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最现场 | 生命赞颂,灵魂悸动——中国交响乐团奏响“伟大”乐章

2022-07-11 15:48 作者:artgist艺意  | 我要投稿


伟大交响曲

"The Great Symphony" Concert

琴声律动解暑乏 聆听伟大撼心间

2022年7月9日晚

中国交响乐团在北京音乐厅为全国乐迷

献上了一场久违的消暑大餐

——《聆赏经典》“伟大交响曲”音乐会

2022 Concert Season



本场音乐会由指挥家杨洋执棒中国交响乐团,钢琴演奏家袁芳担任钢琴独奏,携手为观众带来了拉赫玛尼诺夫学生时代朝气蓬勃的《升f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舒伯特英年离世前写就的《C大调第九交响曲“伟大”》。

一面是青春昂扬、无忧无虑,一面是人生感悟、英雄气概,当两种风格气质截然不同的经典作品汇聚在同一场音乐会时,观众得到的是无与伦比的视听享受,对指挥、独奏和乐队而言,则是一次难度不小的演出挑战。

在铜管乐器庄重声音的铺垫下,急促有力的钢琴声猛然敲开了第一乐章的大门。紧接着,弦乐吟唱出一段沁人心脾的柔美旋律,衔接着舒缓乐句的钢琴,突然间又奏出了轻快伶俐的美妙音符,一下子将观众带回到孩童时代,在花园里自由自在追逐彩蝶的美好回忆之中。当奔跑的脚步逐渐慢下时,钢琴与乐队又展现出了孩童极易伤感的另一面。但童年终究是快乐的,更何况从小生活优渥的拉赫玛尼诺本人了。在略显曲折的旋律后,明快的琴声再次将观众拉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

作曲家为第一乐章标记“活泼的”,因此在这一乐章的演奏中,钢琴独奏袁芳在力度与抒情间找到了完美平衡,用张力十足的琴声巧妙演绎出孩子们活泼玩耍时的纯真童趣和喜怒无常的情绪波动。在1917年对原作的修改中,第一乐章是修改程度最小的乐章,华彩片段更是几乎未做修改,足见拉赫玛尼诺夫本人对这一乐章的喜爱之情。

怡然自得的第二乐章梦幻迷离,令人浮想联翩,虽然只有短短的5分多钟,却犹如一幅抽象的风景画,带给观众无穷的回味与遐想的空间。与第一乐章的掌控平衡相比,袁芳指尖的第二乐章自由随性,与杨洋指挥的乐队时而相汇交融,时而若即若离,倘若闭上双眼,便坠入梦境,欲罢不能。乐章后半段的演绎则更加精彩,在乐队营造的朦胧意境里,美妙的钢琴声宛如风铃摇曳,清脆悦耳,又像波光粼粼的溪水,泛起点点涟漪,散发着不可言表的超现实美感。

当现场氛围还沉浸在第二乐章的绝美幻境时,强烈的末乐章猛然唤醒了观众。明快谐谑的曲调下,钢琴与乐队你方唱罢我登场,作为献给表兄钢琴演奏家希罗蒂的作品,这段绝妙的旋律,像极了作曲家童年与表兄一同追逐嬉戏时的场景。随后,节奏为之一变,弦乐奏出舒缓惬意的动人旋律,又好似孩子们玩耍过后,围坐在参天大树下小憩畅聊时的快乐时光。乐章后半段,节奏再次趋于紧凑,在热情洋溢的欢愉气氛下,在少年不知愁滋味的畅快淋漓中,我们才真正触碰到了拉赫玛尼诺夫内心深处那片最纯真的“自留地”。

纵观整部作品的演绎,杨洋指挥下的乐队恰如其分地衬托出钢琴独奏的华彩片段,并给予了钢琴足够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作为钢琴独奏,袁芳希望“用炉火纯青及贴合本意的技法来表现拉赫玛尼诺夫青春盎然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因此,在当晚演出中,她以一种更贴近拉赫玛尼诺夫本人钢琴演奏风格的呈现方式,将朴实率性、天真浪漫的作品内涵娓娓道来,泉水叮咚般的悦耳琴声,仿佛一缕清风,冲淡了酷暑,浸润了心田。

短暂谢幕后,袁芳为观众献上了一首精心挑选返场曲目——舒伯特《音乐瞬间》中的第三首乐曲(Moments musicaux D780,No.3 f小调)。轻快明朗的节奏不仅延续了上半场的欢快气氛,也使观众感受到下半场即将“登场”的舒伯特最擅长的抒情旋律。

暑期将至,音乐会当晚,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到北京音乐厅陶冶情操。显然,对音乐启蒙来说,上半场的乐曲算得上通俗易懂,恰到好处。那么,如果说上半场是一次童话般的心灵涤荡之旅,那下半场抒情浪漫而又庄严肃穆的英雄诗篇则带给了观众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与心境。

音乐会的重头戏无疑是下半场的舒伯特《C大调第九交响曲“伟大”》,这也是国交时隔近20年后再次带来这部“伟大”之作。在谈及为何要选择这部作品时,本场指挥杨洋讲起了自己与国交,与这部作品一段鲜为人知的轶事:“25年前的1997年,德国著名指挥家奥拉夫·科赫执棒国交演出舒伯特第九交响曲。演出前,我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学生的身份在和平里排练厅亲自观摩了这部作品的排练。从那时起,我就对这部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时长近一个小时的第九交响曲在舒伯特的时代堪称大部头之作,在舒曼眼中“这是天堂般的长度”。因此在杨洋看来,演奏这部作品“对乐团来说,除了是对音乐素养和演奏技巧是一次考验,对耐力与集中力也是一次极大的考验”。

奏鸣曲式的第一乐章由一段漫长却不枯燥的序奏拉开帷幕。作为一名以艺术歌曲创作著称的作曲家,舒伯特在这里巧妙借用了自己艺术歌曲的优美旋律。在不同主题间的过渡上,脱谱指挥的杨洋在细节处理细腻自然,没有明显的割裂感与段落感。在富有冲击力的片段前,乐队得以充分积蓄力量,最终在令人期待的恢宏全奏中结束乐章。

第二乐章的开篇同样引人入胜。与传统的“慢乐章”有所不同,这一乐章被标为“稍快的行板”。阴郁的小调与明朗的大调,庄严与抒情并存的强烈对比,不仅持续考验着乐队队员的演奏技巧,对各声部间的默契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木管奏出的田园风情宽广咏唱,它与英雄般的进行曲节奏相互交织,在不断的节奏转换中,乐队的现场发挥从容稳定,再次展示出过硬的音乐技巧与整体实力。

作为一部具有英雄性的大型交响曲,第三乐章的谐谑曲呈现是演出中的又一个难点。在这一乐章的创作中,除了乐章前面两个对比强烈的主题,舒伯特在乐章中还融入了舞曲风格,用以抒发情感,触击心灵,同时给人以英雄呼之欲出的感受。在杨洋的指挥下,乐队的演绎可谓柔中带刚,将豪迈与浪漫完美糅合,甚至让人忘记了这是一首谐谑曲,而是一幅人民在街头肆意舞蹈,欢庆胜利的动人画卷。

气势磅礴,英雄气魄的末乐章是整部作品最激动人心的部分,同样的奏鸣曲形式,与第一乐章首尾呼应,使整体结果更加均衡稳固。如果说二三乐章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在这一乐章里,乐队开门见山,用胜利号角般的乐队全奏宣告了英雄主题的到来。这是最具贝多芬式气质的伟大乐章,昂扬向上的音调,疾进行军的速度和宽广深邃的思考,不仅描绘出英雄凯旋的盛大场景,更将观众带入到一个充满英雄浪漫主义的梦幻世界之中。

与上半场自由度较高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一钢琴协奏曲相比,乐队在第九交响曲的演绎上更为精准严谨,将德奥古典-浪漫主义之风展现得淋漓尽致。正如杨洋所说:“乐队用更符合当时历史时期的演奏风格,以更加精确地演奏、掌握和控制,将作品原汁原味地呈现给全国观众”。

以悠悠音符化作徐徐晚风,在繁星点点的仲夏夜,中国交响乐团用这样一首纯真年华与英雄岁月交织的浪漫主义诗篇,为全国乐迷献上了一份消夏盛宴。音乐会后,一场细雨悄然而至,淅淅沥沥的小雨中,“伟大”交响曲那感人肺腑的回声,那令人抑制不住的震撼依然在胸中激荡。或许,这就是舒伯特写就“伟大”交响曲的不竭动力,或许,这就是交响乐带给我们的生命贯通与灵魂悸动。

最现场



撰稿:胡实

摄影:掌握社

最现场 | 生命赞颂,灵魂悸动——中国交响乐团奏响“伟大”乐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