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当今的文学研究是否只是学者们自娱自乐的理论游戏?文学研究的意义在哪里?

2023-05-29 12:08 作者:盛堪白  | 我要投稿

问题:当今的文学研究是否只是学者们自娱自乐的理论游戏?文学研究的意义在哪里?

回答:

我一直无法明确地为“文学理论”下定义。究竟什么是文学理论。我甚至觉得,任何抽象的辩证的言论,不过是在玩文字游戏。文学理论让文学越来越哲学化,同时文学研究者为“文学”缠上了一连串的晦涩不明的语词。


对我这样一个愚笨的人来说,这些词汇就跟打上了结的枷锁一样,我梳理了半天,这结越解越乱,只能困窘地盯着别人顺利地用理论钥匙打开它。既羡艳,又困惑。文学毕竟不是哲学,类哲学的钥匙,打开的真的是文学的大门吗?但是,你又不能不承认现代文学它就是一种哲学写作。




为了搞清楚,文学理论到底是什么,我开始了探索的道路。


我首先要去搞明白文学是什么,那个时候我看了一本书,《文学法兰西 : 一种文化的诞生》。我这时才发现,作为欧洲文学老大哥,法国文学的伟大作家,也不过是贵族豢养的文字工作者。什么古典主义,是服务于贵族形象而描摹出的克制情感。我喜欢的莫里哀,他的剧团或许也有流浪的时候,但是他的高峰期应该还是在贵族的支持下存在。想一想,雨果作为将军的孩子,他到底能不能代表市民阶层呢?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又不能不想起浪漫,romance,讲的是骑士的浪漫传奇。那段时间,我无比在意文学创作者,和文学主人公的身份问题。我甚至发现,堂吉诃德是一个农场主。


我一想,原来从一开始,文学就不属于真正的普通人。我纠结于识字率,以及书籍的价格,印刷的数量。我去看《谷登堡星汉璀璨:印刷文明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前的畅销禁书》《机器新娘 : 工业人的民俗》《识字的用途 : 工人阶级生活面貌》,我想清楚地知道,现如今的我能不能在当时被包含在文学阅读者的范畴之中,我有没有权力拥有它。如果一开始,文学就是这个样子,我又何必在现在纠结于,文学怎么只是“贵族”的娱乐游戏呢?


它什么时候不是贵族的娱乐游戏呢?




当时我清楚地意识到,起码十八世纪十九世纪之前,文学肯定不属于我这样的人。那什么时候,文学属于我?我记得,我读了好几次伊格尔顿的《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这段一次比一次更清楚地印在我的脑子里。


“因此,作为一门科学,‘英国文学’不是在大学,而是在机师学院、工人学院和大学附属业校中首先成为常设课程的;这一现象意味深长。英国文学实在是穷人的古典文学——它是为英国公学和牛津剑桥小圈子之外的人提供便宜的‘人文’教育的一种方法。”


“工人阶级并不是维多利亚社会中接收特设‘英国文学’节目的唯一受压迫阶层,一位皇家调查团的证人在1877年说,英国文学可以被认为是‘妇女……以及成为教师的二、三等公民’的合适科目。“


伊格尔顿非常有趣地定义到——英国文学,一门适于妇女、工人和那些希望打动土著者的学科,花了很长时间才侵入牛津的剑桥的统治阶级权力堡垒。


我非常开心,我说,这个时候文学开始属于我了。




但是文学的批评,又岂是那么容易就让我获得。毕竟,这可是《圣经》的阐释权呢!


这时候还是必须感谢一下美国人搞得”新批评“。他们从利维斯的”实用批评“和”文本细读“中,从美国工业文明与实用主义衍生出了一个完全纯粹的客体——作品既与作者无关,也与读者无关。“意图谬误”和“感受谬误”,让作品的拥有者失去了所有权,也让任何一位读者无法拥有至高的阐释权。对于我来说,这其实挺好,这代表着在我接近文学之前,每一个凭借权威进入文学领域的阐释者都失去了有效性。


大家都失去了有效性,就必须拼命攀登进入文学的领地。


于是便无法避免地,这种阐释会变成”哲学的阐释“。晦涩的语言成为了新的权杖,帮助阐释者划定一块不被其他人入侵的领域。毕竟除了文本本身之外,所有的地方都没有了神圣性。因为文本成为了神秘物,阐释也被剥夺了权威。如果说,以前的旧文学还能依靠贵族的权威,文以载道的社会教育意义,经典的美学感受,那么此时的文学作品,作为阐释祭坛上的神圣祭品,它的存在似乎便失去了价值。


我说,这个时候文学的确可以属于我了,可是我们只是在分割与吞噬它的肉体。所以,此时的文学除了饱腹的意义以外,它是不是什么作用都没有了?




我仍然无法作为一个哲学的研究者进入文学的阐释领域。于是我找到了新的”天梯“。如果说,新批评是内部研究,那么韦勒克就是一个外部研究的支持者。甚至于,我自己一直在探索的,不就是文学的历史、批评的历史,在社会、历史之中寻找文学与阐释的意义吗?


它除了饱腹以外,它仍然是我们所有作者、读者的精神象征物。


幻想男性生育的叙事故事,意味着什么,可以阅读《因何而生 : 从性别文化视角看网络文学中的男性生育题材》;


想要了解战争中集体主义的焚毁,可以阅读《共同体的焚毁:奥斯维辛前后的小说》;


想要了解神话原型,暴力、迫害、欲望,可以阅读《替罪羊》;


或许对于各位网络文学读者来说,过度解读的一些书籍——《编码新世界:游戏化向度的网络文学》《说书人与梦工厂:技术、法律与网络文学生产》《网络文学符号学研究》《罗曼蒂克2.0:“女性向”网络文化中的亲密关系》《网络文学想象力的变奏:耽美“异托邦”建构探究》


一切通俗的、经典的文学的诞生,关乎作者与读者的创作与阅读,指向社会变迁与意识形态演变的叙事,都是文学阐释的途径。它通过文本指向外部,它勾连文学史、阅读史、书籍史、社会文化,它看上去并不哲学,但我相信,中层理论,何尝不是我这样笨拙的人,可以掌握的最适合我,也适合这个时代的理论方法呢?


当今的文学研究是否只是学者们自娱自乐的理论游戏?文学研究的意义在哪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