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医用细胞生物学重点章节知识点第七章

2022-07-08 13:54 作者:BUL-BOUS  | 我要投稿

  细胞骨架

一、细胞骨架的概念

细胞骨架纤维蛋白构成。

广义的细胞骨架包括:细胞核骨架、细胞质骨架、质膜骨架以及胞外基质。

狭义的细胞骨架包括:细胞质骨架(微管、微丝、中间丝)

1.细胞骨架构成多种细胞结构。

(1)微管:鞭毛纤毛、中心体、纺锤体

(2)微丝:微绒毛、收缩环、应力纤维、黏合斑、黏合带

(3)中间丝:桥粒、半桥粒 核纤层。

                                微管

微管由微管蛋白和微管结合蛋白组成,中空管状,与细胞器的定位和物质运输有关。

一、微管的组成与结构

1.微管蛋白

微管细胞骨架,由a、β两种球状蛋白形成的异二聚体,γ-管蛋白位于微管组织中心。

2.微管的结构

a/β-微管蛋白异二聚体纵向排列形成原纤丝,13根原纤丝合拢后形成微管管壁。每根原纤丝的一端均为a,另一端均为β,故微管具有极性。α端称为负极,β端称为正极。

3.微管的分类

(1)单微管:包括细胞质微管、纺锤体微管,不稳定,随时能够组装与去组装。

(2)二联体微管:包括鞭毛与纤毛的轴丝,结构稳定。

(3)三联体微管:包括中心粒/中心体、基粒/基体,结构稳定。

二、微管的组装与调控

微管的组装分为三个过程:

       成核期 管蛋白聚合成短的寡聚体核心——片状——微管

       聚合期 聚合速度大于解聚速度

       稳定期 聚合速度等于解聚速度(游离管蛋白达到临界浓度)

1.微管的体外组装  两个理论模型 踏车模型 非稳态动力学模型

以非稳态动力学模型为主,微管蛋白浓度和GTP是重要的调节物质。

管蛋白浓度高、GTP——微管聚合

管蛋白浓度低、GTP水解——微管解聚

2.微管的体内组装的起始点是微管组织中心

(1)微管组织中心

微管组织中心(MTOC)是指在活细胞内能够介导微管成核作用并使之延伸的结构。微管负极指向MTOC,正极背向MTOC。

细胞内并非所有微管都源于微管组织中心。

(2)微管的体内组装

微管组织中心外周无定形基质中含有γ-微管蛋白,形成γ-管蛋白环形复合体。游离的a/β-微管蛋白异二聚体有序添加到 γ-微管蛋白达到环形结构中,y-微管蛋白只与异二聚体a端结合。α端为负极,组装较慢。β端为正极,组装较快。

3.微管组装的调控

(1)底物浓度 当结合GTP的微管蛋白亚基浓度较高时,稳定延长。

当结合GTP的微管蛋白亚基浓度过高时,会与核糖体结合,导致翻译微管蛋白的mRNA降解。

当结合GTP的微管蛋白亚基浓度较低时,变短。 


踏车模型是指,由于微管两端极性不同,当系统中底物浓度接近临界浓度时,同一根微管上,正极组装延长,负极去组装缩短,当延长速度与缩短速度相同时,微管长度保持不变。

(2)温度 

(3)特异性药物

①秋水仙素、长春新碱抑制微管装配。

②紫杉醇:抑制微管去组装,但不影响微管的组装。

三、微管的功能

1、维持细胞形态;介导细胞器的分布与定位。

2.物质运输或膜泡运输。

3.构成细胞特化结构:鞭毛与纤毛和构成纺锤体。 

                                   微丝

一、微丝的组成与结构

1.微丝的概念

微丝又称肌动蛋白丝,由肌动蛋白单体聚合而成,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

3.微丝的极性

微丝中每个肌动蛋白的裂口都朝向同一侧,使微丝整体上体现极性。裂口端为负极,背向裂口端为正极。

二、微丝的组装与调控

1.微丝的组装

(1)成核反应:由成核蛋白 Arp2、Arp3 构成微丝起始复合物,介导微丝开始组装。肌动蛋白与起始复合物结合,形成可供组装的寡聚体。

(2)延伸反应:肌动蛋白具有ATP酶活性,G-actin-ATP与寡聚体末端结合,水解 ATP,从而介导微丝延长。正极组装速度快于负极,新的单体多添加于正极。

当微丝组装至一定程度时,G-actin 浓度下降,组装速率不断下降,组装与去组装达到平衡,微丝延伸进入稳定期。

微丝的组装亦具有踏车行为。

2.微丝组装的调控

(1)离子浓度

Ca2+,而Na+、K+浓度较低时,去组装。

Mg2、ATP,而Na+、K+浓度较高时,组装。

(2)底物浓度

当G-actin-ATP浓度较高时,使微丝稳定延长。

当G-actin-ATP到达临界浓度时,微丝组装与去组装达到平衡。

当G-actin-ATP浓度较低时,使微丝倾向于去组装。

(3)特异性药物

①细胞松弛素B抑制微丝组装,但不影响微丝去组装。

②鬼笔环肽抑制其去组装。 

(4)微丝结合蛋白(非马达蛋白)

三、微丝的功能

1.构成细胞支架并维持细胞形态。

2.细胞运动。

3.有丝分裂。

4.肌肉收缩

5、物质运输、信号传递。


                                     中间丝

1.中间丝的概念

中间丝是指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中的一类细胞骨架,直径介于微管与微丝之间,其稳定性远远高于微管与微丝,分布具有组织特异性(通过中间丝鉴定癌细胞或肿瘤组织的来源。)。中空。

中间丝是并非所有真核细胞都存在的细胞骨架。

二、中间丝的组装

中间丝的组装无需ATP或GTP供能。

1.中间丝的组装过程

两个单体高度保守的杆状a螺旋区以平行排列的方式形成双股螺旋二聚体,分为N、C端,有极性。

两个二聚体反向平行,以半交错的形式形成四聚体,无极性。

四聚体是中间丝组装的基本单位,经由纵向与侧向的相互作用,构成中间丝。

三、中间丝的功能

1.中间丝内连细胞核形成核纤层,外接质膜并与胞外基质相连,维持细胞的稳定。

2.物质运输。

3.细胞分裂 

4.形成桥连、半桥粒。


医用细胞生物学重点章节知识点第七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