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312心理学考研经验 | 初试成绩440+跨考北师大学硕

2022-06-07 15:38 作者:打工人心理学  | 我要投稿

备考咨询戳我呐

个人情况

某985天坑专业,跨考北师心理学学硕,初试440+分(专业课270+,英语一80+,政治70+)

选校心得

决定考研时就想要冲击北师学硕,一方面是向往北师的专业实力,希望为将来在心理学领域继续深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是想体验一线城市的生活,弥补高考没能去北京的遗憾。

但实际上,9月份临近报志愿时,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动摇过,担心自己一个三跨考生,是不是太不自量力,还了解了本校的心理学专业,认真考虑过报本校以求稳妥。

但最终,当我又一次走上那条走了无数遍的去图书馆的路,看着这座阴雨连绵的城市、早已熟悉的校园,我明白自己内心深处不愿留在这里,如果退而求其次,必将留下永远的遗憾。

心理学是我的梦想,为了将来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必须尽力为自己创造最好的条件,就算一战失利,再来一年也没什么可怕的,想想我们的一生这么长,用一两年时间换取此后几十年不同的人生,不也是很划算吗?最后还是报了北师,填完志愿反倒心安了。

专业课复习规划

我是2021年寒假正式开始备考的,此前只上过两门心理学公共选修课、自己看了几本相关书籍(也不是考研指定书目)。专业课学习顺序是《普心》、《实验》、《统计》、《测量》、《发心》、《教心》、《社心》

《普心》一定是最先学的;《实统测》是基本方法,也要尽早掌握,并且先啃下来硬骨头,后期会觉得压力小一点。也有的老师同学建议先学统计,但是我个人感觉经典实验和《普心》各章节一一对应,所以连在一起学,大家根据自己习惯就好。

第一轮学习(1月中旬-3月底)

先自己看课本(我用的MarginNote看书,可以勾画重点、摘录笔记做成脑图,所以没有单独的笔记本),看完一个章节就去听勤思对应的基础班课程在讲义上划重点记笔记(讲义将来可作为重要的背诵资料)。跨考生没什么基础,第一轮学习重在理解,没有刻意地背书、做题。

第二轮学习(4月初-6月底)

这段时间有学校课程和期末考试要应付,很难抽出整段时间,所以没有开始背书,而是把7本书和统计基础班课程又看了一遍,同时做优题库的习题

6月底抽出几天时间,看完了勤思的框架梳理课,填写《躬行笔记》。这一遍看书开始尝试记忆,每一章看完后默写思维导图,没想起来的知识点马上查缺补漏,最后效果就是头脑中基本形成框架,大致能说出每本书的逻辑、有几个板块,对知识点理解也更为深入了,不像第一遍学完,似懂非懂,好像什么也没记住。

第三轮学习(7-8月)

由于学校夏天太热、宿舍嘈杂无法入睡,选择了回家备考,开始第一遍背书。主要是背讲义,顺带复习之前听课的笔记,有不熟悉的知识点就回去翻课本。

每天专业课学习时间10小时左右,早上先快速过一遍前一天的内容,然后开始当天的背诵,睡前再尝试提取一遍,有遗忘的内容就立刻补上。每周末暂停一天,只复习前几天的内容或者刷题,不再背诵新的章节。

8月开始边背书边听强化班课程,拔高难度。背完《普心》大约用了半个月,《实验》和《统计》各10天,《测量》、《发心》、《教心》、《社心》每门课接近一周,总共正好2个月左右。

这是一个非常煎熬的过程,翻书马冬梅,合上书连马都想不起来,我也看了学长学姐的经验,大家都是背了忘、忘了背,所以第一遍背书不必要求太高、非要把所有内容都记住。

如果第二天早上发现,前一天的内容记不清了,我通常是多读几遍,不会花太多时间复习以至影响当天计划;我们可能都需要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节奏,在复习和向前赶进度之间找到平衡点。

第四轮学习(9月-10月初)

返校,第二遍背书。这次比暑假背书稍微轻松了一点,也不再对着讲义逐句背诵,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调整语序、重新划分层次、抓关键词。背书听课的同时开始刷历年真题,以选择题为主,毕竟大题还是写不出多少…

国庆节后到11月底,预备冲刺阶段,疯狂背书、刷题。

关于背书,这次不再完全按照7门课的顺序(所以也分不清究竟背了几轮),而是将知识点串联、重组:

《普心》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对应的实验一起背;

《能力》/《人格》和常用测验一起背;

《发心》和《教心》按照流派顺序一起背,例如那个令人头疼的建构主义,发展观和学习观放一起背可能稍好一点…

背诵材料方面,讲义、《默扎特手册》、勤思背诵营的资料、自己的错题和笔记、刷题时写不出来的大题…统统拿来背。

这些不同的资料其实相当于我们的语料库,最后我们呈现在试卷上的答案,可能自然而然地整合了不同的素材,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所以不必过于纠结不同资料的答案不完全一样。

关于刷题,市面上主流的习题册都可以拿来刷。选择题方面,主要是查缺补漏,没见过的知识点赶快记下来,因为312专业课考得非常细致,22年算是相当简单,21年和以前的试卷中,经常会有课本边边角角挖出来的知识点,甚至不是这7本参考教材上的内容,所以扩大知识面还是有必要的。

至于大题,背书背过2遍以后就可以开始试着写,一开始总会觉得很痛苦、提取不出来、不会组织语言、时间不够用…这时一定要坚持住,一方面,背不熟的地方就多复习,甚至把习题册的答案撕下来拿去背;另一方面,可以网购一些答题卡来练手,慢慢地就会找到考场上写答案的那种感觉,也可以顺带练习提高写字速度。


大约到了考前一个月,如果你的大题背得比较熟了,也适应了在答题卡上完整作答,那么就可以减少动笔写字的时间,以口头背诵为主,毕竟默写一道大题还是挺费时间的。


关于模考,总共有个3-5次就差不多了,既要通过模考掌握答题节奏,摸清自己哪门课、哪类题型容易失分,又要避免花费过多时间,影响复习进度。


可以考虑10月模考一次,11月2-3次,12月一次勤思的模拟卷质量很不错,难度稍微高于真题,万一成绩不理想也不必气馁~模考的目的就是调控复习计划,甚至可以说,暴露错误越多越好,这样正式考试时就不会踩坑啦。




此外,与考研无关的事能推就推吧。按照学校安排,我本来早该进实验室准备毕业论文,但是经过沟通争取到了导师的理解,延迟到初试以后再做实验,这对保证复习时间是至关重要的。

12月,全力冲刺阶段

这个时候就不用刷太多新题了,重点是把以前的错题吃透大题也不太需要动笔写了,直接背诵更节省时间~之前不熟悉的地方也翻出来继续背,扫清疑惑,不留“夹生饭”,避免侥幸心理,否则没复习的知识点正好考到就尴尬了

考场上紧张容易提取失败,比如我当时卡方检验的公式竟然忘了,赶紧先做别的题分散注意,幸好最终灵光一现想起来了…所以复习还是尽量做到所有知识点滚瓜烂熟,才能万无一失。

这里特地感谢勤思的各位老师!

超可爱的慧慧老师,实验的底层逻辑讲得清晰易懂,暑假的“7天实验设计特训营”也是干货满满;

气场强大的娜娜老师,能够把琐碎的知识点捋清脉络,听了框架梳理课以后,《社心》终于不是一团乱麻了;

统计王更不用说了,以前真是烦透了数学,但是王老师的统计课,完全可以顺利跟下来,慢慢理解以后,觉得统计也还挺有趣的!也感谢各位答疑老师、课程顾问老师默默地付出!感谢勤思一年多的陪伴!


公共课复习规划

政治:不必很早开始,反正学了总是要忘的(手动狗头)…我是8月开始听网课、一刷选择题,9-10月二刷选择题,11月中旬开始看时政,11月底到考前,疯狂刷各位主流老师的模拟卷,押题卷出来以后就疯狂背大题。

一开始每天1-2小时学政治就可以,当作专业课学累了休息一下;11月开始用时逐渐增加,到了考前一周,可能每天一半的时间都在背政治。

英语:我大学期间一直坚持背单词、读英语短文,所以有一定基础,六级600+,雅思8分。于是2021年上半年,一直是每天十几分钟佛系背单词。

8月才开始正式准备

8-9月把历年真题阅读刷完一遍(留下2-3套卷子,将来模拟用)

10月准备完型、新题型、翻译

11月准备作文,模考2-3次;

考前再背一些作文句式、固定搭配、押题词汇就可以了。

最后的寄语

考研这段路上,我们都会不断面临外界的阻力和内心的煎熬,能做的就是忍耐、坚持、合理调控情绪、适时释放压力。


312心理学考研经验 | 初试成绩440+跨考北师大学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