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关于投射那些事
早上起来,今天的写作内容是什么?首先想到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最初学习的时候快速复习,定期回看,学到的东西永远不会忘记。
这篇文章来复习一下投射分析的理论。首先是原理,投射性测验背后的机理都是一致的,都是“变无意识为有意识”。

如何理解一个人呢?梁宁老师说你想了解一个人,就要看他的恐惧和愤怒,看他的情绪指向哪里。这大概就是一个人的底层操作系统。
了解了这些,再去看一个人,对他会有更深的理解。一个人会为什么愉悦?因什么不爽?屡次出现,这大概率就是他的命运。
一个人的情绪与变化,有时是可见的,有时是不可见的,这里主要说不可见的。了解那些暗理性,了解并看见那些控制我们的潜意识。
把这些从无意识变成了有意识。今天晚上看到了一部剧,叫《夫妻的世界》,女主角发现了,一起生活了16年,共有一个孩子,平时表现非常恩爱的丈夫出轨了。
感觉非常愤怒,拿起了剪刀,一步步的走向了渣男。准备和他一起同归于尽,脑子出现了把剪刀一下扎进对方心脏的感觉。
这时候耳边突然出现,儿子叫妈妈的声音。把她从情绪和行动,把她一下从眼下的行动中唤醒,放弃了杀人的行动。
我觉得,这是一次投射,她把自己内心的想法投射在外部世界,一次很好的,变无意识为有意识的行动。
投射性测验可以有多种使用方法,而且彼此可以互相渗透。一切的方法适用于一切的场景。

方法是通的,洞察分析技术可以用到投射测验,沟通交流技术也可以用到投射测验。
不同的分析方式是互补的,多元的,可以让人看到更多。多练习,多实践,这样才能让自己在咨询中有更好的表现。
目的,重在交流而非解释,否则会陷入对号入座的困局。对投射测验来说,结果评分解释这些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过程中给对方带来了什么启发。
辅助他更好的了解自己,通过测试看见自己的内心,心理咨询认为,看见是疗愈的开始。
投射性测验是为了寻求共识,而非单向的解析。在投射分析里看见共识,看见性格中的积极部分,那些真实的展露比解析更重要,因为解析很有可能是自己的咨询师的投射。
我有个观察发现,甲说了一件事情,乙立马附和,你这个事情大概是因为什么。甲否定说不,我不是因为这个,我跟他们都不一样。
当我给一件事情下定论,就会快速被打脸。所以现实告诉我,更多的聊过程,而不要求立马下定论,说一定是这样的呀。
投射性测验的解释,应该令人信服,而非给人牵强附会、强加于人的感觉。

作为咨询师,要修理科,比如逻辑学,博弈论,最好还懂点人类的演化和进程,然后这样分析一个人,分析一件事时会更可靠。
不漫天跑火车,说的尽量可靠,更令人信服,而不是强加于人牵强附会。更好观察总结分析能力,而不是猜测杜撰写小说的能力。
任何一种投射性测验,都具有探索性,独特性,趣味性,互动性,暗示性的特点。
投射测验是有意思有趣的,探索心理的活动,不要把它玩成一个枯燥乏味无聊的活动。要增加趣味性,让彼此开心,变成个有意思的。
既然投射性测验无法建立起信度和效度,那么投射性测验的重点就不应该解释评分上,而应该在交流活动上。
观点来自《心理咨询基本功技术》谢谢你的欣赏,欢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