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飞书抢摊在线办公,到底谁来服务谁?

2021-05-29 20:10 作者:智瑾财经  | 我要投稿


来源:数科社

作者:胡八一

最近一段时间,字节跳动成了中国互联网企业新闻热度居高的企业之一。

先是张一鸣出人意料发布了一个退休声明,把自己的好朋友和创业伙伴梁汝波推到台前;接下来这家几乎是全国最大的互联网独角兽企业,启动了一项针对现任和前任员工的股票回购计划;此外,知名游戏公司沐瞳科技宣布被字节跳动旗下游戏业务品牌朝夕光年全资收购,将融合字节在海外的运营经验共同开拓全球游戏市场......

短短7天时间,来字节跳动新闻动态个个值得用“重大”形容。

值得一提的是,新任董事长兼CEO梁汝波不久前借源码资本“2021码会创业者年会”发表主题演讲《保持伸展,避免僵化》,将自己带领字节跳动发展的理念,做了一个清晰的展示。

梁汝波称,字节跳动针对遍布全球200多个城市,近10万员工的管理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包括:一,建立基本的管理制度来保证管理效率;二,重视文化建设、理念对齐,多增加共识,少细化规则;三,通过工具系统保障管理动作落地,并善用数据来辅助更好的决策;四,最终还是要让管理者对管理决策负责,来保证管理有效性。

其中他特意提出了字节跳动大力推广的在线协同软件——飞书,认为“飞书”为字节跳动全球化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就在大老板发声之后三天,“2021春季飞书未来无限大会”正式举办。

在此次活动中字节跳动正式发布了飞书4.0版本,并围绕“人、目标、信息”的组织三要素,带来了例如飞书知识库、飞书绩效、飞书招聘等多款新品。 

对此,字节跳动副总裁谢欣表示,飞书承载了字节跳动以及众多优秀企业的管理最佳实践,不仅提升效率,更是为提升组织而打造的工具,并将在知识经济时代帮助企业成为更有竞争力的组织。 

有意思的是,2016年飞书还在字节跳动成为一个立项的讨论对象的时候,梁汝波就是这个项目小组的负责人。 

有人认为,在字节跳动体系中,飞书终于迎来了大力发展的机遇。

然而,从发布会现场飞书发布的产品和市场表现来看,飞书离成熟、大力发展还有很远的距离,甚至连商业模式都没有搞清楚。

这对于一个正在标榜创新的产品来说,很可怕。

飞书的4.0时代

这次发表的4.0版本,可以看作是飞书功能上的一个分水岭。

相比于上一个“π版本”仅能覆盖办公场景,4.0版本推出的飞书知识库、飞书招聘、飞书绩效等多款产品,试图将目光聚焦于组织管理的新领域。

这也是字节跳动副总裁谢欣对外用“飞书不仅是提升效率的工具,更是为提升组织而打造的工具”来表示飞书4.0版本变化的原因。

实际上,这一个版本与以往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曾经飞书独立出去的很多功能,现在又一一捡了回来。

一般情况下,协同办公软件如若想要涉足新的领域,通常会开放API接入第三方产品。此种路径下,往往会出现第三方产品和原平台协调度不够,不能做到深度打通的问题,最后导致用户在使用产品时需要多次跳转界面,系统内部卡顿严重,反而成为失分点。 

与上述路径不同的是,上一代飞书采取自己开发的产品投入使用,来帮助用户找到一站式解决方案。但是,新推出的招聘、绩效等企业服务产品均归属于HCM领域,而SaaS细分赛道堪比红海,不同场景下有着满足不同需求的细分产品。 

问题是,企业的需求越来越多,飞书却仅仅依靠自己的实力不能全部满足,因此在2019年后半年,飞书开始了自己的转型。 

据不完全统计,短短2年间,飞书就对近10个创投项目投入巨资,希望这些对标行业标杆应用的产品能弥补上飞书所获缺的专业和高效。 

其中的朝夕日历、石墨文档、坚果云、蓝猫微会等分别对应飞书日历、在线文档、云盘、视频会议等飞书着重加强的功能。 

可以说,当时的飞书正在慢慢独自发展多个子产品,不急于将所有的产品功能 all in,而是选择用单一产品从各个维度切入企业不同层次的需求。 

在当时的团队看来,通过自己研发或是收购市面上已有起色的产品,再加以改良,一步步吃掉同类型产品的市场份额,或许才是飞书未来发展的正确道路。 

但4.0时代不一样了,飞书这一次把很多撒出去的功能又收了回来。 

比如,此前独立出来的飞书文档推出了思维笔记、多维表格、双向链接三个新功能,更方便用户在界面内操作,实时同步到主产品“飞书”内。今年4.0版本中的“飞书绩效”脱胎于字节跳动内部使用四年的“360环评”,相关产品也预计在今年9月独立上线。 

不过,飞书的这一套操作存在一些额外的嫌疑——飞书中的一些功能在美国区域的苹果软件商店中居然都能找到原型。 

比如多维表格就是借鉴了airtable;思维笔记则是借鉴了美国最火的workflowy,然后加入了协同和思维导图功能;双向链接,这个功能与海外爆红的Roam Research几乎一样;飞书妙记的功能来自Noted,整个能力都是会议录音+时间轴+识别+标记。 

…… 

因此,有资深SaaS技术专家表示,飞书4.0版本发布的新功能,相当于把过去几年美国区APP store生产力榜单里的各种产品混杂在一起。 

但这样真的有效吗?

大or小是个问题

实际上,飞书从一开始就不是为解决中小企业管理问题诞生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张一鸣和梁汝波都在不同的场合表示,飞书最早是用在字节跳动内部管理中的工具,后来觉得有推广价值才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产品。 

当然,他们觉得好用是跟互联网企业的特性有关。 

互联网巨头的体量不仅反映在业绩与用户规模上,还反映在员工的数量上。当讨论美团、腾讯、阿里、字节等等互联网巨头的时候,要随时记得这些企业是员工体量 5 万到 10 万人之间的公司。 

关键,这些公司从 1 万人发展到 5 万人,可能只需要短短的几年时间。如何在体量巨大的前提下还保持高速发展和创新活力,是每一个巨头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掩盖在企业业绩之下最深层的问题。 

不过,虽然飞书推出后受到互联网大佬们的支持很多,但真正应用的其实很少。原因就在于这些互联网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产品导向决定管理制度的公司。 

受自身产品不同需求带来的导向,使得各家互联网巨头企业所采用的管理制度也是完全不同。从大的范围说,一般大型互联网企业会分为事业部和“大中小”三台共行的机制。 

而飞书针对的是“大中小”三台共行的机制,因为在这种机制之下,每一个项目的小组可能只有十几个人甚至几个人,但这些小组组员所存在的地域可能会分配非常广,甚至全球会去调配,在网络端形成一个虚拟的办公空间。 

这其实符合跨国巨型互联网企业的特征,因为很多任务需要跨部门去完成。而跨部门的协调往往是这些企业中最占时间和精力,同时效率也是最低的工作。 

实际上,飞书就是一开始从这个点切进来,利用网络会议彻底消灭这种部门之间的扯皮。而这一点对于很多互联网企业来说都是感同身受。 

但这样也有一个问题,因为飞书是目标导向,这也意味着任何一个人的工作目标都可以被查询,而且只要有人约定一个时间段的工作,到时系统会自动将所有人聚集在一起开所谓的飞阅会,并不会去管你接受还是不接受。 

这一套的管理体系看起来非常符合张一鸣等理工科出身的互联网管理者的胃口,因为在不涉及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的情况下,仅用协调机制减少沟通,提升效率,依然是张一鸣“计算机解决一切”的软件开发思路。 

但是,这套系统其实更适合互联网化的文化创意团队,而且是大型的企业才行。如果在传统行业,或者互联网领域的中小企业,这套东西就没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

在前期推广的过程中,“飞书”搞了很多次推介会。内容类的互联网公司都对“飞书”的系统非常感兴趣,而其他公司则未必。据Tech星球报道,中国黄金CIO周韩林在飞书举办的内部分享会上听完产品介绍后,就觉得不适合自家公司使用——“产品比较适合互联网公司,尤其是内容公司。” 

这也成了目前飞书在企业间信息系统软件领域竞争的软肋,毕竟企业规模到一定阶段的互联网企业,还是比较少的存在。

没搞懂谁付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4.0时代的飞书做了很多的调整。 

除了基本上的企业IM管理之外,飞出更多增加的是提升个人管理效率的功能,比如思维导图的工具、录音整理的工具、线索整理工具、文档整理工具等等。 

试用过的媒体相关人士表示,如果熟悉的这一套内容制作工具内置的逻辑,确实可以提升媒体写作或者文档编辑等工作的效率。但在他们看来,要学会这一套逻辑从而养成使用习惯是需要付出时间的,而传统的word和WPS管写作,通过网络获取相关信息的模式,被替代的意愿并没有那么强烈。 

另外,虽然有很多感兴趣的人觉得这些工具确实提升了自身工作效率,这被飞书认为是4.0时代自身体系最重要的改变,希望用效率的提升促进管理的调整。 

但飞书4.0,实际上是做了一个对个人使用非常爽的工具,特别是追求效率的人,不管是不是领导。可问题是,个人使用效率提升的工具,并不一定能得到了公司的认可。 

这是一个悖论。 

因为飞出真正想获取的B端客户,其实是企业。而很多企业真正关心的付费要点并不是这个软件有多么能提升员工个人的效率,而是它在帮助企业管理提升上有多大作用。

比如钉钉和微信最大的区别在于,钉钉站在了公司管理者的角度去规定功能,而微信依然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考虑自己的设置。 

飞书也是一样。

就像前面说的,很多企业管理者不会去考虑飞书现在制定的诸如提升个人文字处理或者信息处理效率的功能如何提升个人工作效率,他们更注重的是在流程优化,和管理的集成安全性等方面,它可以为公司定增的效率。

这就是现实。而飞书现在的想法,更像是在利用抖音等C端成功的因素来影响B端。 

这种本末倒置的软件开发思路,很可能在商业化的过程中会跌大跟头。而飞书迟迟不敢公布自己的DAU,或许也跟上述因素有关。 

毕竟飞书真正的用户数据,据某些可靠消息透露,低得让人觉得是个笑话。 

因此,如果不把真正给谁用的逻辑捋清楚,就是版本叠加到10.0,飞书的破局也依然没戏。



飞书抢摊在线办公,到底谁来服务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