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Reading|d18 (3)“为现代性所缚”,论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
简记: 理性自身的张力导致其成为了最大的无意义,人们恰恰会因为理性无处不在而无法适从,即“无人身的理性”,在“自由的一无所有”状态下更容易导致人们把全部意义简单地归结为对利益的追求。 平等的结果是进入是一种私人状态,与公共生活想悖,成为更容易被公共意见支配的原子人。人们表面上在创造只属于自己的生活,但实际上却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 现代社会中的秩序与组织化又难以寻找到充满意义的秩序。 社会工作的伦理承诺与自由,平等,理性是否可容?,难说,这些抽象的概念恰恰成为了“伦理陷阱”。 利益是幸福生活的基础,但非全部内容,作为一种被感知状态,必须内在有生活意义。 社工若无伦理承诺,则与其它“助人”组织将无根本分别,少一社工也无伤大雅。 如果说社会学的使命在于不断阐释思想与生活之间的张力—意义的话,那么社会工作的使命就在于能否为意义的建构寻找到现实可能性。幸福生活也就是在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简评: 社工整体面对的挑战是极艰难的,作为自我标榜的专业性助人活动,在我们的日常感知中其几乎无法与其它组织分别开,存在感较低。这个专业的发展还是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