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去年我高考

2023-06-24 20:30 作者:平原上的一棵树  | 我要投稿

本来不是很想写的,尤其考虑到还有很多正经事请没有做,期末周也尚未完全结束(“还不可以休息哦!”),再加上我本身也处于划水中,还是会对产出文字这种需要动脑子的事产生一点点抗拒的。

但毕竟明天北京高考就出分了,朋友圈里又有几位恰好今年高考的同学,也难免会产生疑问:我去年是怎么过来的?

高考的这段经历,我记得很清楚。出分的那天早上,在半梦半醒的时候,我梦见自己坐在电脑前查分,一查570多,心里平静如水。而后,抱着侥幸心理想着排名能不能进前1万,结果对了一下一分一段表,发现还差点。总的来说,心情就是毫无波澜:我很清楚自己什么水平,也很清楚自己没有在高三的时候把命搭上往死里学。你要问我觉得满意吗?我会告诉你谈不上,但足够让人接受。你要不甘心,还问我觉不觉得遗憾?我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你不遗憾,再努力,我可能真的喘不上气来了。

很有意思的是,最后我高考的分数真就是570多,排名和我梦里的也大差不差。因为事先在梦里“走过一遭”,心情自然也差不多。而后,就是选择性与老师汇报,与同学互相交流,选专业、选学校这些了——这段时光没什么特别的。

看上去好像高考结束了,按理来说这件事应该也像生命中其他许多事情一样,这就算完了,回忆起来也只会说上一句“好吧我经历过,然后呢?”,随后也说不出什么然后。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在无形中塑造每一个个体视角下的世界的形状,但我们尚不知情。这是一个很难说清的事——当一些东西成为了“日常”后,我们便不会觉得这有什么的,尽管有些时候这确实很有所谓。

对于我来说,高考这段经历没能让我学会坚韧,也没给我带来什么能力上的巨大提升,要让我现在回忆,首先想起来的也不是具体的分数。我会率先想到,那个“预测”到分数的梦:我在无意间为高中三年定性了:我终于认识了自己。这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而后才是那些乱七八糟的“收获”。

在繁复的日常中,一些小小的火苗再也无法被忽视。一开始只是在走神时飘忽而过的想法,下了课就忘了。但不间断地,类似的想法不断产生,在脑海中尖啸,思维总是无意识地飘向我尚且不能掌握的深处,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呼之欲出。此刻应当感谢大数据:在这样关键的时刻,它给我带来了数个我所急需的公众号,尽管大多只是在呈现事实——但也足够了。

高考前的微信收藏截图

我永远不会说感谢疲累的高三,但也正是在几近疯狂的日子里,我也才意识到,有些想法即使在最为艰难的时候依旧会按时出现,一些思考过程竟成了缓解疲惫的最佳解药。出于生存的本能,我如饥似渴地思考。

尽管如此,有些问题就是注定无法被自己回答——这涉及彼时(也是现在)我尚且没能获悉的信息。所以,最终只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问题:如何判断广义的好与坏?

与语文老师交流后,对交流内容进行整理的便签纸

对于这个问题,真的有太多触发点:“生逢其时”还是“安分随时”?权威是否可以拥有定义权?我们是否拥有定义权,又该怎样制定标准?

简单地罗列这些“触发点”是无意义的,每个人的也不一样。正是在日复一日般的打磨中,触发点越来越多、越来越清晰,而后发现居然每一个小小的点都能让人产生类似的疑问与思考。一些有光亮的问题得以留下,而我做到的只是抓住它。

我相信在世界上,理解问题的角度有很多,我只是在恰当的时候抓到了最适合我理解世界的思考角度。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我是怎么过来的?大概就是靠这些问题与思考驱动的吧。在这一过程中,我认识到了高中生的局限性,并为之后的几年生命找到了一个短暂的意义:上大学是为了寻求答案的。

我想,寻求到生命的意义(尽管只是短暂地),会比一串被量化数字更有价值一些。

明天太阳升起后,北京高考便会放榜。仍祝愿每位同学都能得偿所愿——如果你真的有愿望的话。这才是最重要的。


去年我高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