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活动预告 | 科学家创制“可终生自发光”植物,夜幕下的梦幻世界来啦
你见过什么生物会发光?最常见的一定就是萤火虫,如果是在山谷里,一闪一闪发光的萤火虫围绕着你盘旋,就仿佛身处仙境般一样。
深海也比想象中要明亮,在暗无边界的深海中有90%的生物都会发光,它们形态各异,有的长得像哈密瓜,有的像飞碟……
那么,你见过会发光的植物吗?
有人说,我们见过呀,像“夜皇后”、“灯笼树”等都会发光。是的,自然界中的确存在可以发光的植物,但它们并不是真正的自主发光。
全球会自主发光的生物有700多种,其中有动物、微生物和真菌,唯独没有植物。
“可终生自发光”的植物来啦
科学家利用植物基因组编写技术进行实验探索,让蝴蝶兰、番茄等发出肉眼可见光。

假设将绿色低碳的植物自发光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比如道路两边的树木到了夜晚发出亮光,为行人指引前行的道路;比如足球场上种满会发光的草,夜晚不用灯光照亮,可以照常踢球,这听起来就像是夜幕下的一个梦幻世界。
3月1日听科学家讲神奇植物
想知道“植物终生自发光”是怎么做到的?本期“国库云课堂”邀请到了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带大家一起探索植物自发光的奥秘。
自发光植物科学研究使用了什么技术?它们在光亮环境和暗光环境下都呈现什么状态?跟随直播镜头走进实验室,一睹自发光植物的光彩!
2023年3月1日
16:00-17:00
锁定“国库云课堂”频道,约定你!

大咖揭秘神奇植物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博士,研究员,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博士,美国Salk生物学研究所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干细胞及基因编辑技术、以及单细胞、时空组学。累计发表SCI论文48篇,其中一作(含共同)8篇,通讯作者(含共同)15篇,申请专利27项。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主任科学家
博士,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数字化地球研究所主任科学家。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盐田区“梧桐凤凰”人才。研究方向包括植物时空组学、合成基因组学、基因组编写等领域,致力于植物基因组“读”、“写”前沿技术的研发及贯穿应用。相关成果已发表SCI论文4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数字化地球研究所发光植物研发技术骨干:王晓娟(左)、陈立川(右)
观看方式
扫码关注“深圳国家基因库”
点击底边栏【直播入口】-最新科普,到达直播间

* 在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的大力指导与支持下,本次活动由深圳国家基因库、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同时感谢深圳市盐田区梅沙双语学校对本次活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