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讨论:为什么反对LOL入亚?
MSI风波
今年的季中冠军赛(以下简称MSI)由于情况特殊,作为LPL春季赛冠军代表LPL出战MSI的RNG战队无法前往本届MSI的举办地釜山,不得不留在上海的基地内线上参赛。为保证公平性,赛事官方Riot Games(以下简称拳头)承诺使用技术手段将所有参赛队伍的延迟统一调整为35ms。但是在小组赛阶段,由于比赛场馆发生故障,导致现场参赛的队伍延迟远远超出35ms,而RNG基地延迟仍为35ms,因此拳头作出决定,判处RNG在发生故障期间的三场比赛全部重赛。不过,这一故障修复后,某场比赛的现场镜头画面中出现了这样的一幕:T1战队上单Zeus选手的屏幕上显示延迟为22ms。这一细节引发了轩然大波,拳头迫于压力给出了一份并未使人信服的声明。而后拳头暗中对声明进行了增补,但这个操作在“大师兄”Doublelift选手直播的时候无意间被曝光,于是舆论愈演愈烈。
这个操作,让原本支持LOL进入亚运会的笔者开始思考一个问题:LOL是否适合入亚。
作为项目应有的基本功
诸如奥运会、亚运会这类赛事,其入选项目大多具备四个要素:
1. 比赛的参与者
2. 比赛的场地与道具
3. 一套完整且不常改动的规则及其维护者
4. 项目的持久性
其中决定项目先天公平性条件的是场地、道具与规则。我们以传统项目足球为例。比赛的参与者毫无疑问是运动员,场地是足球场,道具就是足球和运动员穿戴的设备,而足球具有一套完整的规则和维持规则的裁判。当然,参赛运动员的身体情况以及参赛队伍的战术各有不同,而传统项目比拼的就是这一点。裁判可能会被买通,但这并不属于项目先天的公平性缺陷,因为至少规则是存在的。比赛场地不排除会导致双方受到不同的影响,例如风向、灯光等,但是这种影响往往可以通过赛前的准备来尽可能降低。道具就更不用说了,两队踢的是同一只球,自然没有什么问题。持久性就更不用说了,足球这样的运动是经久不衰的。
LOL的问题
LOL作为MOBA游戏,其比赛包括Ban/Pick(以下简称bp)和正式比赛两个阶段。严格意义上来说,LOL具有不平衡性,因为bp阶段蓝色方优先pick,可以一抢版本强势英雄,这就导致红色方必须承担这些英雄的ban位,那么就导致蓝色方天然占优,而红色方虽然拥有后手counter位,但是在某些版本的作用不大,这一点在MSI期间体现得尤为明显,蓝色方胜率远超红色方,仿佛只要拿到蓝色方就几乎等同于拿下了胜利。
此外,LOL的不平衡性还体现在一点上:每个英雄都是独特的,这就导致其强度必然无法做到完全相同,必须频繁进行加强和削弱调整,因而版本对英雄强度影响非常大,而且版本英雄变化得非常快。笔者并不否认传统体育赛事也有针对道具的调整,但是像LOL这样频繁调整乃至版本一改玩法大变样的绝无仅有。桌上放了一粒米和桌上放了很多米,在这两种情况下桌上都是有米的,但是不能指着一粒米说这是很多米。
LOL频繁的版本变动还导致一个结果,即LOL赛事话语权由拳头掌握。实际上,但凡竞技项目都不乏资本的身影,但是像LOL这样话语权完全掌握在一家游戏公司手里的项目,版本变动均由游戏策划决定,那么其公平性将要如何保证?版本利好的队伍能够取胜,不适应版本改动的队伍取胜就十分困难,虽然适应版本的能力也是队伍实力的体现,但是这也反映了LOL入亚以后所需要面对的一系列问题。 笔者无意否认传统项目也有欠缺公平之处,但是至少这些欠缺公平之处并不是由于项目的先天因素造成的,而且其赛事话语权掌握在亚运会或奥运会官方手中,这至少可以提供一定的稳定性以保证公平。反观本次MSI期间的重赛风波,拳头的处理非常糟糕,这也充分暴露了赛事话语权的公平性问题。
更不用说LOL的持久性需要打一个问号。玩家基数再大的游戏也总有过气的那一天,随着玩法不断更新换代,LOL这一项目能否持久存在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写在最后
反对LOL入亚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LOL这一项目的先天特质导致公平性的欠缺,以及电子竞技所特有的短时效性。笔者无意争论“电子竞技能否被称为体育运动”的问题,也不愿参与诸如“电竞入奥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危害”之类的讨论。当然,这里提供的只是个人意见,实际情况非常复杂,LOL最终是否选入亚运会、奥运会这样的赛事,其决定权仍在官方手中。笔者仅希望能够理性讨论,但限于自身才疏学浅,行文难免有疏漏之处,还望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