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1848年版和各版本序言的注释)
注释
[1] 《1872年德文版序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新的德文版合写的第一篇序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序言中明确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同时又强调,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见本书第3页)。他们还谈到,由于情况的变化,由于有了法国二月革命特别是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宣言》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但考虑到《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所以对内容未作修改。
《共产党宣言》新的德文版由《人民国家报》编辑部倡议,于1872年在莱比锡出版。这一版只对个别用词作了改动。——3。
[2] 共产主义者同盟是历史上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1847年在伦敦成立。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前身是1836年成立的正义者同盟(见注57),这是一个主要由德国工人和手工业者组成的德国政治流亡者秘密革命组织,后期也有其他国家的人参加。随着形势的发展,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逐步认识到必须使同盟摆脱旧的密谋传统和方式,并且确信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是正确的,遂于1847年邀请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正义者同盟,协助同盟改组。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代表大会,恩格斯出席了大会,按照他的倡议,同盟的名称改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因此这次大会也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批准了同盟的章程草案(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42卷第419-423页),并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取代了正义者同盟原来的“人人皆兄弟”的口号。同年11月29日-12月8日,同盟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同盟的章程(见本书),并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问世的《共产党宣言》。
1848年2月法国爆发革命,在伦敦的同盟中央委员会于1848年2月底把同盟的领导权移交给了以马克思为首的布鲁塞尔区部委员会。3月初,马克思被驱逐出布鲁塞尔并迁居巴黎。同盟在巴黎成立新的中央委员会,马克思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恩格斯当选为中央委员。
1848年3月下半月至4月初,马克思、恩格斯和数百名德国工人(他们多半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回国参加已经爆发的德国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在3月底写成的《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5卷;参看本书第106-107页)是共产主义者同盟在这次革命中的政治纲领。同年6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办了《新莱茵报》(见注77),该报成为革命的指导中心。
欧洲1848-1849年革命失败后,共产主义者同盟进行了改组并继续开展活动。1850年夏,同盟中央委员会内部在斗争策略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首的中央委员会多数派坚决反对维利希-沙佩尔集团提出的宗派主义、冒险主义的策略,反对该集团无视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欧洲现实政治形势而主张立即发动革命。1850年9月中,维利希-沙佩尔集团的分裂活动最终导致同盟与该集团决裂。1851年5月,由于警察的迫害和大批盟员被捕,共产主义者同盟在德国的活动实际上已陷于停顿。1852年11月17日,科隆共产党人案件(见注13)宣判后不久,同盟根据马克思的建议宣告解散。
共产主义者同盟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起了巨大的作用,它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学校,很多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后来都积极参加了国际工人协会(见注14)的活动。——3、9、94、105、117、118、126。
[3] 二月革命指1848年2月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代表金融资产阶级利益的“七月王朝”推行极端反动的政策,反对任何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加剧对无产阶级和农民的剥削,引起全国人民的不满;农业歉收和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了国内矛盾。1848年2月22-24日巴黎爆发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派的临时政府,宣布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国二月革命在欧洲1848-1849年革命中具有重要影响。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积极参加了这次革命,但革命果实却落到了资产阶级手里。——3、9、18、102、117、122、126。
[4] 《红色共和党人》(The Red Republican)是英国的一家周刊,宪章派左翼的机关报,1850年6-11月在伦敦出版,主编是乔·朱·哈尼。——3、9。
[5] 指1848年6月巴黎无产阶级的起义。二月革命后,无产阶级要求把革命推向前进,资产阶级共和派政府推行反对无产阶级的政策,6月22日颁布了封闭“国家工场”的挑衅性法令,激起巴黎工人的强烈反抗。6月23-26日,巴黎工人举行了大规模武装起义。6月25日,镇压起义的让·巴·菲·布雷亚将军在枫丹白露哨兵站被起义者打死,两名起义者后来被判处死刑。经过四天英勇斗争,起义被资产阶级共和派政府残酷镇压下去。马克思论述这次起义时指出:“这是分裂现代社会的两个阶级之间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斗。这是保存还是消灭资产阶级制度的斗争。”(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1卷第467页)——3、9、18、125。
[6] 《社会主义者报》(Le Socialiste)是美国的一家法文日报,1871年10月-1873年5月在纽约出版,国际法国人支部的机关报;海牙代表大会(1872年9月2-7日)以后与国际断绝了关系。1872年1-2月该报曾发表《共产党宣言》。——3、11。
[7] 巴黎公社是1871年法国无产阶级在巴黎建立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者举行武装起义,夺取了政权;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公社打碎了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废除常备军代之以人民武装,废除官僚制度代之以民主选举产生的、对选民负责的、受群众监督的公职人员。公社没收逃亡资本家的企业交给工人管理,并颁布一系列保护劳动者利益的法令。5月28日,巴黎公社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打击下遭到失败,总共只存在了72天。——4、13、126。
[8] 《1882年俄文版序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的第二个俄译本合写的序言。该译本由格·普列汉诺夫翻译。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序言中强调:“《共产主义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见本书第6页)他们通过对俄美两国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分析,论证了自《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无产阶级运动不断扩大的趋势,指出俄国已经从欧洲全部反动势力的最后一支庞大后备军变成了欧洲革命运动的先进部队,并对当时俄国农村公社土地公有制的前途提出这样的设想:“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见本书第6页)
这篇序言最初于1882年2月5日在俄国民意党人的《民意》杂志第8-9期用俄译文发表。附有这篇序言的《共产党宣言》俄文版单行本于1882年在日内瓦作为《俄国社会革命丛书》之一出版。1882年4月,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机关报《社会民主党人报》准备发表这篇序言,因找不到德文原稿,只好请帕·波·阿克雪里罗得将俄译文再转译成德文,于1882年4月13日发表在《社会民主党人报》第16号。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全文引用了他本人由俄文转译成德文的这篇序言,个别地方与德文原稿略有差别。直到20世纪30年代,这篇序言的德文手稿才被重新发现。1939年莫斯科外国文书籍出版局出版的德文版《共产党宣言》首次按德文原文发表了这篇序言,本书刊出的序言就是据此翻译的。——5。
[9] 《钟声》(Колоколь)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的报纸,1857-1865年由亚·伊·赫尔岑和尼·普·奥格辽夫用俄文在伦敦不定期出版,1865-1867年在日内瓦出版,1868-1869年改用法文出版,同时出版俄文版附刊。——5、11、15。
[10] 1881年3月13日民意党人刺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以后,亚历山大三世因害怕民意党人采取新的恐怖行动,终日藏匿在彼得堡附近的加特契纳行宫内,因而被人们戏谑地称为“加特契纳的俘虏”。——6、16。
[11] 《1883年德文版序言》是恩格斯为1883年在霍廷根-黎世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第三个德文版写的序言,该版本是马克思逝世后经恩格斯同意出版的第一个德文本。序言明确表述了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见本书第7页)恩格斯的这一表述,概括了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7。
[12] 《1888年英文版序言》是恩格斯为1888年在伦敦出版的英文版《共产党宣言》写的序言。该版本由赛·穆尔翻译,恩格斯亲自校订并加了一些注释。恩格斯在序言中回顾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历史和《宣言》在各国的传播史,指出:“《宣言》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阶级运动的历史;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见本书第11页)恩格斯重申了1883年德文版序言所表述的《宣言》的基本思想,并强调“这一思想对历史学必定会起到像达尔文学说对生物学所起的那样的作用”(见本书第13页)。他还引录了1872年德文版序言的主要内容。——9。
[13] 科隆共产党人案件(1852年10月4日-11月12日)是普鲁士政府策动的一次挑衅性案件。共产主义者同盟(见注2)的11名成员被送交法庭审判,其罪名是“进行叛国性密谋”。被指控的证据是普鲁士警探们假造的中央委员会会议《原本记录》和其他一些伪造文件,以及警察局从已被开除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维利希-沙佩尔冒险主义宗派集团那里窃得的一些文件。法庭根据伪造文件和虚假证词,判处七名被告三年至六年徒刑。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一案件的策动者的挑衅行为和普鲁士警察国家对付国际工人运动的卑鄙手段进行了彻底的揭露(参看马克思《揭露科隆共产党人案件》和恩格斯《最近的科隆案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11卷)。——10、18、94、114。
[14] 国际工人协会简称国际,后通称第一国际,是无产阶级第一个国际性的革命联合组织,1864年9月28日在伦敦成立。马克思参与了国际工人协会的创建,是它的实际领袖,恩格斯参加了国际后期的领导工作。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指导下,国际工人协会领导了各国工人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积极支持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坚决地揭露和批判了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拉萨尔主义、工联主义等错误思潮,促进了各国工人的国际团结。国际工人协会在1872年海牙代表大会以后实际上已停止了活动,1876年7月15日正式宣布解散。国际工人协会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奠定了工人国际组织的基础,使工人做好向资本进行革命进攻的准备”(见《列宁选集》第3版修订版第3卷第790页)。——10、18、94、115、125。
[15] 英国工联即英国工会。1824年英国工人获得了自由结社的权利,工联遂在英国普遍建立起来。工联是按行业组织的,加入工联的人必须是满师的技术工人,须缴纳很高的会费;工联设有全国性的领导机关;工联的任务是维护本行业熟练工人的经济利益。工联的机会主义领袖把无产阶级的斗争局限于经济斗争,鼓吹阶级调和。许多工联组织曾经加入国际。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国际成立时起,就同工联领导人的机会主义,即工联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0、18。
[16] 蒲鲁东派是法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蒲鲁东的信徒。蒲鲁东派从小资产阶级立场出发批判资本主义,幻想使小私有制万古长存;主张建立“交换银行”和发放无息贷款,以维护小生产者的私有制;宣传用改良的办法消除资本主义“坏的”方面,保留资本主义“好的”方面;反对无产阶级进行暴力革命和政治斗争,主张取消任何政府和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国际工人协会中对蒲鲁东派的机会主义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0、18。
[17] 拉萨尔派是19世纪60-70年代德国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派别,斐·拉萨尔的信徒,主要代表人物是约·巴·冯·施韦泽、威·哈森克莱维尔、威·哈赛尔曼等。该派的组织是1863年5月由拉萨尔创立的“全德工人联合会”。拉萨尔派反对暴力革命,认为只要进行议会斗争,争取普选权,就可以把普鲁士君主国家变为“自由的人民国家”;主张在国家帮助下建立生产合作社,把资本主义和平地改造为社会主义;支持普鲁士政府通过王朝战争自上而下地统一德国的政策。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拉萨尔派的机会主义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875年拉萨尔派与爱森纳赫派(参看注98)合并为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10、18、133。
[18] 1887年9月5-12日在英国斯旺西举行了工联年度代表大会,即斯旺西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建立单独的工人政党等项决议。恩格斯提到的这句话引自斯旺西工联理事会主席比万在大会上的发言,比万担任这次代表大会的主席。这篇发言载于1887年9月17日伦敦《公益》周刊。——10、19。
[19] 《伍德赫尔和克拉夫林周刊》(Woodhull & Claflin’s Weekly)是美国的一家周刊,1870-1876年由资产阶级女权主义者维·伍德赫尔和田·克拉夫林在纽约出版。—11。
[20] 《共产党宣言》第二个俄文本的译者不是维·查苏利奇,而是格·瓦·普列汉诺夫。恩格斯于1894年曾在《〈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中指出,《宣言》的第二个俄文本是普列汉诺夫翻译的(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4卷第313-314页)。——1l、15。
[21] 这里提到的《共产党宣言》丹麦文译本(1885年哥本哈根版)删去了一些重要的地方,因而不够完备;有些译文也不太确切。恩格斯在《宣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了这一点(见本书第17页)。——11。
[22] 劳·拉法格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法文译本刊登在1885年8月29日-11月7日的《社会主义者报》上,以后又作为附录收入1886年在巴黎出版的梅尔麦著的《社会主义法国》。
《社会主义者报》(Le Socialiste)是法国的一家周报,1885年由茹·盖得在巴黎创办,1902年以前是工人党的机关报,后来是法国社会党机关报;19世纪80-90年代恩格斯曾为该报撰稿。——11、17。
[23] 《共产党宣言》西班牙文译本发表在1886年7-8月的《社会主义者报》上,并出版过单行本。
《社会主义者报》(El Socialista)是西班牙的一家周报,西班牙社会主义工人党的中央机关报,从1885年起在马德里出版。——11、17。
[24] 欧文派指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欧文的拥护者。欧文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只有实现社会主义才能克服社会的一切罪恶。他曾在美国试办共产主义移民区,实行集体劳动和生产资料公有,最后宣告失败。欧文反对宪章运动,不主张工人开展政治斗争。认为靠知识的传播可以消除社会弊病,解决社会矛盾,并把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1、19、63。
[25] 傅立叶派指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沙·傅立叶的拥护者。傅立叶认为,现存制度应当由理想的和谐制度所取代。在这种和谐制度下,社会的基层单位是工农结合与城乡结合的生产消费协作社法郎吉(Phalange)。在法郎吉中,人人参加劳动,劳动者和资本家都可以入股,产品按资本、劳动和才能进行分配。协作社成员居住和劳动的场所称做法伦斯泰尔(Phalanstère)。傅立叶派在法国和美国都曾进行过法郎吉移民区实验,这些实验均以失败告终。——11、19、63。
[26] 埃·卡贝是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他认为人类的不平等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人类最严重的错误是建立私有制。他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主张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实现人人平等和幸福的社会。但是,他反对暴力革命,主张通过和平宣传来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卡贝在1840年发表的《伊加利亚旅行记》中描绘了他的理想社会。——12、19。
[27] 威·魏特林是德国早期工人运动活动家,空想共产主义者。魏特林在1842年出版了《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抨击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他的空想共产主义计划。他认为,理想的社会是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人从事劳动,产品平均分配;他承认使用暴力实现社会革命的必要性。魏特林的学说是一种粗陋的平均共产主义的理论,在早期德国工人运动中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后来成为工人运动发展的障碍。——12、19、97、119、132。
[28] 关于“工人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这一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以后的一系列著作中都表述过。这一思想在《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中是这样表述的:“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3卷第171页)。——12、20。
[29] 《1890年德文版序言》是恩格斯为1890年在伦敦作为《社会民主主义丛书》之一出版的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写的序言。该版本是经恩格斯同意出版的《宣言》第四个德文本。它除了发表恩格斯的新序言外,还收入了1872年和1883年德文版序言。1890年11月28日《工人报》第48号在庆祝恩格斯七十寿辰的社论中也摘要刊登了这篇新序言。恩格斯在序言中再次回顾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历史和《宣言》在各国的传播史,不仅全文引录了1882年俄文版序言,而且援引了1888年英文版序言的主要内容。——15。
[30] 《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的德文原稿后来找到了。恩格斯在这里引用的序言是他亲自从俄文翻译成德文的,个别地方同德文原稿有细微差别。参看注8。——15。
[31] 日内瓦代表大会是国际工人协会于1866年9月3-8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中央委员会,协会各支部以及英、法、德和瑞士的工人团体等的60名代表。大会批准了协会的章程和条例。由马克思执笔的《给临时中央委员会代表的关于若干问题的指示》(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21卷)作为中央委员会的正式报告提交大会讨论。参加大会的蒲鲁东主义者对《指示》几乎逐点加以反对。经过辩论,中央委员会的拥护者取得了胜利。《指示》九项内容中有六项作为大会决议通过,其中之一是要求法律规定八小时工作日,并把这一要求作为全世界工人阶级共同行动的纲领。
巴黎工人代表大会是1889年7月14-20日在巴黎举行的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实际上是第二国际的成立大会。出席大会的有来自欧美22个国家和地区的393名代表。大会主席是前巴黎公社委员爱·瓦扬和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威·李卜克内西。这次大会听取了各社会主义政党代表关于本国工人运动的报告并通过了一些重要决议,要求在法律上规定八小时工作日,规定五月一日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战斗的节日。——20。
[32] 《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是恩格斯为1892年由波兰社会党人的《黎明》杂志出版社在伦敦出版的波兰文版《共产党宣言》写的序言。恩格斯在序言中指出:“近来《宣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测量欧洲大陆大工业发展的一种尺度。某一国家的大工业越发展,该国工人想要弄清他们作为工人阶级在有产阶级面前所处地位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工人中间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就越扩大,对《宣言》的需求也就越增长。”(见本书第21页)他还指出,波兰的独立只有年轻的波兰无产阶级才能争得,而欧洲其余国家的工人也像波兰工人一样需要波兰的独立和复兴,因为“欧洲各民族的真诚的国际合作,只有当每个民族自己完全当家作主的时候才能实现”(见本书第22页)。这篇序言发表于1892年2月27日《黎明》杂志第35期。——21。
[33] 会议桌上的波兰指沙皇俄国根据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的决定所吞并的波兰领土。维也纳会议后,波兰再度被俄、普、奥三国瓜分,沙皇俄国吞并了大部分波兰国土,成立了波兰王国,由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兼任国王。会议桌上的波兰或俄罗斯的波兰,即指这部分波兰领土。——21。
[34] 马克思在其他著作里,例如在《1859年的爱尔福特精神》(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3卷)一文中阐述过这样的思想:反动派在1848年以后扮演了特殊的革命遗嘱执行人的角色,不可避免地实现了革命的要求,尽管这是在一种滑稽可笑的歪曲的方式下进行的。——22、23。
[35] 《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是恩格斯应意大利社会党领袖菲·屠拉梯的请求,用法文为1893年意大利文版《共产党宣言》写的序言。该版本由蓬·贝蒂尼翻译,序言由屠拉梯翻译,于1893年由社会党理论刊物《社会评论》杂志社在米兰出版。恩格斯在序言中回顾了1848年革命以来的历史进程,特别是意大利、德国、匈牙利等民族取得统一和独立的进程,指出:“1848年革命虽然不是社会主义革命,但它毕竟为社会主义革命扫清了道路,为这个革命准备了基础。最近45年来,资产阶级制度在各国引起了大工业的飞速发展,同时造成了人数众多的、紧密团结的、强大的无产阶级;这样它就产生了——正如《宣言》所说——它自身的掘墓人。不恢复每个民族的独立和统一,那就既不可能有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也不可能有各民族为达到共同目的而必须实行的和睦的与自觉的合作。”(见本书第24页)——23。
[36] 1848年3月18日米兰人民举行了反对奥地利统治的武装起义,赶走了奥地利军队,成立了资产阶级自由派和民主派领导的临时政府,推动了意大利其他各地的革命。
同一天,柏林人民也发动了武装起义,迫使国王宣布立即召开国民议会,制定宪法,撤出城内驻军,改组政府。——23。
[37] 民族大迁徙指公元3-7世纪日耳曼、斯拉夫及其他部落向罗马帝国的大规模迁徙。4世纪上半叶,日耳曼部落中的西哥特人因遭到匈奴人的进攻侵入罗马帝国。经过长期的战争,西哥特人于5世纪在西罗马帝国境内定居下来,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日耳曼人的其他部落也相继在欧洲和北非建立了独立的国家。民族大迁徙对摧毁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度和推动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起了重要的作用。——30。
[38] 十字军征讨指11-13世纪西欧天主教会、封建主和大商人打着从伊斯兰教徒手中解放圣地耶路撒冷的宗教旗帜,主要对东地中海沿岸伊斯兰教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因参加者的衣服上缝有红十字,故称“十字军”。十字军征讨前后共八次,历时近200年,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十字军征讨给东方国家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使西欧国家的人民遭受惨重的牺牲,但是,它在客观上也对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30。
[39]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50年代,即马克思制定出剩余价值理论以前所写的著作中使用过“劳动价值”、“劳动价格”、“出卖劳动”这样的概念。1891年,恩格斯在为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这本小册子所写的导言中指出:“用后来的著作中的观点来衡量”,这些概念“是不妥当的,甚至是不正确的”(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1卷第318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后来的著作中使用的是“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价格”、“出卖劳动力”等概念。——34、70、76。
[40] 英国工人阶级从18世纪末开始争取用立法手段限制工作日,从19世纪30年代起,广大无产阶级群众投入争取十小时工作日的斗争。十小时工作日法案是英国议会在1847年6月8日通过的,作为法律于1848年5月1日起生效。该法律将妇女和儿童的日劳动时间限制为10小时。但是,许多英国工厂主并不遵守这项法律,他们寻找种种借口把工作日从早晨5时半延续到晚上8时半。工厂视察员伦·霍纳的报告就是很好的证明(参看《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335页)。
恩格斯在《十小时工作日问题》和《英国的十小时工作日法》(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10卷)中对该法案作了详细的分析。关于英国工人阶级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八章(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267-350页)中作了详细考察。——37。
[41] 七月革命即1830年7月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814年拿破仑第一帝国垮台后,代表大土地贵族利益的波旁王朝复辟,竭力恢复封建专制统治,压制资本主义发展,限制言论自由和新闻出版自由,加剧了资产阶级同贵族地主的矛盾,激起了人民的反抗。1830年7月27-29日巴黎爆发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金融资产阶级攫取了革命果实,建立了以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力浦为首的代表金融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七月王朝”。——52。
[42] 改革运动指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发动的议会改革运动。英国资产阶级为了同土地贵族争夺政治权力,在19世纪20年代末提出了改革议会选举制度的要求,经过几年斗争,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迫使英国议会于1832年6月通过了选举法改革法案。这次改革削弱了土地贵族和金融贵族的政治垄断,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地位。但是,由于财产资格的限制,为争取选举制度改革而斗争的主力军工人和手工业者仍未获得选举权。——52。
[43] 正统派是法国代表大土地贵族和高级僧侣利益的波旁王朝(1589-1792年和1814-1830年)长系的拥护者。1830年波旁王朝第二次被推翻以后,正统派结成政党。在反对以金融贵族和大资产阶级为支柱的当政的奥尔良王朝时,一部分正统派常常抓住社会问题进行蛊惑宣传,标榜自己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使他们不受资产者的剥削。——53。
[44] “青年英国”是由英国托利党中的一些政治活动家和著作家组成的集团,成立于19世纪40年代初,主要代表人物是本·迪斯累里及托·卡莱尔等。他们维护土地贵族的利益,对资产阶级日益增长的经济势力和政治势力不满,企图用蛊惑手段把工人阶级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并利用他们反对资产阶级。——53。
[45] 宪章派指宪章运动的参加者。宪章运动是19世纪30-50年代中期英国工人的政治运动,其口号是争取实施人民宪章。人民宪章要求实行普选权并为保障工人享有此项权利而创造种种条件。宪章派的领导机构是“宪章派全国协会”,机关报是《北极星报》,左翼代表人物是乔·哈尼、厄·琼斯等。恩格斯称宪章派是“近代第一个工人政党”(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3卷第768页)。按照列宁所下的定义,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上已经成型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见《列宁选集》第3版修订版第3卷第792页)。宪章运动出现过三次高潮,其衰落的原因在于英国工商业垄断的加强,工人阶级政治上的不成熟,以及英国资产阶级用超额利润收买英国工人阶级上层(“工人贵族”),造成了英国工人阶级中机会主义倾向的增长,其表现就是工联领袖放弃了对宪章运动的支持。——63、92、99、101。
[46] 改革派又称《改革报》派,是聚集在法国《改革报》周围的一个政治集团,包括一些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主义者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其首领是赖德律-洛兰和路易·勃朗等人。他们主张建立共和国并实行民主改革和社会改革。
《改革报》(La Réforme)是法国的一家日报,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小资产阶级共和党人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的机关报,1843年7月-1850年l月在巴黎出版,创办人和主编是赖德律-洛兰和多·弗·阿拉戈,编辑有赖德律-洛兰和斐·弗洛孔等,1847年10月-1848年1月曾刊登恩格斯的许多文章。——63、64、102。
[47] 北美土地改革派即全国土地改革派,又称美国“全国改革协会”,成立于1845年,是一个以手工业者和工人为核心的政治团体,宗旨是无偿地分给每一个劳动者一块土地。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协会宣传土地改革,反对种植场奴隶主和土地投机分子,并提出实行十小时工作制、废除奴隶制、取消常备军等民主要求。许多德国手工业侨民参加了这一土地改革运动。——64、93。
[48] 波兰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曾准备在1846年2月举行起义。起义的主要发起人是波兰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埃·邓波夫斯基等人。但是,由于波兰小贵族的背叛以及起义的领袖遭普鲁士警察逮捕,总起义未能成功。仅在从1815年起由奥地利、普鲁士和俄国共管的克拉科夫举行了起义,起义者在2月22日获胜并建立了国民政府,发表了废除封建徭役的宣言。克拉科夫起义在1846年3月初被镇压。1846年11月,奥地利、普鲁士和俄国签订了关于把克拉科夫并入奥地利帝国的条约。——65。
人名索引
A
阿尔布雷希特,卡尔(Albrecht,Karl 1788-1844)——德国商人,曾因参加“蛊惑者”的反政府运动被判处六年徒刑;1841年移居瑞士,在那里以宗教神秘主义形式鼓吹类似魏特林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103。
埃尔哈德,约翰·路德维希·阿尔伯特(Erhard,Johann Ludwig Albert生于1820年)——德国店员,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科隆共产党人案件(1852)的被告之一,被陪审法庭宣告无罪。——114。
埃卡留斯,约翰·格奥尔格(Eccarius,Johann Georg 1818-1889)——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活动家,工人政论家,职业是裁缝;侨居伦敦,正义者同盟盟员,后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伦敦德意志工人共产主义教育协会的领导人之一,国际总委员会委员(1864-1872),总委员会总书记(1867-1871年5月),美国通讯书记(1870-1872),国际各次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代表;1872年以前支持马克思,1872年海牙代表大会后成为英国工联的改良派领袖,后为工联主义运动的活动家。——104。
埃斯特鲁普,雅科布·布伦农·斯卡文尼乌斯(Estrup,Jacob Brönnum Scavenius 1825-1913)——丹麦国务活动家,保守党人;曾任内务大臣(1865-1869),财政大臣和首相(1875-1894)。——131。
艾韦贝克,奥古斯特·海尔曼(Ewerbeck,August Hermann 1816-1860)——德国医生和政论家,1841-1846年领导巴黎正义者同盟人民议事会,正义者同盟巴黎支部的领导人,后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1850年退出同盟;1848-1849年革命时期是在巴黎建立的德国人协会书记和《新莱茵报》驻巴黎通讯员;50年代是语言教师和图书管理员。——102、113。
奥托,卡尔·武尼巴德(Otto,Karl Wunibald 1808-1862以后)——德国化学家,1848-1849年革命的参加者,科隆工人联合会会员,共产主义者同盟科隆支部成员,1850-1851年是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派往莱比锡和德累斯顿的特使(1851),科隆共产党人案件(1852)的被告之一,被判五年徒刑,1856年9月获释。——113-114。
B
巴贝夫,格拉古(Babeuf,Gracchus原名弗朗索瓦·诺埃尔François-Noёl 1760-1797)——法国革命家,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代表人物,1796年是平等派密谋的组织者;密谋失败后被处死。——60、95。
巴尔贝斯,西吉斯蒙·奥古斯特·阿尔芒(Barbès,Sigismond Auguste Armand 1809-1870)——法国革命家,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七月王朝时期秘密革命团体四季社的领导人之一;第二共和国时期是制宪议会议员(1848),因参加1848年五月十五日事件被判处无期徒刑,1854年遇赦;后流亡荷兰,不久即脱离政治活动。——95。
巴枯宁,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Бакунин,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1814-1876)——俄国无政府主义和民粹主义创始人和理论家;1840年起侨居国外,曾参加德国1848-1849年革命;1849年因参与领导德累斯顿起义被判死刑,后改为终身监禁;1851年被引渡给沙皇政府,囚禁期间向沙皇写了《忏悔书》;1861年从西伯利亚流放地逃往伦敦;1868年参加第一国际活动后,在国际内部组织秘密团体——社会主义民主同盟,妄图夺取总委员会的领导权;由于进行分裂国际的阴谋活动,1872年在海牙代表大会上被开除出第一国际。——5、11、15、18。
鲍威尔,安德烈亚斯·亨利希(Bauer,Andreas Heinrich约生于1813年)——德国工人运动活动家,职业是鞋匠;1838年在巴黎成为正义者同盟盟员,1842年被驱逐出法国;曾一度担任伦敦德意志工人共产主义教育协会主席,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1847-1850),社会民主主义流亡者委员会的司库;1850年春是同盟派往德国的特使;1851年流亡澳大利亚。——95、96、107、111、113。
贝克,亚历山大(Beck,Alexander)——德国裁缝,正义者同盟盟员,1846年底因同盟案件被捕;科隆共产党人案件(1852)的证人。——98。
贝克尔,奥古斯特(Becker,August 1814-1871)——德国政论家,正义者同盟瑞士支部的盟员,魏特林的拥护者;德国1848-1849年革命的参加者;50年代初流亡美国,为民主派报纸撰稿。——97。
贝克尔,海尔曼·亨利希(Becker,Hermann Heinrich“红色贝克尔”der “rote Becker” 1820-1885)——德国地方法院见习法官和政论家,科隆工人和业主联合会的领导人之一,民主主义者莱茵区域委员会委员(1848-1849),《西德意志报》发行人(1849年5月-1850年7月);1850年底起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科隆共产党人案件(1852)的被告之一,被判五年徒刑;60年代是进步党人,后为民族自由党人;普鲁士第二议院议员(1862-1866),国会议员(1867-1874);1875年起为科隆市长。——113、114。
倍倍尔,奥古斯特(Bebel,August 1840-1913)——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活动家,职业是旋工;德国工人协会联合会创始人之一,1867年起为主席;第一国际会员,1867年起为国会议员,1869年是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创始人和领袖之一,《社会民主党人报》创办人之一;曾进行反对拉萨尔派的斗争,普法战争时期站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立场,捍卫巴黎公社;1889、1891和1893年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代表;第二国际的活动家,在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初反对改良主义和修正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和战友。——133。
俾斯麦公爵,奥托(Bismarck[Bismark],Otto Fürst von 1815-1898)——普鲁士和德国国务活动家和外交家,普鲁士容克的代表;曾任驻彼得堡大使(1859-1862)和驻巴黎大使(1862);普鲁士首相(1862-1872和1873-1890),北德意志联邦首相(1867-1871)和德意志帝国首相(1871-1890);1870年发动普法战争,1871年支持法国资产阶级镇压巴黎公社;主张在普鲁士领导下“自上而下”统一德国;曾采取一系列内政措施,捍卫容克和大资产阶级的联盟;1878年颁布反社会党人非常法。——22、114、121、131。
比万(Bevan)——英国斯旺西市工联理事会主席,1887年为在该市举行的工联代表大会主席。——10、19。
毕尔格尔斯,约翰·亨利希(Bürgers,Johann Heinrich 1820-1878)——德国政论家,《莱茵报》撰稿人(1842-1843),1846年参加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的活动,1848-1849年是《新莱茵报》编辑;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1850-1851年是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科隆共产党人案件(1852)的被告之一,被判六年徒刑;后为民族自由党人;60年代为民族联盟盟员和杜塞尔多夫《莱菌报》的编辑。——113、114。
毕希纳,格奥尔格(Büchner,Georg 1813-1837)——德国剧作家,革命民主主义者,1834年吉森秘密的革命组织人权协会的组织者之一,《告黑森农民书》的作者,曾提出“给茅屋和平,对宫廷宣战”的口号。——96。
庇护九世(Pius IX[Pio Nono]世俗名乔万尼·马里亚·马斯塔伊-费雷蒂Giovanni Maria Mastai-Ferretti 1792-1878)——罗马教皇(1846-1878)。——26。
波尔恩,斯蒂凡(Borm,Stephan真名西蒙·布特尔米尔希Simon Buttermilch 1824-1898)——德国排字工人,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新莱茵报》通讯员(1848年6-8月);德国1848-1849年革命的参加者,工人兄弟会组织者和领袖;1850年被开除出共产主义者同盟;革命后脱离工人运动。——109、110。
波拿巴,路易——见拿破仑第三。
伯恩施太德,阿达尔贝特(Bornstedt,Adalbert 1808-1851)——德国政论家,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德意志-布鲁塞尔报》的创办人和编辑(1847-1848),1848年二月革命后是巴黎德意志民主协会领导人;曾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后被开除出同盟(1848年3月);巴黎德国流亡者志愿军团组织者之一;曾与警察局有联系。——108。
伯恩施太因,阿尔诺德·伯恩哈德·卡尔(Börnstein,Arnold Bernhard Karl 1808-1849)——德国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巴黎德意志民主协会领导人,巴黎德国流亡者志愿军团军事领导人。——108。
勃朗,路易(Blanc,Louis 1811-1882)——法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新闻工作者和历史学家;1848年临时政府成员和卢森堡宫委员会主席;采取同资产阶级妥协的立场;1848年8月流亡英国,后为伦敦的法国布朗基派流亡者协会的领导人;1871年国民议会议员,反对巴黎公社。——64、109、112、133。
布朗基,路易·奥古斯特(Blanqui,Louis-Auguste 1805-1881)——法国革命家,空想共产主义者,主张通过密谋性组织用暴力夺取政权和建立革命专政;许多秘密社团和密谋活动的组织者,1830年七月革命和1848年二月革命的参加者,秘密的四季社的领导人,1839年五月十二日起义的组织者,同年被判处死刑,后改为无期徒刑;1848-1849年革命时期是法国无产阶级运动的领袖;巴黎1870年十月三十一日起义的领导人,巴黎公社时期被反动派囚禁在凡尔赛,曾缺席当选为公社委员;一生中有36年在狱中度过。——95。
布伦奇里,约翰·卡斯帕尔(Bluntschli,Johann Caspar 1808-1881)——瑞士法学家和政治家;对革命运动参加者实行警察迫害的策划者之一;1843年为苏黎世州政府设立的瑞士境内德国共产主义流亡者活动调查委员会委员和委员会于1843年公布的工作报告的起草人。——119。
C
查苏利奇,维拉·伊万诺夫娜(Засулич,Вера Ивановна 1851-1919)——俄国民粹运动、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活动家,劳动解放社(1883)的创始人之一;后来转到孟什维克立场。——11、15。
D
达尔文,查理·罗伯特(Darwin,Charles Robert 1809-1882)——英国自然科学家,科学的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7、13。
丹尼尔斯,罗兰特(Daniels,Roland 1819-1855)——德国工人运动活动家,职业是医生,1846年参加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的活动;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和领导人之一,1850年起为同盟科隆中央委员会委员;科隆共产党人案件(1852)的被告之一,被陪审法庭宣告无罪;第一批尝试把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到自然科学领域的人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113、114。
但丁·阿利格埃里(Dante Alighieri 1265-1321)——意大利诗人。——24、134。
杜林,欧根·卡尔(Dühring,Eugen Karl 1833-1921)——德国折中主义哲学家和庸俗经济学家,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形而上学者;在哲学上把唯心主义、庸俗唯物主义和实证论结合在一起;在自然科学和文学方面也有所著述;1863-1877年为柏林大学非公聘讲师;70年代他的思想曾对德国社会民主党部分党员产生过较大影响。——128。
F
斐迪南一世(Ferdinand I 1793-1875)——奥地利皇帝(1835-1848)。——23。
费奈迭,雅科布(Venedey,Jakob 1805-1871)——德国作家、政论家和政治活动家,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30年代是巴黎流亡者同盟领导人,1848-1849年是预备议会议员和法兰克福国民议会议员,属于左派;1848-1849年革命后成为自由派。——95。
弗莱里格拉特,斐迪南(Freiligrath,Ferdinand 1810-1876)——德国诗人,1848-1849年为《新莱茵报》编辑,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50年代脱离革命斗争,50-60年代为瑞士银行伦敦分行职员。——114。
弗洛孔,斐迪南(Flocon,Ferdinand 1800-1866)——法国政治活动家和政论家,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改革报》编辑,1848年为临时政府成员;山岳党人;1851年十二月二日政变后被驱逐出法国。——108。
傅立叶,沙尔(Fourier,Charles 1772-1837)——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11、19、60、63。
G
戈克,阿曼德(Goegg,Amand 1820-1897)——德国海关官员、政论家和新闻工作者,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1848-1849年革命的参加者,1849年是巴登临时政府财政部长,革命失败后流亡国外;1862年返回德国;日内瓦和平和自由同盟的创建人之一,国际会员;70年代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112。
格律恩,卡尔(Grün,Karl笔名恩斯特·冯·德尔·海德Ernst von der Haide 1817-1887)——德国小资产阶级政论家,接近青年德意志和青年黑格尔派,40年代中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普鲁士制宪议会议员(1848),属于左翼,普鲁士第二议院议员(1849);1851年起流亡比利时,1861年回到德国,曾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高等商业工艺学校任艺术史、文学史和哲学史教授(1862-1865);1870年到维也纳;1874年出版路·费尔巴哈的书信集和遗著。——58。
H
哈克斯特豪森男爵,奥古斯特·弗兰茨(Haxthausen,August Franz Freiherr von 1792—1866)——普鲁士官员和作家,联合议会议员(1847-1848),后为普鲁土第一议院议员;写有描述普鲁士和俄国土地关系中当时还残存的土地公社所有制方面的著作。—27。
哈林,哈罗·保尔(Harring,Harro Paul 1798-1870)——德国作家,小资产阶级激进派;1828年起曾数度侨居国外。——103。
哈尼,乔治·朱利安(Harney,George Julian 1817-1897)——英国工人运动活动家,宪章派左翼领袖;正义者同盟盟员,后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民主派兄弟协会创建人之一,《北极星报》编辑,《民主评论》、《人民之友》、《红色共和党人》等宪章派刊物的出版者;1862-1888年曾数度住在美国;国际会员;曾同马克思和恩格斯保持友好联系;50年代初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接近,一度同工人运动中的革命派疏远。——9、102。
海德——见沃尔弗,弗里德里希·威廉。
海尔维格,格奥尔格(Herwegh,Georg 1817-1875)——德国诗人,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1842年起成为马克思的朋友,《莱茵报》等多家报刊的撰稿人;1848年二月革命后是巴黎德意志民主协会领导人,巴黎德国流亡者志愿军团组织者之一;1848-1849年革命的参加者,后长期流亡瑞士;1869年起为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党员。——108。
豪普特,海尔曼·威廉(Haupt,Hermann Wilhelm约生于1831年)——德国店员,维护帝国宪法运动的参加者(1849),运动失败后流亡瑞士,后流亡英国;伦敦德意志工人共产主义教育协会会员,1850年10月在汉堡成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科隆共产党人案件(1852)的被告之一,在审讯期间作了叛卖性的供述,审判前即被释放,1852年迁居巴西。——113。
赫尔岑,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Герцен,Александр Иванович 1812-1870)——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政论家和作家,革命民主主义者,1847年流亡法国,1852年移居伦敦,在英国建立“自由俄国印刷所”,并出版《北极星》定期文集和《钟声》报。——11。
黑格尔,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Hegel,Georg Willelm Friedrich 1770-1831)——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104、132。
J
基佐,弗朗索瓦·皮埃尔·吉约姆(Guizot,François-Pierre-Guillaume 1787-1874)——法国政治活动家和历史学家,奥尔良党人;1812年起任巴黎大学历史系教授,七月王朝时期是立宪君主派领袖,历任内务大臣(1832-1836)、教育大臣(1836-1837)、外交大臣(1840-1848)和首相(1847-1848);代表大金融资产阶级的利益。——26、120。
金克尔,哥特弗里德·约翰(Kinkel,Gottfried Johann 1815-1882)——德国诗人、作家和政论家,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1849年巴登-普法尔茨起义的参加者,被普鲁士法庭判处无期徒刑,1850年在卡·叔尔茨帮助下越狱逃跑,流亡英国;在伦敦的德国小资产阶级流亡者的领袖,《海尔曼》周报编辑(1859);反对马克思和恩格斯。—112。
K
卡贝,埃蒂耶纳(Cabet,Etienne人称卡贝老爹Père Cabet 1788-1856)——法国法学家和政论家,法国工人共产主义一个流派的创始人,和平空想共产主义的代表人物,《人民报》的出版者(1833-1834);流亡英国(1834-1839);《1841年人民报》的出版者(1841-1851);曾尝试在美洲建立共产主义移民区(1848-1856),以实现其在1848年出版的小说《伊加利亚旅行记》中阐述的理论。——12、19、63。
卡佩,路易——见路易十六。
凯利-威士涅威茨基,弗洛伦斯(Kelly-Wischnewetzky,Florence 1859-1932)——美国社会主义者,后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曾将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译成英文;1892年以前为波兰流亡者拉·威士涅威茨基的妻子。——13。
科苏特,拉约什(路易,路德维希)(Kossuth,Lajos[Louis,Ludwig] 1802-1894)——匈牙利政治活动家,匈牙利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1848-1849年革命时期领导资产阶级民主派,匈牙利革命政府首脑,革命失败后流亡国外;50年代曾向波拿巴集团求援。——112。
克莱因,约翰·雅科布(Klein,Johann Jacob 1817-约1897)——德国医生,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科隆共产党人案件(1852)的被告之一,被陪审法庭宣告无罪;60年代初曾参加德国工人运动。——114。
克利盖,海尔曼(Kriege,Hermann 1820-1850)——德国新闻工作者,正义者同盟盟员;“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1845年前往纽约,在那里出版《人民代言者报》,宣传“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想,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判;1848年返回德国,成为德意志民主协会中央委员会委员;1848-1849年革命失败后又一次流亡美国。——102-104。
库尔曼,格奥尔格(Kuhlmann,Georg生于1812年)——奥地利江湖医生,自命是“预言家”;40年代利用宗教词句在瑞士的德国魏特林派手工业者中间宣传“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后来证实他是奥地利政府的密探。——103。
L
拉弗尔,约翰(Lovell,John)——美国出版商和书商,曾出版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13。
拉马丁,阿尔丰斯(Lamartine,Alphonse 1790-1869)——法国诗人,历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40年代为温和的资产阶级共和派领袖;第二共和国时期任外交部长(1848),临时政府的实际上的首脑。——108。
拉萨尔,斐迪南(Lassalle,Ferdinand 1825-1864)——德国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代表,1848-1849年革命的参加者;全德工人联合会创始人之一和主席(1863);写有古典古代哲学史、法学史和文学方面的著作。——10、18、19、121、124、133。
赖德律(赖德律-洛兰),亚历山大·奥古斯特(Ledru [Ledru-Rollin],Alexandre-Auguste 1807-1874)——法国政论家和政治活动家,小资产阶级民主派领袖,《改革报》编辑;第二共和国时期任临时政府内务部长和执行委员会委员(1848),制宪议会和立法议会议员(1848-1849),在议会中领导山岳党;1849年六月十三日示威游行后流亡英国,1869年回到法国。——64、112。
赖夫,威廉·约瑟夫(Reiff,Wilhelm Joseph约生于1824年)——德国代理商,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1848年为科隆工人联合会会员,后为工人教育协会书记,1850年被开除出共产主义者同盟,科隆共产党人案件(1852)的被告之一,被判五年徒刑。——113、114。
勒南,约瑟夫·厄内斯特(Renan,Joseph Ernest 1823-1892)——法国宗教史学家、哲学家和东方学家,写有基督教史方面的著作。——110。
勒泽尔,彼得·格尔哈德(Röser,Peter Gerhard 1814-1865)——德国工人运动活动家,雪茄烟工人;1848-1849年为科隆工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由、博爱、劳动》的发行人;1850年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同盟科隆中央委员会主席,科隆共产党人案件(1852)的被告之一,被判六年徒刑;后来成为拉萨尔派。——113、114。
李卜克内西,威廉(Liebknecht,Wilhelm 1826-1900)——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语文学家和政论家;1848-1849年革命的参加者,革命失败后流亡瑞士,1850年5月前往英国,在那里成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1862年回到德国;国际会员,1867年起为国会议员;德国社会民主党创始人和领袖之一;《人民国家报》编辑(1869-1876)和《前进报》编辑(1876-1878和1890-1900);1889、1891和1893年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代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和战友。——133。
里夫斯,威廉·多布森(Reeves,William Dobson 1827前后-1907)——英国出版商和书商;曾出版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13、18。
列列韦尔,约阿希姆(Lelewel,Joachim 1786-1861)——波兰历史学家和革命活动家;1830-1831年波兰起义参加者,在法国和英国的波兰流亡者民主派领袖之一,1847-1848年为布鲁塞尔民主协会副主席。——125。
列斯纳,弗里德里希(Leßner[Lessner],Friedrich 1825-1910)——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活动家,职业是裁缝;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1848-1849年革命的参加者,1850年为威斯巴登工人教育协会会员;1850-1851年为美因茨工人教育协会主席和同盟美因茨支部领导人;在科隆共产党人案件(1852)中被判处三年徒刑,1856年起侨居伦敦,伦敦德意志工人共产主义教育协会会员,国际总委员会委员(1864-1872),国际伦敦代表会议(1865)、洛桑代表大会(1867)、布鲁塞尔代表大会(1868)、巴塞尔代表大会(1869)、伦敦代表会议(1871)和海牙代表大会(1872)的参加者,不列颠联合会委员会委员;在国际中为马克思的路线积极斗争,后为英国独立工党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和战友。——104、114。
卢格,阿尔诺德(Ruge,Arnold 1802—1880)——德国政论家,青年黑格尔分子,《哈雷年鉴》的出版者,《莱茵报》的撰稿人,1843-1844年同马克思一起筹办并出版《德法年鉴》;1844年中起反对马克思,1848年为法兰克福国民议会议员,属于左派,50年代是在英国的德国小资产阶级流亡者领袖之一;1866年后成为民族自由党人。——112。
路易十六(Louis XVI 1754-1793)——法国国王(1774-1792),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被处死。——135。
路易-菲力浦一世(路易-菲力浦),奥尔良公爵(Louis-Philippe I[Louis-Philippe],duc d’Orléans 1773-1850)——法国国王(1830-1848)。——95-96。
吕宁,奥托(Lüning,Otto 1818-1868)——德国医生和政论家,40年代中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代表,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威悉河汽船》(1844)、《威斯特伐利亚汽船》(1845-1848)和《新德意志报》(1848-1850)编辑;1866年后为民族自由党人。——117。
罗赫纳,格奥尔格(Lochner,Georg 1824-1910)——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活动家,职业是细木工;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1848-1849年革命的参加者,1851年底流亡伦敦;伦敦德意志工人共产主义教育协会会员;国际总委员会委员(1864-1867和1871-1872),国际伦敦代表会议(1865和1871)代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和战友。——104。
M
马拉斯特,玛丽·弗朗索瓦·帕斯卡尔·阿尔芒(Marrast,Marie-François-Pascal-Armand 1801-1852)——法国政论家和政治活动家,人权社的领导人,后为温和的资产阶级共和派领袖,《国民报》总编辑;第二共和国时期是临时政府成员和巴黎市长(1848),制宪议会议长(1848-1849)。——133。
马志尼,朱泽培(Mazzini,Giuseppe,1805-1872)——意大利革命家,民主主义者,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领袖,意大利1848-1849年革命的参加者,1849年为罗马共和国临时政府首脑;1850年是伦敦欧洲民主派中央委员会组织者之一;1853年是米兰起义的主要领导人,50年代后反对波拿巴法国干涉意大利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1864年成立第一国际时企图置国际于自己影响之下,1871年反对巴黎公社和国际,阻碍意大利独立工人运动的发展。——96、99、112。
麦克法林,海伦(Macfarlane,Helen 笔名霍华德·莫滕 Howard Morten)——英国新闻工作者,革命宪章派领袖乔·哈尼出版的《民主评论》(1849-1850)和《红色共和党人》(1850)的撰稿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的英文译者。——3、9。
毛勒,格奥尔格·路德维希(Maurer,Georg Ludwig 1790-1872)——德国历史学家,古代和中世纪的日耳曼社会制度的研究者;写有中世纪马尔克公社的农业史和制度史方面的著作。——27。
梅特涅——见梅特涅-温内堡公爵。
梅特涅-温内堡公爵,克莱门斯·文策斯劳斯·奈波穆克·洛塔尔(Metternich-Winneburg,Clemens Wenzeslaus Nepomuk Lothar Fürst von 1773-1859)——奥地利国务活动家和外交家,曾任外交大臣(1809-1821)和首相(1821-1848),神圣同盟的组织者之一。——26。
门特尔,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Mentel,Christian Friedrich 生于1812年)——德国裁缝,正义者同盟盟员,1846-1847年因同盟案件被关在普鲁士监狱。——98。
摩尔根,路易斯·亨利(Morgan,Lewis Henry 1818-1881)——美国法学家、民族学家、考古学家和原始社会史学家,进化论的代表,自发的唯物主义者。——27。
莫尔,约瑟夫(Moll,Joseph 1813-1849)——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活动家,职业是钟表匠;正义者同盟领导人之一,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1848年7-9月是科隆工人联合会主席,民主主义者莱茵区域委员会委员;1848年科隆九月事件后流亡伦敦,不久改名回到德国,在各地进行宣传鼓动;1849年巴登-普法尔茨起义的参加者,在穆尔格河战斗中牺牲。——96、104、107、110、120。
穆尔,赛米尔(Moore,Samuel 1838-1911)——英国法学家,国际会员,曾将《资本论》第一卷(与爱·艾威林一起)和《共产党宣言》译成英文;50年代为曼彻斯特的厂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14、17-18。
N
拿破仑第三(路易-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Ⅲ[Louis-Napoléon Bonaparte] 1808-1873)——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1848-1851),法国皇帝(1852-1870),拿破仑第一的侄子。——22。
尼古拉一世(Николай Ⅰ 1796-1855)——俄国皇帝(1825-1855)。——6、16、23、26。
诺特荣克,彼得(Nothjung,Peter 1821—1866)——德国裁缝,科隆工人联合会会员(1848)和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1849年5月埃尔伯费尔德起义的参加者,共产主义者同盟科隆中央委员会特使(1850年11月-1851年5月);科隆共产党人案件(1852)的被告之一,被判六年徒刑;后为全德工人联合会派驻布雷斯劳的全权代表。——113、114。
O
欧文,罗伯特(Owen,Robert 1771-1858)——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11、19、60-61、63。
P
蒲鲁东,皮埃尔·约瑟夫(Proudhon,Pierre-Joseph 1809-1865)——法国政论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无政府主义理论的创始人,第二共和国时期是制宪议会议员(1848)。——10、18、19、59、109、118、124、129。
普芬德,卡尔(Pfänder,Carl 1819-1876)——德国微型画画家,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活动家,1845年起侨居伦敦,正义者同盟盟员,伦敦德意志工人共产主义教育协会会员;1849年巴登-普法尔茨起义的参加者,起义失败后流亡英国;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1850年共产主义者同盟分裂后支持马克思和恩格斯;国际总委员会委员(1864-1867和1870-1872);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和战友。——104。
R
茹柯夫斯基,尤利·加拉克季昂诺维奇(Жуковский, Юлий Галактионович 1822-1907)——俄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和政论家;国家银行行长;曾撰写《卡尔·马克思和他的〈资本论〉一书》一文,攻击马克思主义。——134。
S
沙佩尔,卡尔(Schapper,Karl 1812-1870)——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活动家,正义者同盟的领导者之一,伦敦德意志工人共产主义教育协会创建人之一,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1848-1849年革命的参加者;民主主义者莱茵区域委员会委员,该委员会案件(1849年2月8日)的被告之一;1849年2-5月为科隆工人联合会主席,《新莱茵报》撰稿人;1850年共产主义者同盟分裂时为冒险主义宗派集团的领袖之一;1856年起重新同马克思和恩格斯接近;国际总委员会委员(1865),1865年伦敦代表会议的参加者。——75、95、96、102、107、110、113、114、144。
圣西门,昂利(Saint-Simon,Henri 1760-1825)——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60。
施梯伯,威廉(Stieber,Wilhelm 1818-1882)——普鲁士警官,普鲁士政治警察局局长(1852-1860),科隆共产党人案件(1852)的策划者之一和主要原告证人;同卡·维尔穆特合编《19世纪共产主义者的阴谋》一书;普奥战争(1866)和普法战争(1870-1871)时期为军事警察局局长,在法国境内的德国情报机关的首脑。——94、105。
叔尔茨,卡尔(Schurz,Carl 1829-1906)——德国政论家,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1849年巴登-普法尔茨起义的参加者,起义失败后流亡瑞士,加入秘密组织“革命集中”;1852年迁居美国,站在北部方面参加美国内战,美国共和党领袖之一,曾任美国驻西班牙公使,后为参议员和内政部长(1877-1881)。——111。
W
维尔穆特,卡尔·格奥尔格·路德维希(Wermuth,Carl Georg Ludwig 1803-1867)——德国警官,汉诺威警察局长,科隆共产党人案件(1852)的策划者之一和原告证人;同威·施梯伯合编《19世纪共产主义者的阴谋》一书。——94、105。
维利希,奥古斯特(Willich,August 1810-1878)——普鲁士军官,1847年起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1849年巴登-普法尔茨起义中为志愿军团首领;1850年共产主义者同盟分裂时同卡·沙佩尔一起组成反对马克思的冒险主义宗派集团;1853年侨居美国,站在北部方面参加美国内战,任将军。——110、111、113、114。
魏特林,克里斯蒂安·威廉(Weitling,Christian Wilhelm 1808-1871)——德国工人运动活动家,正义者同盟领导人,职业是裁缝;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理论家和鼓动家;工人同盟的创始人,《工人共和国报》的出版者;1849年流亡美国,晚年接近国际工人协会。——12、19、97-100、103、111、113、119、132。
沃尔弗,弗里德里希·威廉(Wolff,Friedrich Wilhelm 鲁普斯 Lupus 1809-1864)——德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论家,职业是教员,西里西亚农民的儿子;1834-1839年被关在普鲁士监狱;1846-1847年为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委员,共产主义者同盟创始人之一和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1848年3月起),《新莱茵报》编辑(1848-1849),民主主义者莱茵区域委员会和科隆安全委员会委员;法兰克福国民议会议员,属于极左派;1849年流亡瑞士,1851年迁居英国,1853年起在曼彻斯特当教员;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和战友。——75、105、107、109、120。
X
西斯蒙第,让·沙尔·莱奥纳尔·西蒙德·德(Sismondi,Jean-Charles-Léonard Simonde de 1773-1842)——瑞士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政治经济学中浪漫学派的代表人物。——54。
席尔,卡尔——见沙佩尔,卡尔。
Y
雅科比,阿伯拉罕(Jacobi,Abraham 1830-1919)——德国医生,波恩体操联合会创建人和会长(1850-1851),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和特使,科隆共产党人案件(1852)的被告之一,被陪审法庭宣告无罪,但因被控“侮辱国王陛下”而继续被监禁;1853年流亡英国,后迁居美国,在美国的刊物上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站在北部方面参加美国内战,后为纽约医学科学院院长(1885-1889),一些医学院的教授和院长,写有医学方面的著作。——114。
亚历山大三世(Александр III 1845-1894)——俄国皇帝(1881-1894)。——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