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hadas Tea&Tone2 Pro,方寸间可得的好声音
最近这段时间,我陷入到了“空间焦虑”中。
别想太多,不是说我疲于交际需要更多的个人空间,对于常年独居且能够乐在其中的我来说,最大的幸福感就来自于总是能够专注投入地工作或者玩乐。让我感到焦虑的,就是物理意义上的空间紧张。自从把几乎全部精力投入Woodenears以后,原本对我来说姑且还算够用的40平公寓逐渐被各种送测产品包装填充,如今已经无处落脚了,至少在工作室装修完毕以前我家就还得保持这么个近似仓库的状态,一向把桌面整洁看得比脸面还重要的我也开始忍受包装在桌面肆意堆叠,什么音箱什么台机统统撤换下去吃灰,上一次听HD650用的还是ROG那个发光耳机架的3.5mm接口,效果你们可以想象。
居家如此,在外也好不到哪里去。出门工作要拎着相机、充电宝、若干部手机以及iPad Pro、声卡、人工耳等等等等一堆足以让双臂疼到第二天的东西。还保有那么一点耳机玩家骄傲的我仍然想方设法地把播放器塞进了口袋,但它无疑是个负担。
正在我犹豫是继续死磕还是彻底摆烂无脑TWS的时候,Khadas的两件小玩意儿,缓解了我的精神内耗。
先说这个Tea。Tea的厚度仅有6mm多,整机70来克重,支持磁吸,也就比MagSafe卡包厚点,比起那些磁吸充电宝要轻薄太多,贴在手机背面对日常使用的影响较小。Tea的设计我是很喜欢的,不显厚重,做工细致,磨砂玻璃面板提供了足够好的抗污性能,内置1160mAh电池节省了5G时代宝贵的手机电量——什么你买了某新款4G手机,当我没说好了。非要挑个毛病出来的话就是只提供了3.5mm接口,当然真要是塞个4.4mm平衡母座进去整个产品都会因为厚度暴涨而失去吸引力。


其实在1000-2000元这个价位段上,Tea的指标并不是最好的,那些塞了CS43198/43131甚至一次塞两片的小尾巴做到比搭载ES9281AC Pro的Tea更强的指标并不是难事。但说实话我并不是很乐意在路上用那类产品,它们悬在手机下面实在是太累赘,实际占用的空间反而更大,高规格DAC意味的高功耗加上没有自带电池还要消耗手机电量,更别提那个小小的铝匣会有多热了。Tea完全没有这种烦恼,既不会甩来甩去也不会吃手机电量更不会显著发热。
如果你用有线耳机玩手游或者是横屏看视频,那么Tea相比小尾巴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它可以蓝牙连接,如此一来就不存在USB线插头卡手的问题——至于耳机插头怎么办,只需要把Tea旋转90度即可,让耳机线从手机侧面垂下来。
其实严格来说,Tea是与小尾巴形态截然不同的产品。小尾巴这类玩意儿,是顺着当年苹果在iPhone 7取消耳机孔同时推出的那条转接线的思路,塞更高规格的硬件进去做加法得到的东西。而Tea更像是传统便携解码耳放体积做减法而来,再用时下流行的磁吸设计取代捆绑带/魔术贴,可以认为便携解码耳放产品的形态终于走到了进化的终点。

或者我们再换个思路:你也可以认为Tea是类似HiFi DAP中“耳放卡”/DAC模块一类的东西,而手机则对应DAP的本体,提供操作界面、数据存储和电池——但手机的交互体验无疑远远好于这些用着入门芯片和库存屏幕还不能用移动网络的玩意儿就是了。也许Tea会启发DAP厂商推出更多形态类似的产品,逐步吃掉一部分DAP市场的份额。
讲这么多Tea如何好用、形态如何优越并不代表它音质不行——虽然单片ES9281AC Pro的指标确实不会像双CS43198的小尾巴那样出彩,但它与竞品们的指标差异也是很难被感知的程度,而且Tea的调音是相当自然平衡的路数,并没有明显的音染存在,能够忠实地展现耳机原本的音色特点,其驱动力也足以应付各种耳塞,不存在明显的动态疲软或音色生涩糙碎的情况,耳机与音乐搭配方面几乎没什么需要顾忌的类型。非要推荐的话,我最常搭配的是Softears Twilight这种本身音色就足够自然均衡的耳机,录音好就好听,录音差就难听所以不听,不用想那么多有的没的。

然后聊一聊Tone2 Pro。相比几乎找不出任何缺点的Tea,我对Tone2 Pro的评价要割裂很多。尽管这是台桌面解码耳放,Tone2 Pro的面积实际上比Tea还小一点,也就巴掌大的样子,却塞进了3.5mm单端与4.4mm平衡输出、USB-C、I2S和同轴输入,以及RCA输出。

最重要的是Tone2 Pro的体积会让人很容易错过它的声音水准。我主要用它驱动HD650,音色的扎实与鲜活感还有充盈的动态都令我相当满意,风格上还是平衡自然鲜少音染的路子,耳机搭配和音乐选择都很随意,驱动耳塞也没有粗糙刺激的过推感。不到两千块买一台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机器声音也未见得能比它强——音色大概率还不如它阳间。就声价比角度来说,我对Tone2 Pro非常满意,无论听歌还是干活儿审片用都是极好的。
但是这东西用起来吧,就是另一回事了。因为体积实在太小,容不下太多按键,Tone2 Pro所有操作都依靠这个既能转也能按的二维滚轮实现——无数实例证明当你尝试让一个滚轮能够同时具备点击功能,那它大概率会翻车。Tone2 Pro的滚轮无论旋转还是按压的阻尼感都必须给差评,本来这机器就很轻很小了,偏偏操作滚轮需要大力出奇迹,操作的时候必须压着点本体才行。而且Khadas还给Tone2 Pro做了极丰富的功能,音量调节增益调节输入切换滤波切换音轨切换格式显示一应俱全,光说明书就占了四页,显得非常理工直男,而所有这些都靠滚轮操作并通过它下面的RGB灯辨识,实际上你根本记不住这么多复杂的功能组合,只能记住两三样常用功能,其它时候免不了要翻说明书。如果Khadas做个桌面应用出来,它用起来会方便很多。

当然难用并不能阻止我推荐它,毕竟用如此小巧的体积实现了我需要的音质水准,对桌面空间的需求降到了最低,甚至可以贴在机箱上显示器后面,声价比也无可挑剔。难用就难用了吧,权当它没那么多杂七杂八的功能好了,设置完一次之后这个滚轮我就只用来调音量了。如果你对体积和发热的要求相对宽裕,还可以考虑把Tone2 Pro连接到手机或平板上当作超级大尾巴来用,声音比寻常小尾巴明显好一截,那个相当迟钝、音量步进幅度很小的滚轮也完全不需要担心口袋里误触的情况。

能提供足够出色的音质表现,同时尽量压缩体积减少空间需求,在我看来就是Khadas这两台小解码耳放的核心卖点——。与此同时它们也相当百搭,对不同类型的耳机与音乐基本来者不拒,娱乐生产力两不误。如果你也有着严苛的体积要求,同时又不愿意在音质上做妥协,那么Khadas这两件小东西,可以让你用相对并不多的预算同时搭建好便携和桌面的甜品级HiFi系统。
我的空间焦虑被Khadas治好了,终于又能专注地为贫穷焦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