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8.6 广州话剧艺术中心《玩偶之家》repo
场次:8.6 座位:7排4座
写在前面:
·写得更加没上次好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可能有和各位观点不同的地方,欢迎大家秉承求同存异的原则来友好交流
·原著党视角,有大量现场版和原著对比的内容
·提及其它剧/书真的没有拉踩的意思!求各位轻点喷!
·兴奋到语言系统崩了,所以写得很疯,真的很疯!
是的,今年第三篇剧评。写剧评这事果然只有0次和无数次啊。 但是在看这部剧之前,我就知道我一定会写剧评,毕竟《玩偶之家》是我曾经许过愿的剧啊,我不写怎么对得起我半年的等待与这一刻的梦想成真啊,更何况它真的一点也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啊! 我在大约两年前读到了《玩偶之家》这部作品。我那时突然想到了入手这本书,和当年12年的我突然疯了似地想读《哈姆雷特》如出一辙。一个读久了莎翁戏剧的人在读到这种小巧精炼的作品时,尤其感到一种强烈的冲击,易卜生极具预见性的思想与高超的人物塑造功力实在让我深深折服。(同时我想起我似乎曾经在报纸上瞥见广话版《玩偶之家》首演的消息……我当时为什么就没想到去看呢?)于是两年过去,我见证这部作品登上了高中课本,在曾经的剧评末尾随手许下了一个愿望,接着看到了开票的消息……愿望成真了。 没有厚重的幕布,五彩斑斓的街景就矗立在舞台上,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原著里所有场景都发生在一方小小的会客厅里,而现场版拓宽了表演的场景,整个家,乃至于外景都成为了舞台。最耐人寻味的是娜拉与柯洛克斯泰的对峙都(部分或全部)移到了街上,其中有一点细节:第一次对峙娜拉还能声色俱厉地驳斥对方,此时娜拉上身还穿着一件外套,然而第二次娜拉占下风时,她穿着单薄的衣衫,谈话间还不时搓一搓双臂取暖,实在是一个巧妙的处理(柯洛克斯泰最后推一下信箱口那个动作让我意外地觉得很潇洒)。另一个很有意思的处理是圣诞夜时大家都背向观众默默祈祷,唯有娜拉面向观众坐着,惴惴不安的神色在冷白的灯光下清晰可见。赞美诗的歌声渲染出的圣洁与平静,对比角色的紧张与焦虑,即便原著并未如此创作,还是让人叫绝。 屋子里的陈设和我读原著时想象的几乎一样啊!(有一把扶手椅看着好像怪眼熟的,似乎在另外的某部剧里是个颇为重要的道具?哈哈)这次的道具又毫无悬念的全是真家伙,除了永远都是真身出镜的蜡烛,还有饼干、火柴、雪茄……(点火柴的时候台下隐隐传来惊叹声……)就是不知道杯子里的茶是不是真的,毕竟上次《牛虻》的酒可是真喝的啊! 这次的人物塑造我真的太太太太太喜欢了!!!尤其阮克医生那些很体现人物性格的小动作实在太可爱了,那个下意识检查身体的职业病(?)情节算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改编了,一下就把人物形象体现出来了(笑)以及和娜拉的对手戏,那个正经认真的劲儿真的让人特别印象深刻,还有那句“你该顺着她!”……想起另一部剧里的一句词“家庭和谐的守护神”……但是看到他面色凝重地窝在扶手椅当中,再想到后面的刀子就超级痛苦啊……很多文艺作品里最可爱的角色总是最早去世,对于读者来说是何其痛苦啊……然而那些角色想来也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才选择用最大的善意与最可爱的面目对待自己身边的每个人吧(哭)以及柯洛克斯泰,总觉得那根手杖特别适合这个角色,有意无意地加重了他身上那种阴郁的气息……我一定是《牛虻》看多了吧……但是角色行走时手杖在舞台上敲出的那种低沉的声音的确能渲染一种微妙的危险气息。娜拉最后穿着一件干练的外套发出那些惊动了一代代观众的坦白,这一幕特别有力量,给我的冲击甚至超过了读原著时的震撼。最后娜拉重重地关上门,走到街灯下,在纷飞的大雪中取出一块杏仁甜饼干吃了下去,随即笑着转过头,抬手去接住飘落的雪片。或许那块饼干的味道就是自由的滋味吧……用娜拉在家中只能偷吃、离开家就能大快朵颐的饼干象征自由,忍不住让人联想到《麦克白》里用一块白手帕象征马尔康在戏中戏里的“玩世不恭”,真的都是巧思啊。 此处顺带讨论一下本剧自初创以来都最受争议的部分:结局。娜拉出走这个结局合理吗?很多名家(包括我最敬仰的作家之一——鲁迅先生在内)都指出过,在当时的环境下,娜拉出走后很难维持自己的生活。先生写下的小说《伤逝》,或许也是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知是不是巧合,与易卜生同时代的俄国文学巨匠托翁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同样挣脱了自己原本的家庭,追寻自己心中的爱情与自由。不过,鲁迅先生笔下的子君,和托翁刻画的安娜,最终的结局都十分相似:回到家中,最后受不了家中压抑的氛围而死去。娜拉或许能够闯出一番事业,但是在那样的时代,她更可能的结局想来和子君与安娜相差无几。但是《玩偶之家》本身是一部具有强烈警世意义的戏剧作品,除了要像小说一样将社会的丑恶层层剥开,还需要有激励人们去行动和改变的号召力。为了达到这种号召力,剧作的主人公娜拉必须要有反抗的精神,也必须作出反抗的行动,而“出走”正是放在本剧中最为合理的行动。出走固然九死一生,但是继续留在这个傀儡剧场般的家中就好吗?谁能保证娜拉留在家中,就不会像子君和安娜一样郁郁而终呢?哪怕只有一线改变现状的机会,也要紧紧抓住,这是本剧想给我们传达的另一种东西。文学作品取材自现实,但绝不是完全等同于现实,易卜生毕竟选择了在此处停笔,无论对娜拉出走这个结局人们有多少种解读和褒贬,都无损《玩偶之家》作为不朽经典的地位,比拿皇的炮声还响亮的关门声,仍然会回荡在每一位读者和观众的心中。 另,不知是不是因为演员少,所以谢幕特别言简意赅。
和《复活》的谢幕有异曲同工之妙(划掉)
比起上次的《牛虻》,这回《玩偶之家》的演后谈真的有意思好多啊哈哈哈哈哈(甚至连演员出场都设了一个小彩蛋,剧组太会了)而且全员出场啊!
果然胜在了人少(划掉)
这回终于鼓起勇气抢了提问机会,我这个不善言辞的小子竟然也成功当了一回显眼包(谢谢我那两位
损友【划掉】
兄弟撺掇我举手)但是为什么我提前脑内演练过几百遍一拿到话筒还是会紧张啊……为什么我提的问题竟然还是上课听来的啊……比起别人的提问我的怎么这么傻啊……主创老师们竟然还很认真地回答了……我……(词穷)不过能听到主创老师们的回答真的好开心!还成功到手了一本全员签名版的场刊!已经幸福到晕倒了呜哇(可是为什么墨水竟然会把内页粘在一起啊,哭)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还穿着戏服,感觉演员老师们都还是处在角色的状态里,一举一动放到角色身上都完全不违和……大家的小互动都好可爱啊!
表白可爱的主创老师们!
总而言之《玩偶之家》这部剧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惊喜啊(果然可以永远相信广话的名著系列)感谢这部剧给我的8月带来了一个美好的开始(有点想加场噻……可是要考试了……可怜的高三狗)希望九月份还有机会溜回来hhhhh 题外话: ·今天来观剧的时候特别狼狈……因为我的两位兄弟都来晚了,走进剧院那一刻刚好开场……不过结果好,一切都好! ·人生第一次蹲sd竟然是在广话,轮到刚刚被撺掇完的我撺掇兄弟们去要签名了哈哈哈哈哈哈(我就知道那支金色的笔没白带)过程十分精彩……恭喜某人成功被谷老师认出来哈哈哈哈以及另一位在和张老师要签名的时候直接兴奋到疯了还要我来强行冷静(我简直看热闹不嫌事大……) ·于是又开始数着日子等下一次看戏了……悄悄许愿一波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复排的《俄狄浦斯王》,感觉我离集齐名著系列所有作品的日子不远了…… ·为什么这次的repo写得这么深井冰……一看就是需要查询精神状态的人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