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涵盖所有)|长期更新|惊天逆转,高考逆袭!

2023-01-20 15:06 作者:看到元英就裤裤飞飞  | 我要投稿

[小朱施工]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涵盖所有)|长期更新|惊天逆转,高考逆袭

屏幕前的各位好,

我是小朱

从今天开始俺要更这个一轮复习

先从选修开更

更多笔记可以去看我的专栏文集

喜欢关注呢~


选修一部分

化学反应实质:旧键断裂(吸收能量),新键生成(放出能量)。【能量越低越稳定】

焓变△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0吸热;<0放热】

键能△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与焓变计算相反)

活化能:反应物分子到达活化分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无催化剂:为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

      有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影响焓变


热化学方程式

状态+焓变(正负)+单位+无条件等号(化学计量数整数 分数皆可)

稳定物质生成了不稳定物质——吸热

不稳定物质生成了稳定物质——放热


燃烧热: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强酸强碱中和热为固定值-57.3kJ/mol(只生成水,不可有沉淀之类,会导致中和热偏高;浓酸浓碱中和热也会偏高)】

测定实验

环形玻璃搅拌棒只能上下搅拌

泡沫塑料用来隔热和保温

碱的体积稍微过量(碱过量对中和热无影响)

新能源:太阳,风,核(不可再生),氢,地热,海洋,生物


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1.化学平衡常数是指一定温度下一个反应本身固有的内在性质的定量表现,是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程度(限度)的一个特征值。

2.K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K越小,该反应进行得越不完全,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小。

3.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大于十的五次方, 通常认为该反应可以进行得较完全;相反,如果一个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小于十的负五次方,则认为这个反应很难进行。

29:38

化学平衡常数可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nB(g)⇌pC(g) + qD(g)

在任意状态时,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成为浓度商,用Q表示:

用任意状态的浓度幂之积的比值Q与K比较,可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和反应进行的方向。

化学平衡转化率

用平衡常数标示反应限度有时不够直观,因此实际应用中常用平衡转化率(α)来表示一定条件下的反应限度

影响化学速率或平衡的因素:

1.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陡然增加,逆反应速率此时不变,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速率会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最终达平衡,但最终正反应速率会高于初始正反应速率;A浓度,陡然增加,而b浓度不变,反应物c浓度也不变,随着正方向反应的进行,a和b浓度减小,c浓度增加,但最终A浓度大于初始A浓度

2.压强对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影响更大一些。增大压强(减小体积)平衡向化学计量数之和小的方向进行;反之亦然。(勒夏特列原理)

3.温度对吸热反应影响更大。升高温度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降低温度反应向放热方向进行

4.催化剂:平衡不发生移动,只正逆速率同增同减

5.对于体积分数相同的反应平衡也不发生移动

对于“透过改变容器体积来改变压强”的题型记住了!

1. 雨露均沾(例如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则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加,各个物质浓度都增大,即便平衡后,各物质浓度还是比原先大);但是这个说法高中会遇到某些特殊案例不适合,例如CaCO3受热分解变成CaO和CO2的题型,那个特殊就具体题目具体分析!

2. 平衡移动方向口诀:大压小移、小压大移;就是透过体积减小的加压,会促使平衡向气体计量数总和变小的方向移动(大压小移);透过体积增大的减压,会促使平衡想气体计量数综合变大的方向移动(小压大移)

3. 如果气体前后计量数总和一样,则加压或是减压不影响平衡移动(但注意,会改变速率!!)

“透过改变容器体积来改变压强”

是要解决一个大家都会误会的事情:如果是恒温恒容,加入无关气体(例如He气),虽然总压增加了,但是记住了!各个物质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都不变,平衡不移动!!这个很容易造成误会!加无关气体的加压是多了无关气体的“分压”,而不是缩小容器体积造成“雨露均沾”的效果,因此绝对”不“适用大压小移、小压大移的口诀!请各位注意!!!


选修二部分

 一、晶体与非晶体

1.概念

(1)晶体:内部粒子(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里按一定规律呈周期性有序排列。如NaCl晶体、I2晶体等。

(2)非晶体:内部粒子(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里的排列呈现相对无序的分布状态。如橡胶、玻璃等。

2.获得晶体的途径 

3.晶体的特点

(2)各向异性:某些物理性质常常会表现出各向异性。

(3)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4)外形和内部质点排列的高度有序性。

4.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

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2)判定方法

①测熔点:晶体具有固定的熔、沸点,而非晶体则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②可靠方法: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二、晶胞

1.概念

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2.结构

习惯采用的晶胞都是平行六面体,晶体是由无数晶胞“无隙并置”而成。

(1)“无隙”:相邻晶胞之间没有任何间隙。

(2)“并置”:所有晶胞都是平行排列的,取向相同。

(3)所有晶胞的形状及其内部的原子种类、个数及几何排列是完全相同的。

3.晶胞中原子个数的计算——均摊法

晶胞中粒子数的计算

(1)平行六面体晶胞中不同位置的粒子数的计算(均摊法)

(2)非平行六面体晶胞中粒子视具体情况而定,如石墨晶胞每一层内碳原子排成六边形,其顶点(1个碳原子)被三个六边形共有三分之一粒子属于该六边形

分子晶体的概念与性质

1、分子晶体的概念

只含 分子 的晶体,或者分子间以 分子间作用力 结合形成的晶体叫分子晶体。

2.分子晶体中的粒子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3.常见的典型分子晶体

(1)所有 非金属氢化物 :如H2O、H2S、NH3、CH4、HX(卤化氢)等。

(2)部分 非金属单质 :如X2(卤素单质)、O2、H2、S8、P4、C60、稀有气体等。

(3)部分 非金属氧化物 :如CO2、SO2、NO2、P4O6、P4O10等。

(4)几乎所有的 酸 :如H2SO4、HNO3、H3PO4、H2SiO3等。

(5)绝大多数 有机物 :如苯、四氯化碳、乙醇、冰醋酸、蔗糖等。

4、分子晶体的物理性质

(1)分子晶体熔、沸点 较低 ,硬度 很小 。

(2)分子晶体不导电。

(3)分子晶体的溶解性一般符合“ 相似相溶 ”规律。

5、分子晶体的判断方法

(1)依据物质的类别判断

部分非金属单质、所有 非金属氢化物 、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几乎所有的酸、绝大多数有机物都是分子晶体。

(2)依据组成晶体的粒子及粒子间作用判断

组成分子晶体的微粒是分子,粒子间的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

(3)依据物质的性质判断

分子晶体的 硬度 小, 熔、沸点 低,在熔融状态或固体时均不导电。

6、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判断

(1)组成和结构相似,不含氢键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 大 ,范德华力越 强 ,熔、沸点越 高 ,如I2>Br2>Cl2>F2,HI>HBr>HCl。

(2)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接近),分子的极性越 大 ,熔、沸点越 高 ,如CH3OH>CH3CH3。

(3)含有分子间氢键的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反常升高,如H2O>H2Te>H2Se>H2S。

(4)对于有机物中的同分异构体,支链越 多 ,熔、沸点越 低 ,如CH3—CH2—CH2—CH2—CH3>>。

(5)烃、卤代烃、醇、醛、羧酸等有机物一般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 增加 ,熔、沸点 升高 ,如C2H6>CH4,C2H5Cl>CH3Cl,CH3COOH>HCOOH。


选修三

稀有气体简写

洪特规则(24Cr/29Cu)

半满/全满 稳定

半满全满

价电子排布式

元素周期律

半径是外面电子撑起来的


r↑金属性↑非金属性↓


非金属性→氧化稳定最高酸(HClO4酸性最强)


 N和Cl比较例外 HNO3<HClO4




r↓得电子能力强 失电子能力差→失去电子的能量就要多


(半径与得失电子的关系→爸妈离你远近与管你的程度)


存在例外(ⅡA>ⅢA Be>B ⅤA>ⅥA N>O)洪特规则  




电负性=得电子能力 


金属性电负性<1.7 非金属性>1.8




习题


能力越高越容易跑,电离最外层电子所需能量低


In+1>ln(同种物质)


能层越靠后越先失去


离子半径比较:先比电子层,在看质子数(质子数越小,半径越大 儿子越不争气,父母越强势)


相似→对角线原则 Li→Mg Be→Al B→Si


能量最低看谁排最稳定,最高看谁最飘


电子排布图=轨道表达式


P→哑铃/纺锤形 S→球形


不同物质跟电离In+1>In的不一样


全满的第一电离能>半满的


注意能层符号:K L M N(烤冷面) 不是spd


 




离子键=金➕非金 例外:NH₄Cl


共价键=非➕非 例外:AlCl₃ 同非异极


电子云 先成 再成π键




在ABn中,一搬中心无孤电子的是非极性分子 如CH4,而CH3F就不是


极肯定有极性键,非极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主要看中心有没有孤电子


单键可旋转


键能:释放的能量


键能越大,释放的能量越多,自身的能量就越少,越不容易发生反应,就越稳定


自身的能量越大,越容易发生反应,越不稳定


键长=筷子🥢 筷子越短越不容易掰断,键长越短分子越稳定


价层电子不包括π


价层电子对数=o键电子对数(ABn中的n)➕孤电子对数(½(A的最外层电子➖B成8e-对所需电子ps:注意✖️角标)


离子可以拆成两个


2+0直线形180°


3+0平面正三角形120°


2+1V形 SO₂ 有孤电子数,所以是2+1≠3


4+0正四面体形109°28


如果是CH₃F算出是4+0,那就是四面体≠正四面体


3+1 三角锥 NH3 有孤电子对数,所以是3+1


2+2 V形


价电子对数是几就有几个杂化


2→sp 3→sp₂ 4→sp₃




等电子原理


配位键=孤电子对➕空轨道形成的共价键


内界(不能电离)=中心原子(中心原子提供空轨道)➕配位体(提供孤电子对)




分子间作用力


范德华力→溶沸点 有氢键在比氢键小,没氢键比相对分子质量问题,从上到下


范小氢共(范德华力<氢键<共价键) 氢键:N O F


分子内↓ 分子间↑


相似相融


温度越高,溶解度越高除了Ca(OH)2


手性碳=连四个不同基团


无机含氧酸分子O越多,酸性越强




刷题(很抱歉我的电脑有问题无法截图)




答案是三角锥形,不能写三角锥细节注意




双聚分子→满足八电子稳定结构


配位数→离“Fe”最近的有几个就是几


不存在孤电子对就是“”键


晶格能→金➕非金(有例外)→阴阳离子间的吸引力


比大小看电荷数和半


分<离<原


极性越大,沸点越高,对称比不对称大


石墨熔沸点高于金刚石


合金的硬度比成分金大,但熔沸点比成分金低




键角大小比较→①杂化↓ 键角↑ (SiO₂和CO₂比较)


 →②孤电子↑ 键角↓ (CH4>NH3>H2O)


→③单双键 多键力量大,排出的角越大


→④电负性越大,靠的近,排力↑键角大


两种情况;


非金→金属


→指向接受孤电子对的原子(配位体→中心体)


↓ ↓


(提供孤电子) ↓


(提供空轨道,接受孤电子对)


内界(难电离)(右下角数是配位数)

中原子(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 Fe²⁺

位体(提供孤电子对数的分子or离子) X⁻

配位数≠配位键

外界(右下角数=电离数)容易电离

r越大,容易提供孤电子对 CN⁻ (C半径>N,提供孤电子)

渡金属提供空轨道的能力强

对称中间无极性

刷题

①没给图自己画

 在ABn中,A要连几个键

 =(A➕NB两者的族数)➖(A➕B 的最外层电子数

注意孤电子对数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A减外侧电子数,B不减)

3、大π键知识讲解+技巧练习技巧在..

有图就看图

②双键合计连多少个元素,m=多少

③根据元素相连最外层电子数剩几个来算,有单点算单点,没单点算一对点

ClO₂和SO₃特殊

Cl有孤电子对

单糖→葡萄糖、果糖

双糖→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水解形成单糖

多糖→淀粉(遇碘变蓝)、纤维素不是同分异构体→最终产物葡萄糖

葡萄糖〔C₆H₁₂O₆/CH2OH(CHOH)4CHO〕

-CHO→新制Cu(OH)2悬浊液→生成砖红色沉淀

→银氨溶液→银镜反

油脂〔高级脂肪酸→水解/皂化(在碱性条件下)和甘油〕

不饱和度高→液态→植物油

不饱和度低→固态→脂肪

蛋白质

蛋白酶→水解反应→氨基酸

浓硝酸(只和含苯环的蛋白质)→颜色反应(鉴别蛋白质(变黄)

灼烧→焦羽毛的气味(鉴别蛋白质)

强酸、强碱、重金属盐→变性

铵盐和Na2SO4等轻金属盐浓溶液→盐析

合成高分子材料

(1)高分子化合物(天然……和合成……)

蛋白质、纤维素、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2)聚合反应

加聚反应(百分百)碳碳双键

缩聚反应(有小分子脱落)

甲烷和烷烃

概念 最简单烃

2.甲烷

组成和结构(俗称/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构型)

表示方法(球棍模型/比例模型/结构式/键线式

化学性质

1.稳性

2.燃烧

3.Cl₂,光照发生取代反应,多步分解/受热分解

4.受热分解

3.烷烃

结构特点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习惯命名法

同分异构体→分子(C数、H数→不饱和度)相同结构不同

C,O,ᙁ

(苯邻间对三种、O不连双键三键)类型(碳链/官能团位置/官能团类别

甲基不连1号C,乙基不连2号C

同素异形体→同一种元素

同系物→结构相似元素相同,组成不同

乙烯(催熟剂/衡量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1.性质

(1)结构

(2)化学性质

双键三键

氧化性

加成反应(溴水/液溴/H₂//HCl/H₂O)

加聚反应

3)用途

制取

2.烯烃

C<5气态

顺反异构←双键C两边连不同基团

消耗氯气 品红验证SO₂

二氯代物→先数H找一氯代物,在此基础上找二氯代物(注意对称结构)

Na:-COOH、-OH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碳碳双键、苯环直接相连C上有H

(氧化反应)

不占ᙁ→-OH、-O-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碳碳双键

溴水褪色→双键 →加成反应

溴单质→强氧化性(-OH→-CHO→-COOH)

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没有饱和碳/苯+烯/烯+烯

共轭二烯烃→1,4加成 2,3成双→产物

酯化反应→-OH、-COOH

水解反应→-COOR

氧化反应→加O去H-CH₂OH+O₂→-CHO(脱掉CH₂中一个H,OH一个H)

还原反应→加H去O

取代反应试剂→NaOH,H₂O

ᙁ:双键1、三键2、环1、苯环4、-COOH 1 苯基 4

立体结构ᙁ=面数减1

分子式对错←ᙁ=C+1-½H O数

碳水化合物:有C有水

能溶于水官能团:-COOH、-CHO(可发生加成反应)、-OH COOH、-COOR→不发生加成

芳香族化合物→有苯环




组成结构(平面6+6/对角线4原子共线)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燃烧

取代(溴单质/硝化)

石油加工

苯不和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溴苯不溶于水

苯不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应,易萃取

侧链氧化

苯环直接相连的C上有H,都被氧化成苯甲酸

CrO₃+Ac₂O作氧化剂,产物为醛

MnO₂为氧化剂,产物为醛

溴水褪色(萃取)

能加成、取代

1.+Fe/Cl₂→Cl取代在苯环上

侧链卤代

2.+Cl/hv→Cl取代在甲基上

乙醇乙酸

乙醇

组成和结构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置换→缓慢进行

燃烧→实验

催化氧化→分两步(a上有多少H)

①Cu→CuO②CuO+CH₃CH₂OH→CH₃CHO)

KMnO₄/H⁺→CH₃COOH

乙酸

命名某酸某酯

脂化反应(可逆,浓H₂SO₄、顺序)

饱和Na₂CO₃作用

乙酸乙酯



选考有机化学陌生方程式

高聚物单体判断秒杀

先找环

头对头,尾对尾,头头成键,尾尾断

三键反方向

烯烃复分解反应方法:断烯重组

断开基团不一样,可能出现多种产物

成环


醛和酮

O带负电→要与带正电的连接

1.羰基的加成

与加氢氰酸(正负相连)

与醇加成(正负相连)→羰基保护法多步反应→2HOR₁(两个H和O形成H₂O,2个OR₁分别加在反应物上变成产物)

加金属有机化合物物(正负相连,带金属正价)

2羟醛缩合

一般反应→分两步〔先-OH加热〕

反应物1一个HO消失,与反应物2的a-H形成双键,再连上2剩余的(反应条件-OH和△)

反应物1-CHO(C连-OH,HO消失),再与反应物2的a-H相连,剩于照抄(反应条件-OH)

酮缩合反应(-OH)

同上

缩聚反应(H⁺)

苯酚和甲醛成键反应(脱了n-1个H₂O)

O带负电→要与带正电的连接

-COOH脱-OH,-OH脱H

-COOH脱-OH,-NH₂脱

脂交换

脂脱OR,醇脱H

芳香烃

傅克烷基反应(苯⁺R-卤代烃→苯连R)

傅克酰基反应

卤代烃被取代/C-O断开取

烯烃

1.卤化烃加成

不对称烯加成,H加在含H多的C上

有过氧化物,则H加在H少的C上(HBr)

2.硼氢化

生成反马氏加成醇

3.烯烃氧化热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断烯加氧,有氢变羧酸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涵盖所有)|长期更新|惊天逆转,高考逆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