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山东省2021届高三2020年12月大联考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
9 月 28 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新时代领路人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可见考古学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尤其是文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重视考古学乃推进伟大实践所需。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来之不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正确历史方向之上。考古学以其独特的学科优势,为我们认清自身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揭示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长寿密码”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学科依托。
重视考古学由顺应时势发展所致。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揆诸当今世界发展,一个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自身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一味模仿,非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倒容易受制于人。具体到考古学,情形亦然。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几代考古学人筚路蓝缕、孜孜以求,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前沿理论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上的创获,就像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所形容的那样:“一时,中华大地文明火花,真如满天星斗,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建设的只能是“中国的”——即立足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情境、适合中国国情、代表中国特色、独具中国风格、展现中国气派、蕴含中国精神的考古学。
重视考古学为文明交流互鉴所重。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
于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国际话语权的增强,如要实现“形于中”而“发于外”的效果,亟须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考古学自有其得天独厚的特质,因此我们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比如在良渚古国、安阳殷墟、敦煌学等领域,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从而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使各国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
重视考古学是传承文化基因所系。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是数千年不曾断裂过的伟大文明,之所以未遭毁灭,就在于人类遗传基因与国家文化基因两个方面的历史一直延续不断、世代传承。也正是在经年累月的积淀与创新下,中华民族形成了一系列无可磨灭的文化基因,如“中和”思想。它包括两方面,一是“中”,二是“和”,二者辩证统一。就文化上而言,“多元一体”的“一体”为“中”,“多元”为“和”,“一体”是核心;从政治文化层面来讲,“一体”是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国历史文化认同。“中和”之“中”在政治上的大一统,与“和”之有容乃大,成为中华 5000 年不断裂文明的核心文化基因之一。对于类似文化基因的提炼,对理念体系的融汇,考古学自然不能缺席。
寻根溯源,保护整理,引领话语,以史育人,终光大文明,贡献人类,中国考古事业无不与增强文化自信密切相关,可谓其最牢靠的依托和基石。站在历史、当下与未来的时空轴线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过程必定伴随着对文化自信久久不息的重寻、重拾与重塑。相信拥有着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定大有可为。
(摘编自王学斌《以考古为依托涵育文化自信》)
材料二:
遗址获批,说明这一发现和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遗产组织的认可。当一些学者还在为夏遗存在哪里争论不休时,考古新发现的良渚、陶寺、石峁、石家河等,直接跨过夏代,呈现给我们一个个 5000-4000年前,东西南北都有分布和联系的灿烂辉煌的古文明遗址,这是何等令人高兴的事。大家知道,考古界关于国家文明的标准是西方学者提出来的,当时,中国考古尚未开展,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其归纳总结也未必全面。这几十年来中国的史前晚期考古的一系列发现,足以让人重新思考文明的新形态和新标准,给国家文明以新的定义。
中国近代考古学从理论方法到技术手段都是西方传入的,直到今天我们仍在不断吸收外来的新方法、新手段,这些都并不妨碍我们通过吸收、实践、消化、创新后,形成自己的特色。近百年以来中国的考古发掘都是中国学者独立完成,其方法、理论、技术思路都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类似良渚这样可以成为世界遗产的考古遗址在中国并不少见,如已发现的石峁、陶寺、二里头、三星堆、海昏侯等等。这些就是中国考古人敢于在良渚申遗中提出中国有 5000 年文明遗址的底气和实力。
中国考古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追求,有了一大批发现,中国考古学者自身充满了文化自信,也让中国人找到许多文化自信的根源。
(摘编自高大伦《良渚申遗与文化自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考古学为我们揭示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长寿密码”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学科依托,使我们认清自身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B.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学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前沿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水平居世界前列。
C.考古学有其得天独厚的特质,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就能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
D.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历史一直延续不断、世代传承,而对于类似文化基因的提炼,对理念体系的融汇,考古学自然不能缺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过程离不开文化自信的树立,中国考古事业与增强文化自信密切相关,中国考古学定大有可为。
B.考古界关于国家文明的标准是西方学者提出来的,其归纳总结未必全面,中国的考古发现,足以让人重新思考给国家文明以新的定义。
C.近百年以来中国的考古发掘都是中国学者独立完成,因此我们有底气,有实力,而方法、理论、技术思路都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
D.考古学于文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中国考古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追求,有了一大批发现,让中国人找到许多文化自信的根源。
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论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西北大学考古学构建形成以周秦汉唐和丝绸之路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为重心的研究特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B.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在中国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其他国家多从属于人类学,也有划归艺术史的。
C.类似良渚这样可以成为世界遗产的考古遗址在中国并不少见,如已发现的石峁、陶寺、二里头、三星堆、海昏侯等等。
D.王建新教授说:“中国考古学家在丝绸之路特别是中亚地区开展考古……成为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当中的一个特色了。”
4.材料一在论证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5.新时代领路人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那么,如何以考古为依托涵育文化自信?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杭江之秋
傅东华
从前谢灵运游山,“伐木取径,……从者数百人”,以致被人疑为山贼。现在人在火车上看风景,虽不至像康乐公那样杀风景,但在那种主张策杖独步而将自己也装进去做山水人物的诗人们,总觉得这样的事情是有伤风雅的。
不过,我们如果暂时不谈风雅,那么觉得火车上看风景也有一种特别的风味。
风景本是静物,坐在火车上看就变动的了。那风景会移步换形,供给你一套连续不断的不同景象,使你在数小时之内就能获得数百里风景的轮廓。这样的风景就是一部以自然美做题材的小说,它是有情节的,有布局的——有开场,有 Climax 也有大团圆的。
新辟的杭江铁路从去年春天通车到兰溪,我们的自然文坛就又新出版了一部这样的小说。批评家的赞美声早已传到我耳朵里,但我直到秋天才有工夫去读它。然而秋天是多么幸运的一个日子啊!我竟于无意之中得见杭江风景最美的表现。
秋是老的了,天又下着濛濛雨,正是读好书的时节。
从江边开行以后,我就壹志凝神的准备着——准备着尽情赏鉴一番,准备着一幅幅的画图连续映照在两边玻璃窗上。
萧山站过去了,临浦站过去了。这样差不多一个多钟头,只偶然瞥见一两点遥远的山影,大部分还是沪杭路上那种紧接地平线的平畴,我便开始有点觉得失望。于是到了尖山站,你瞧,来了——山来了。
山来了,平畴突然被山吞下去了。我们夹进了山的行列,山做我们前面的仪仗了。有时你伸出手去差不多就可摸着山壁,但是大部分地方山的倾斜都极大。你虽在两面山脚的缝里走,离开山的本峰仍旧还很远,因而使你有相当的角度可以窥见山的全形。但是哪一块山肯把它的全形给你看呢?哪一块山都和它的同伴们或者并肩,或者交臂,或者搂抱,或者叠股。有的从她伙伴们的肩膊缝里露出半个罩着面幕的容颜,有的从她姊妹行的云鬓边透出一弯轻扫淡妆的眉黛。浓妆的居于前列,随着你行程的弯曲献媚呈妍;淡妆的躲在后边,目送你忍心奔驶而前,有若依依不舍的态度。
于是过了湄池,便又换了一幕。突然间,我们车上的光线失掉均衡了。突然间,有一道黑影闯入我们的右侧。急忙抬头看时,原来是一列重叠的山嶂从烟雾迷漫中慢慢地遮上前来。
这时最奇的景象,就是左右两侧山容明暗之不一。你向左看时,山的轮廓很暧昧;向右看时,却如几何图画一般的分明。你以为这当然是“秋雨隔田塍”的现象所致,但是走过几分钟之后,暧昧和分明的方向忽然互换了,而我们却是明明按直线走的。谁能解释这种神秘呢?
到直埠了。从此神秘剧就告结束,而浓艳的中古浪漫剧开幕了。幕开之后,就见两旁竖着不断的围屏,地上铺着一条广漠的厚毯。围屏是一律浓绿色的,地毯则由黄、红、绿三种彩色构成。黄的是未割的缓稻,红的是荞麦,绿的是菜蔬。可是谁管它什么是什么呢?我们目不暇接了。这三种彩色构成了平面几何的一切图形,织成了波斯毯、荷兰毯、纬成绸、云霞缎……上一切人类所能想象的花样。且因我们自己如飞的奔驶,那三种基本色素就起了三色板的作用,在向后飞驰的过程中化成一切可能的彩色。浓艳极了,富丽极了!我们领略着文艺复兴期的荷兰的画图,我们身入了《天方夜谭》的苏丹的宫殿。
而且水也出来了。一路来我们也曾见过许多水,但都不是构成风景的因素。过了郑家坞之后,才见有曲折澄莹的山涧山溪,随山势的纡回共同构成了旋律。杭江路的风景到郑家坞而后山水备。
于是我们转了一个弯,就要和杭江秋景最精彩的部分对面——就要达到我们的Climax① 了。
苏溪!——就是这个名字也像具有几分的魅惑,但已不属出产西施的诸暨境了。
既有定形,就有尽处,有尽处就单调了。你站在这个地方,你是要对几何家的本身也发生怀疑的。你如果尝试说:在某一瞬间,我前面有一条路。左手有一座山,右手有一条水。不,不对;决没有这样整齐。事实上,你前面是没有路的,最多也不过几码的路,就又被山挡住,然而你的火车仍可开过去,路自然出来了。你说山在左手,也许它实在在你的背后;你说水在右手,也许它实在在你的面前。因为一切几何学的图形都被打破了……
寻常,风景是由山水两种要素构成的,平畴不是风景的因素。所以山水画者大都由水畔起山,山脚带水,断没有把一片平畴画入山水之间的。在这一带,有山,有水,有溪滩,却也有平畴,但都布置得那么错落,支配得那么调和,并不因有平畴而破坏了山水自然的结构,这就又是这最精彩部分的风景的一个特色。
此后将近义乌县城一带,自然的美就不得不让步给人类更平凡的需要了,山水退为田畴了,红叶也渐稀疏了。不过,我们这部小说现在尚未完成,其余三分之一的回目不知究竟怎样②,将来的大团圆只好听下回分解了。(有删改)
〔注 〕①Climax:英语,高潮。②其余三分之一的回目不知究竟怎样:杭江铁路全长三百多公里,其中兰溪至江山一百多公里当时尚未完成。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谢灵运式的“伐木取径”“策杖独步”漫游山川,固然有野趣、有韵味,然而,现代人坐在火车上看风景,却也独创一格,别有风味。
B.“过了湄池,便又换了一幕。”在细雨蒙蒙中,在光影的作用下,山体倏忽交替着“暖昧和分明”,刚劲俊朗,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C.“到直埠了。从此神秘剧就告结束,而浓艳的中古浪漫剧开幕了”。构成“中古浪漫剧”的是浓艳的色彩和由它们涂抹而成的浪漫情调。
D.作者情感随着列车的行进而起伏激荡,由欣喜、惊诧,到振奋、折服……令未曾目睹这一带秋景的读者心驰神往,如临其境,如见其貌。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篇写“在火车上看风景”,确定了全文的描写角度,本文描述的正是乘坐在疾驶的列车上所见的杭江铁路沿线自然风光。
B.风景是静的,火车是动的,作者所描写的动静结合所构成的连绵风景画,提供了一般游记作者所不曾提供的观感和审美体验。
C.文章写山、水、平畴等,作者以其博学多才和深厚文学底蕴,恰当运用抑扬手法,以艺术家眼光,欣赏和描摹眼前掠过的景物。
D.杭江路沿线多山,而作者也特别钟情于山。因此,本文几乎花了二分之一的篇幅描写这里的山峦风光,而且角度多变,手法不同。
8.请简要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 分)
9.文章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 (35 分)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马自强,字体乾,同州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隆庆中,历洗马,直经筵。迁国子祭酒,振饬学政,请寄不行。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掌翰林院。
神宗为皇太子出阁,充讲官。敷陈明切,遂受眷。及即位,自强已迁詹事,教习庶吉士,乃擢礼部右侍郎,为日讲官。寻以左侍郎掌詹事府,直讲如故。丁继母忧归。服阕,诏以故官协理詹事府。至则迁吏部左侍郎,仍直经筵..。甫两月,廷推礼部尚书。帝遣使询居正尚书得兼讲官否,居正言,事繁不得兼。乃用为尚书,罢日讲,充经筵讲官。
礼官所掌,宗籓事最多,先后条例,自相牴牾,黠吏得恣为奸利。自强择其当者俾僚吏遵守,诸不可用者悉屏之。每籓府疏至,应时裁决,榜之部门,明示行止,吏无所牟利。龙虎山正一真人,隆庆时已降为提点,夺印敕。至是,张国祥求复故号。自强寝其奏。国祥乃重贿冯保固求复,自强力持不可,卒以中旨许之。初,俺答通贡市,赏有定额,后边臣徇其求,额渐溢。自强请申故约,滥乞者勿与,岁省费不赀。《世宗实录》成,加太子少保。
六年三月,居正将归葬父。念阁臣..在乡里者,高拱与己有深隙,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已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帝即令居正推择,遂以人望荐自强及所厚申时行。诏加自强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与时行并参机务。自强初以救吴中行、赵用贤忤居正,自分不敢望,及制下,人更以是多居正。时吕调阳、张四维先在阁。调阳衰,数寝疾不出,小事四维代拟旨,大事则驰报居正于江陵,听其裁决。自强虽持正,亦不能有为,守位而已。
已,居正还朝,调阳谢政,自强亦得疾卒。诏赠少保,谥.文庄,遣行人护丧还。
(节选自《明史·马自强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已还/当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B.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已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C.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已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D.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已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嘉靖,明朝皇帝朱厚熜的年号,使用时长仅次于万历,是明朝使用第二长的年号。
B.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始称经筵,明尤重讲读。
C.阁臣是明代内阁大学士和以翰林学士入职内阁者的别称,因其入阁办事而称阁臣。
D.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如光武、世祖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马自强整治学政,成绩显著。他担任国子祭酒,整顿教育,拒绝私人请托, 后被提拔为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B.马自强担任讲官,受到信赖。他学识广博,神宗登基,他担任讲官,陈述得明白、深切,受到皇上器重。
C.马自强掌管礼部,明示行止。礼官管事,多涉及皇族宗藩,他选择恰当的条例执行,使黠吏无法为奸利。
D.马自强坚持原则,持守公正。张国祥曾请求恢复龙虎山正一真人原来的封号,马自强扣压了他的奏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寻以左侍郎掌詹事府,直讲如故。丁继母忧归。服阕,诏以故官协理詹事府。
(2)自强请申故约,滥乞者勿与,岁省费不赀。
14.马自强曾经因为救助吴中行、赵用贤与张居正相抵触,张居正奏请增加内阁大臣时为什么会推荐马自强?请简要说明。(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15~16 题。
【双调】燕引雏 奉寄小山先辈
大食惟寅
气横秋,心驰八表快神游。词林谁出先生右?独占鳌头。诗成神鬼愁,笔落龙蛇走,才展山川秀。声传南国,名播中州。
[ [ 注] ]小山,元代著名散曲家、剧作家张可久的字。大食惟寅,阿拉伯人,生平不详。心驰八表快神游,李白《大鹏赋序》中有“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之语。诗成神鬼愁,笔落龙蛇走,李白《草书歌行》诗有“时时只见龙蛇走”之句,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句。
15.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套曲题为《奉寄小山先辈》,作者以后学的身份寄赠曲坛的宿老张可久。
B.“独占鳌头”,借指居首位或第一名,肯定张可久在曲坛上的领袖地位。
C.从这首曲子的赞颂来看,作者多次把张可久与唐代“诗仙”李白相比拟。
D.全曲气势横溢,一片至诚,文词典雅庄重,行笔流畅,是颇具才气之作。
16.阿拉伯古称大食,作者可能是位阿拉伯人,其汉文化的修养是颇为深厚的,在本曲中他是如何表达对张可久的由衷赞扬之情的呢?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曾点表达希望能够在舞雩台上唱祭歌、献祭品,祭天求雨之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刘备知人善任的用人风范,讴歌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贵品格。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之山水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
三、语言文字运用0 (20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题。
“大哥怕你推辞,嘱托我把这个交给你。”陈小莲把一个包裹递给满文斌。
( 1 ),还有现金六万多元。存折上是他这些年回去时给大哥的钱,他都一笔一笔存着;【甲】现金应该是这次来这边,满山草卖猪羊的钱,还没来得及存上,加在一起,五十来万元。
是满山草所有的积蓄。
“我说这么热的天,他总穿个长袖呢。”满文斌喝了口急酒,擦了擦眼角。
“……”
“你知道你哥说什么?”陈小莲眼睛红红的。【乙】“他自言自语,像在说梦话:【丙】‘麦子熟了,麦叶就悄悄落了;果子熟了,树叶就静静落下……我也快落了,我得回家,落在熟悉的地上。’”他的声音已然有了浓重的泪意,【丁】“你还以为他没发觉呢,大哥他心如明镜,应该都感觉到了。”
满文斌来到楼上,(② )。他睡着的样子像是收割后的麦田,坦然、安静,带着收获后的疲倦和欣慰。满文斌悄悄给大哥盖上毛毯,来到天台上抽烟。陈小莲跟上来,他们并肩站在天台上,随着他的话,残月已悄然落下。陈小莲说:“再复查一下,过两天,我们一起送大哥回家吧,叶落归根。”
18.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甲 B.乙 C.丙 D.丁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 分)
20.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 个字。(4 分)
①
②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①“外卖”是一种新型食物。②通过出锅和食用之间时间延长,使一些食物的味道和口感发生明显变化。③这些变化对食物的营养价值没有明显的影响,但会影响到我们对它的接受度。④对大多数人来说,“好吃”是食物最重要的属性。⑤所以,点外卖的时候,就会点那些“延时”之后依然好吃的食物,比如肉类和根茎类的食材,或以红烧、油炸等比较“重口味”的方式为烹饪的食物。⑥而对蔬菜、粗粮等食材,以及清炒、白灼等方式制作的菜式就相当无感。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 个字。(5分)
“10 月 26 日,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派,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作为中医专家,由北京出发,赴新疆执行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任务。他随身携带的特色中药制剂,被临床实践证明是战胜新冠病毒的“利器”。此次疫情以无症状感染者居多,主要服用以增强免疫力、抵抗力为主的汤剂。轻型、普通型确诊患者主要服用以益气健脾、清热解毒为主的清肺排毒汤。近期,一些地方新增的新冠肺炎病例全部得到有效控制,中医药全过程参与、全方位发挥作用。”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1985 年 4 月 15 日,GPS 全球定位系统国际运用研讨会在华盛顿召开,中国受邀参加,出席本次会议的是后来成为解放军少将的卜庆军。会上,美国向所有与会者表明立场:“在特殊情况下,为了保证国家安全,军方会采取三种措施应对紧急状况:第一,降低对方的导航精度;第二,随时变换编码;第三,进行区域性管理。”也就是说,美国对 GPS 系统有绝对的控制力。
会议结束,卜庆军回到北京写了一份报告,阐述了两个重要观点:一要跟踪、研究、应用 GPS;二要着手建立我国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师夷长技与自主自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A 项“我们认清自身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并非前句表述的内容所造成的结果,原文是“考古学以其独特的学科优势,为我们认清自身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揭示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 ‘长寿密码’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学科依托”;B项错在“居世界前列”,无中生有,应为“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前沿理论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C项错在“就能”,过于绝对。)(3分)
2.C(错在“因此我们有底气,有实力”,强加因果。)(3分)
3.B(材料一的观点为考古学于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B 项界定考古学概念内涵,不能证明这一观点。)(3分)
4.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总体提出重视考古学,有重要意义,后分别论述其意义,最后总结引申,指出中国考古事业与增强文化自信密切相关。
②局部论证采用并列结构。主体段落,推进伟大实践、顺应时势发展、为文明交流互鉴所重、传承文化基因等四个方面的意义平行并列,论证观点。(一点2分)(4分)
5.①建设立足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情境、适合中国国情、代表中国特色、独具中国风格、展现中国气派、蕴含中国精神的考古学。
②发挥考古学学科优势,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示中华文化的文化密码“长寿密码”。
③提炼标识性概念,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使各国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
④通过对外来的新方法、新手段吸收、实践、消化、创新后,形成自己的特色。(一点2分,三点即可)(6分)
6.B(错在“刚劲俊朗,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应为“变幻莫测,给人以神秘感和朦胧美”。)(3分)
7.C(“运用抑扬手法”,无中生有。)(3分)
8.①运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肩”“交臂”“目送”等赋予山以人的动作神态,化群山为俏丽的少女,四个“或者”领起的短句构成排比。(2分)
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群山的连绵簇拥,姿态万千,表达了作者对在奔驰的火车上看到的动态的山的喜爱之情。(2分)
9.观点一:不可删去。①照应开头部分的“以自然美做题材的小说”,收束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②自然美的“让步”、“山水退”、红叶渐稀等,突出铁路沿线秋景的壮美,凸显了作者对杭江之秋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突出文章主题;③“将来的大团圆”留给读者无穷的遐思和热切的期盼。(6分)观点二:可以删去。①与前文的“平畴”“山”“水”等相照应,总结全文,文章结构已经谨严完整;②“有山”“有水”“有平畴”“错落”“调和”等,流露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更为直接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③一般“不是风景的因素”竟成就了最精彩部分的风景的一个特色,造成反差,耐人寻味。(6分)
10.C(“与”意为结交,和“易”联系紧密,共同作谓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B两项;
“念”的宾语是“阶前辈”,“已还”的主语应为张居正,“阶前辈”与“已还”中间应断开,排除B、D两项。画波浪线部分加标点以后为“殷士儋多奥援,或乘间以出,惟徐阶老易与,拟荐之自代。已遣使报阶,既念阶前辈,已还,当位其下,乃请增置阁臣。”)
(3分)
11.D(“世祖”不是谥号,是庙号。)(3分)
12.B(错在“神宗登基”,应为“神宗做皇太子时出后宫”。)(3分)
13.(1)不久,凭借左侍郎身份掌管詹事府,像以前一样负责讲授。遭逢继母去世而归乡。服丧期满,诏令他任原职协助管理詹事府。(一句1分,共5分。寻,不久。以,凭借……身份。丁继母忧,遭逢继母去世。服阕,服丧期满。)
(2)马自强奏请申明旧约,无节制请求的数额不给,每年节省的费用不可计算。(一句1分,共3分。申,申明,说明。滥,过度,无节制。赀,计算。)(8分)
14.①马自强有声望、威望;②张居正宽容知人;③马自强对他的地位构不成威胁。(3分)
参考译文:
马自强,字体乾,是同州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的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为检讨。隆庆年间,历任洗马,负责经筵。晋升为国子祭酒,整治学政,拒绝请托。他被提拔为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掌管翰林院。
神宗做皇太子时出后宫,他担任讲官,详尽的陈述明白、深切,于是受到皇上器重。等到神宗登基,马自强已经迁任詹事,教导庶吉士,又被提拔为礼部右侍郎,担任日讲官。不久,凭借左侍郎身份掌管詹事府,像以前一样负责讲授。遭逢继母去世而归乡。服丧期满,诏令他任原职协助管理詹事府。他到任后被升任吏部左侍郎,仍然负责经筵。才两个月,朝廷推举他任礼部尚书。皇帝派遣使者询问张居正尚书是否可以兼任讲官,张居正回答,事务繁多不能兼任。于是任用他为尚书,免去日讲,担任经筵讲官。
礼官所负责的事,皇族宗藩的事情最多,先后的条例自相矛盾,狡黠的官吏得以恣意做非法谋取利益之事。马自强选择恰当的条例使僚吏遵守,诸项不适宜于执行的条例都予以摒弃。每当藩府的奏疏送到,他都及时裁决,在礼部门上张榜告示,明确地指示可行与禁止,官吏无法牟利。龙虎山正一真人,在隆庆年间就已经被降为提点,剥夺了印敕。到此时,张国祥请求恢复他原来的封号,马自强扣压了他的奏章。张国祥就大肆贿赂冯保,坚持请求恢复封号,马自强极力主张不可以,最终还是因为皇帝的诏谕准许了。起初,俺答进贡互市,对他们有定额的赏赐,后来边关大臣顺从他们的请求,赏额逐渐增加。马自强奏请申明旧约,无节制请求的数额不给,每年节省的费用不可计算。《世宗实录》修撰成,他被加封太子少保。
万历六年(1578)三月,张居正将要回乡安葬父亲。思虑在乡里休息的内阁大臣,高拱与自己有很深的嫌隙,殷士儋有内援,有可能乘隙复出,只有徐阶年老容易结交,打算举荐他代替自己。已经派遣使者报告了徐阶,又思虑徐阶为前辈,自己还朝,应位居其下,于是奏请增设内阁大臣。皇帝当即指令张居正推举,于是根据人望推荐马自强以及所厚爱的申时行。诏令加封马自强为太子太保兼任文渊阁大学士,与申时行一起参与机要事务。马自强当初因为救助吴中行、赵用贤与张居正相抵触,自认不敢奢望,等到皇帝的命令下达,人们更加由此称赞张居正。当时吕调阳、张四维先入内阁。吕调阳身体衰弱,多次卧病不出门,小事由张四维代替他拟旨,大事则派人快马到江陵报告张居正,听从他的裁决。马自强虽然持守公正,也不能有所作为,保持地位或职位罢了。
此后,张居正返回朝廷,吕调阳推辞政务,马自强也患病去世。诏令赠封他为少保,谥号文庄,派遣行人护送他的灵柩回乡。
15. A(“套曲”错,应为“小令”。)(3分)
16.①开头两句用典,是对张可久才气、文思的称赞,赞其是一位才华横溢、文思敏捷的大手笔。②“谁出先生右?”以反问句表述在词林中无人可匹比之意,起到特别强调的作用。③ “诗成”三句用典,同时也是排比,赞美张可久的曲作的艺术效果。④最后运用对仗,以张可久的名望之高,影响之大作结。⑤全篇对张可久其人其才其曲其名作了高度概括,表达了对他的仰慕之意。(一点2分,答三点即可)(6分)
17.(本题共1小题,6分)
(1)风乎舞雩,咏而归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3)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18. B(应为逗号。)(3分)
19.①句中把他睡着的样子比作收割后的麦田,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他睡着时的坦然、平静和麦田的一览无遗与寂静的状态相似;③他把积蓄交给弟弟后安心睡去显出的疲倦和欣慰,跟收获后倾其所有的麦田给人的感觉相似。(4分)
20.(4分)
①包裹里是一本(红色的邮政)存折
②满山草还在睡
21.①句改为“‘外卖’是一种新的餐饮服务方式”;
②句改为“出锅和食用之间时间延长,使一些食物的味道和口感发生明显变化”;
④句改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好吃’是食物最重要的品质”;
⑤句中的“或以红烧、油炸等比较‘重口味’的方式为烹饪的食物”改为“或以红烧、油炸等比较‘重口味’的方式烹饪的食物”。(4分、每处1分)
22.①10月26日,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派中医专家齐文升③赴新疆执行新冠患者救治任务④中药是战胜新冠“利器”。⑤有效控制新增病例,中医药全程发挥作用。(5分)
四、写作(60分)
23.参照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作文评分标准,以45分为基准分评分。
参考立意:不但要师夷长技,更要自主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