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ALLY JM50小尾巴快速上手

这段时间JC家的小尾巴产品真的是特别高产啊,JM50、JM45、JM40、JA3等产品真的是一个接一个,看得我有亿点眼花,后面等双11过后估计还会出一篇乱斗来理一理这堆小尾巴的特点和差距,不过单品评测还是按部就班地来哈,今天先测一个关注度比较高的JM50,这也是现在JC小尾巴里面价格最高的一个。

外观
作为接近400价位的小尾巴,JM50相比于JM40的包装盒基本没有变化,就是简单地换了个标签,感觉确实有失“旗舰”的水准哈,不过功能性还是完好的,也没人成天盯着包装盒看是吧,这里就随便上几张图,希望JC能在未来某天做出改变吧。

本体外观这一次变化挺大的,作为一个小尾巴,这一次应该是把芯片之类的电路设计在了3.5mm接口端,而不是像前几代一样,做在了type-C接口那一段,所以后端变大了不少。设计语言是与之前CS43131类似,银线加上黑色接口。

输出端印着JM50所采用的DAC,以及其最大支持的编码参数,背面是MQA认证的标志,我想这也应该是这一代产品的主要卖点了,这个我们放到后面说。
在聊MQA之前,先来简单过一下JM50的参数:输出参数最高32bit/768kHz、硬解DSD512,这个参数可以用“恐怖”来形容了,要知道大部分千元砖其实还未必能达到这个参数,很难想象这是一个300多小尾巴的参数,参数这一块属实给它拉满了哈。
这个耳放线另一个卖点是MQA认证,可以展开第三层MQA的音频文件,相传……这是一个能把无损音乐压到CD数据大小的技术,听起来好像还不错,但在我一番百度之后也没百度到多少结果……目前来看这个技术已经起步挺久了,是继PCM、DSD之后的新一代解码格式,但其依旧没有做到特别广泛的普及,MQA编码技术的音源特别少,我看到有许多售价比较高的砖头都已经配备了硬解MQA功能,只能说现在还是得让子弹飞一会,MQA目前而言依旧是不温不火的状态,我个人也是持比较悲观的态度,毕竟现在存储技术也是一层一层地在往上堆叠,QLC也在逐渐取代前几代存储颗粒技术,只能说接下来大容量存储只会越来越便宜,那样MQA就更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但话又说回来各位的存储容量都是有限的,谁也不会拒绝同质量占用空间更小的技术。这回MQA究竟是“战未来”还是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我想只有时间能给我们答案~
体验
首先,JM50搭载的DAC型号为ES9281AC PRO,这个芯片的小尾巴还是比较少见的(海贝那个不是满血版),在我的一轮兼容性测试中,手上华为、小米、以及USB2.0和3.0的PC设备都能完美兼容,麦克风也能正常工作,这个小尾巴是超过了海贝最大支持的32/192的输出参数的,在PC设备上可以正常解到32/768,并不是虚标哈。

这一回3.5mm接口那块是大了不少的,因为大部分电路啥的都在这里,发热也基本上集中在这一块,总的来说发热比JM40好得多,听了一个多小时最后温度稳定在体温附近,仅感觉到温热,体积变大换来的散热空间也是挺有用的,毕竟这么小个尾巴再大也感知不强。
但因为这一次加入了MQA第三层解码功能,有别于PCM和DSD,也就是说这个小尾巴有三种工作模式,那么是不是可以加一个RGB灯效来区别一下这三个模式,让用户知道自己是工作在最匹配的模式下,以免因为软件或者硬件的不兼容而导致自己听感打折扣,同时也能增加一点脑放。
听感
说了这么多,其实卖点,外观啥的都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咱听起来好不好听。我想说,好,但只好一点点,首先对于那些没有小尾巴或者用着几十块钱小尾巴的用户来讲,升级到JM50的听感提升其实是很大的,更大的推力,更高的信噪比,三频都有所升级,鸟枪换炮了属于是。但如果是上一代JM40用户,JM50的提升其实还是比较有限的,在同音源情况下,听感方面声场貌似略广一点,低频弹性略足一些,我不确定是不是价格带来的脑放,但这听感提升有限,不过JM50胜在能解DSD512,而且能输出更高品质的PCM,所以再更好的音源下,JM50仍可以对JM40进行降维打击,只不过如此高的音源文件确实是比较难找,DSD256其实在许多乐种里已经开始普及了,我平时比较喜欢听交响,256还是有很多音源可以选择的,听感相比128确实更上一层楼。

说了这么多对比,忘了说JM50本身的听感特点了,我想JM50本身就是那种比较中正,三频层次感比较强,也不会有什么可以削高频增低频的操作,作为功放大厂,你完全可以相信ESS的设计研发实力。
总的来说,JM50作为JM40的升级款确实完成了任务,并且在其身上也可以看出JC一贯高性价比的产品研发思路,相较于同价位竞品它有着几乎无可匹敌的竞争力,但如果预算不够也不必硬冲这个,其实JM40的完成度已经相当高了(发热也是相当高~)
节后继续更新品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