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宋史 • 李承之:毅然力争明法令,兄弟孝友厉风俗

2021-10-30 21:32 作者:霜霂薪苇  | 我要投稿

李承之

——毅然力争明法令,兄弟孝友厉风俗

选自《宋史 • 卷310 • 列传69 • 李承之》

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宋史.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6981—6982.

注释,多查询自《汉语大词典》《王力古汉语字典》

译文,来自《二十四史全译》

承之字奉世,性严重,有忠节。从兄李柬之将仕以官,辞不受,而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守怒曰:“曹掾敢如是邪?”承之曰:“事始至,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守惮其言。

严重,③严肃稳重。--汉语大词典

从兄,同祖伯叔之子年长于己者。即堂兄。--汉语大词典

任情,①⒈任意;恣意。⒉亦指尽情。--汉语大词典

忤,违逆,抵触。--王力古汉语字典

毅然,刚强坚韧而果断的样子。--汉语大词典

力争,①以力相争。②极力争辩。③尽力争取。--汉语大词典

曹,①诉讼的双方,即原告和被告。③群,成群。④辈,类。—王力古汉语字典

曹掾,分曹治事的属吏,胥吏。--汉语大词典

有司,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汉语大词典

有司,①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②泛指官吏。--古代汉语词典

三尺法,指法律。古代以三尺竹简书法律,故称。--汉语大词典


尝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称之。熙宁初,以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得召见。神宗语执政曰:“承之言制置司事甚详,非他人所及也。”改京官。他日,谓之曰:“朕即位以来,不轻与人改秩,今以命汝,异恩也。”

秩,②⒈次序,品级。⒉引申为常规。③俸禄。--王力古汉语字典

改秩,改变官吏的职位或品级。多指提升。--汉语大词典

异恩,特殊恩遇。--汉语大词典


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书》二十篇。加集贤校理。又察访陕西,时郡县昧于奉法,敛羡余过制。承之曰:“是岂朝廷意邪?”悉裁正其数。迁集贤殿修撰,擢宝文阁待制,为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枢密都承旨,出知延州,入,权三司使。

察访,调查访问。--汉语大词典

昧,①⒈暗,昏暗。⒉引申为目视不明。④⒈愚昧,迷乱。⒉引申为贪昧。--王力古汉语字典

羡余,①盈余;剩余。②唐以后地方官员以赋税盈余的名义向朝廷进贡的财物。--汉语大词典

裁正,①裁断订正。--汉语大词典

刑狱,犹刑罚。--汉语大词典

权,②⒈衡量,比较。⒉又用作均平。⒊又用作重于。⑤暂且,姑且。⑥代理,摄守官职。--王力古汉语字典


蔡确治相州狱,多引朝士,皆望风自折服。承之为帝言其险诐之状,帝意始悟,趣使诘竟。迁龙图阁直学士,恳辞,乞授兄肃之,曰:“臣少鞠于兄,且兄为待制十年矣。”帝曰:“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即并命焉。

治狱,审理案件。--汉语大词典

望风,①远望;仰望。②听到风声;见到动静、气势。--汉语大词典

险诐,亦作险陂。阴险邪僻。--汉语大词典

趣,①快步走,疾行。②趋向,朝某一方向奔去。⑤⒈通“促”,催促,督促。⒉又为促使,促成。⑥通“促”,急速,赶快。--王力古汉语字典

鞠,④抚养。⑥困穷。--王力古汉语字典

孝友,①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②指对兄弟友爱。--汉语大词典

风俗,①相沿积久而成的风气、习俗。--汉语大词典

厉风,③喻以高尚的行为激励影响。--汉语大词典

厉俗,激励世俗。--汉语大词典


商人犯禁货北珠,乃为公主售,三司久不敢决。承之曰:“朝廷法令,畏王姬乎?”亟索之。帝闻之曰:“有司当如此矣。”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历应天府、河阳、陈、郓、扬州而卒。

北珠,又称东珠。即松花江下游及其支流所产的珍珠,颗大光润,极为名贵。--汉语大词典

亟,①形容词,急。②副词,屡次。--王力古汉语字典

亟,①急,赶快。②副词,屡次。--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未几,①不久,没多久。②不多。--古代汉语词典

宋史 • 李承之:毅然力争明法令,兄弟孝友厉风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