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与大屠杀

个人推荐指数三星半,作者齐格蒙鲍曼,这书太难读了。

谈起大屠杀,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犹太人为什么会被屠杀?
1纳粹对于犹太人的非人化,把犹太人比作瘟疫,病毒,寄生虫,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他们所从事的商业并没有创造价值。
2因为宗教,犹太教与基督教很微妙,犹太人不过圣诞节,都信仰上帝不过不是同一个上帝。由于基督教寻找自我认同,便对犹太人产生了疏远与抵制。利用宗教不同发动的征战自古就有,比如十字军东征,他们号称为圣战。真正引起紊乱的是,有大量的犹太人通过留存下来的宗教形式,在世界各地拒绝同化。 形成不融合的群体,谁也不依靠,保持中立,最后却成为了所有人的敌人。
3犹太人是“处于一个成长中的或现存的各民族的世界之中的一个无民族的民族”。 在本地人的眼中,犹太人是外来者和游民;在穷人和受剥削者的眼中,犹太人是百万富翁;在爱国者的眼中,犹太人是没有国家的人。

文明或现代性与大屠杀的关系
我们往往以为现代性或者文明能够避免大屠杀的发生,其实文明或现代性是硬币的正面,而大屠杀是反面。在奴隶法诞生以前,一个部落战胜另一个部落,一个城邦战胜另一个城邦,胜利的一方会对失败的一方进行大屠杀。奴隶法诞生以后,战败一方得以通过奴隶法保全性命。在某种程度上看,现代性减少了大屠杀的发生。但是其实不过是由牛耕田改为了机械耕田,由于现代性,我们拥有更先进的武器,更加精密的计划,屠杀的效率更高。现代的屠杀与过去的屠杀没有区别,动力上没有区别。失去节制的情绪,暴乱的暴民,掠夺被洗劫和被征服的士兵。现代文明总的非暴力特征是一个幻觉。更确切地说,这是其自我辩解和自我美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简而言之,是被它合法化的神话。大屠杀是现代的,但这个事实并不意味着现代性就是大屠杀。现代社会的驱力趋向于完好设计的、完全控制的世界,一旦它失去控制并如野马脱缰,就会产生像大屠杀这样的副产品。
人也是拥有两面,蝙蝠侠中的小丑希斯莱杰斯,最喜欢考验人性,在大环境的安全的情况下我们知道人的正面,真正的危险未来临前,我们是不知道其反面如何,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夫妻是同林鸟各自飞,还是一方保护另一方。哪一面是真实的,哪一面又是伪装?哪一面也不比另一面“更真实”。这两面都是受害者所一直具有的品性———它们只是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环境下显露而已。“好的”一面之所以看起来正常只是因为正常环境使它覆盖于另一面之上。而另一面尽管通常看不见,却总是存在。而这个发现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如果不是考验人性的危险出现,这“另一面”将可能永远隐藏下去。
所以有一句话叫永远不要去考验人性。

理性与道德
理性是指用合理的逻辑推断事物,剖除情感因素,这其中必然涉及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差距,个人理性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集体理性为了维护集体的利益,有时这两者会有冲突。当矛盾时。在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互相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对方的时候,都会认为对方不道德。封城前疯狂逃离的个体,90年代全国只能生一胎。在理性面前,良心的愧疚将不被考虑,也就不存在什么道德与不道德。

道德与社会
人类所认知的道德之所以存在,是因为道德依附于社会,如果个体依靠自己在原始自然的状态下便可以生存,不需要社会的参与,他可以认为做任何事情没有道德和不道德之分,我们也不能批判原始人的行为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道德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道德是模糊规范中的模糊规范。一旦当社会失调时,道德也将丧失,大屠杀成为其出口。

技术的道德
具体的分工让我们不知道我们的产品的最终去向,让行为与屠杀关系是模糊的,当我们看到错误的行为或者严重的不公平时却无法辨认出来。使我们吃惊的是,我们每个人做的都是无害的行为,怎么会产生这些错误行为和不公……要承认谋划或者促成这一切的人和群体常常不存在是困难的。而通过我们行为的遥远结果来判断它们怎样有助于制造痛苦则是更加困难的。
有一部电影叫《阿基米德大战》,战舰可以用来保卫国家,也可以用来用来掀起战争,大部分的参与建造者,在某种意义上会使事件有多个结局,任何件事都可以被合并和整合成多种意义决定的总体。
用技术责任代替道德责任,拉开行为与后果的距离。只要看不到行动的实际结果,或者只要不能把所见到的一切清楚地与自己清白无辜和芝麻点大小的动作,如扣动扳机和拉开引线等联系起来,道德的冲突就不可能出现,或者只会哑然地出现。也可以把操作者可以击中他们根本看不见的目标的炮的发明看做是现代战争以及随之而来的道德要素之不涉入的象征性起点:当瞄准的方向完全不同的时候,炮依然有可能导致目标的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