放松放松,为了更好的做事,但不应该反过来。
  • 亚里士多德并不反对快乐,但是第一种享乐的生活里面追求的那种肉体的快乐很低级,是小动物式的快乐,而人能享受到的最大的快乐是哲学沉思带来的快乐。
  • 关于挣钱:亚里士多德认为,钱只是工具性的,关键看你拿钱用来干嘛,如果你有钱了就用来买买买吃吃吃,那就是第一种享乐的生活;如果你用来投资做事业,那这就是成功的生活;如果你用来保障自己沉思的生活能够顺利进行,那这就是沉思的生活。

------------------------------------------------------------

详细内容欢迎访问个人小站(●'◡'●) [躺卷之争](http://wangc.site/cbrain/share?nodeid=46afca1165b61e45)

大问题:躺平时代,卷还有意义吗?(下集:卷派哲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