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80+答案— —2019年国考副省级申论答案与解析(第二题)

二、假如你是被派到Y 县的调研组的一员,请根据“ 给定资料2” 中的调研记录,就山岔村值得肯定的做法写一份调研报告提纲。(20 分)
要求:
(1)紧扣资料,要点完整;
(2)内容具体,条理清晰;
(3)不超过500字。
【林宇划线】
材料2
段1:有着良好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的Y县城关镇山岔村,多年来却受人多地少、农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等因素制约,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为3800元,约三成的人口处在贫困线下。在各方努力下,该村2013年实现了整村脱贫,2015年建成省级美丽乡村,2016年被评为市级卫生村,2017年列入小康村建设项目。日前,调研组对山岔村进行了调研,以下是调研记录:
段2:村党支部书记L介绍说,为了彻底改变贫困面貌,2013年,村上联系帮扶单位省环保厅、相关银行,反映发展意见,争取帮扶资金。山岔村通过整合帮扶资金,建成了180平方米的文化宣传基地,安装太阳能路灯10盏,硬化村内道路3公里,硬化西环路至山岔村道路3.5公里,还积极争取财政、建设、文化、扶贫等部门资金,实施了清溪小学及幼儿园新建工程。
段3:该村还积极鼓励农户成立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形成合作社式的劳作模式,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养殖业,并引导群众有计划地种植经济作物。
段4:杨自龙家以前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原本东奔西走做临时工的他,在村党支部的鼓励下,争取到帮扶贷款90万元以及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协会所注入的资金30万元,牵头成立了吉隆田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先后搭建起17座大棚种植草莓。因为绿色环保,来采摘的人很多,经济收入年年增长。
段5:据记载,山岔村以前有九盘水磨,它们在清朝同治年间被焚烧殆尽。清光绪初年,本村村民王生贵、王好存父子重新修建一盘水磨,用于解决老百姓无处磨面的问题,加工场面十分红火。这盘具有传奇色彩的水磨保留到了今天,它不但让后人了解先辈生活,也激励了大家齐心奔小康的勇气,被Y县人民政府授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段6:“我们确立了‘一心多景、一轴三廊、四片联动’发展格局。”城关镇党委书记X如是说。他介绍,山岔村2014年被纳入了市级美丽乡村建设行列,城关镇抓住这一机遇,积极为该村出良策,确定以“传承九磨文化、做足山水文章”为主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业。该村下决心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带动全村致富的一个新举措,依托自然资源,发挥山岔村天然水源的优势,彰显历史印记,融合文化元素,做活水的文章,打造避暑休闲的美丽村庄。
段7:L书记说,该村2014年修建了占地650平方米的老年文化活动广场,2015年利用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打造了占地7800平方米的水磨文化广场,2016年建成了2000平方米的人造草坪球场并精心打造了400米长的历史文化艺术墙。这些设施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而且使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社会风气也越来越好。
段8:山岔村古时就因县八景之一的“烽火夕照”而负盛名。夕阳将落未落之时,晚霞赤红如血,涂遍半边天空,如一幅色彩溢漾的油画。置身此处,山川河流尽收眼底,其景象在夏日最为艳丽壮观。据此,山岔村2016年建成烽火夕照长城墙、山神庙观景平台和小游园,同时恢复了重阳民俗文化活动。
段9:“我们村已通过省、市美丽乡村建设验收,打造了一个不要门票的乡村旅游景点。到这里来,能品野菜、听蛙声、忆水磨、体验农耕文化,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L书记高兴地告诉我们。
段10:依托美丽乡村建设,部分村民办起了农家乐。周云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2014年市级美丽乡村建设时,他看到了商机,有效利用自家宅院,开办“农家乐”。“道路全部硬化,环境干净整洁,景观美丽还有故事,这吸引来了不少游客,生意一天比一天好,1个月纯利润有1万多元。”周云笑呵呵地说。
段11:L书记介绍说:“周云的农家乐开办为山岔村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开了个好头,好多村民纷纷效仿,家庭收入开始增长,生活条件明显好转了。可是新的问题出现了,男人们一闲下来就喝酒,女人们一闲下来就传闲话。镇、村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dd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我们全面落实总书记的有关指示,大力倡导文明树新风。”他指着一些农家大门边墙说:“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步就是从每一家找家训、立家规,然后制作成漂亮的牌子挂在门口,时时提醒着进出的每一个人。”他强调,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邻里亲近,做任何事都容易。
段12:山岔村把家训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在全村范围内从家谱村史、牌匾楹联、经典家训中广泛征集好家训,使该村成为户户挂家训、家家立家规的“家训村”,以文明家风推动良好社会风气形成。周云家的大门口贴的是“家庭和谐、邻里相亲”,对于周云来说,好的家训是他家庭和睦、创业致富的根本。周云说:“自从挂上了家训牌,全村的人就开始讨论张家或者李家的家风,不但监督别人,而且反观自己、要求自己、教育孩子。大家和睦相处,邻里亲近。”
【林宇解析】
这是一道公文写作题,即按照要求写一份调研报告提纲。报告,就是公文种类的一种。
先来给大家科普一下调研报告吧。
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工作需要,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按正常来说,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调查现有情况,即深入实际,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凭主观想象,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二是研究分析情况,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三是提出相关建议,即调研报告中可以提出一些建议,但不是主要的。因为,对策的制定是一个深入的、复杂的、综合的研究过程,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是否被采纳,能否上升到政策,应该经过政策预评估。
看完林宇对整个调研报告的分析,相信很多同学信心满满了,知道该怎么做了。一是写一部分基本情况,二是写一部分分析,三是写一部分建议。500字的要求,经过比例分析,每部分大概在150个字,完美!动笔写了!
但是,林宇一直强调,命题者是聪明的。命题者总是喜欢在你认为聪明的时候,摆你一刀,打你一个措手不及、不知所措。这里面有两个陷阱,如果不懂深入分析的人,基本找不出这个陷阱,或者是不懂为何会出这两个陷阱。
其中一个陷阱,我们回到题目,找出这么一句话“就山岔村值得肯定的做法写一份调研报告提纲”。请认真分析这句话,这不是叫你写一份完整的调研报告吗?需要这三部分吗?显然不是!这里,要求你就山岔村值得肯定的做法来写,意思很明确,你只需要写调研报告的第一部分,把山岔村的做法写出来就可以了。所以,命题者是很聪明的,随便在哪里设计一个小技巧,就足以让你吃亏!还有另外一个小陷阱,林宇在这里卖个关子,这里不再叙述了!
讲解完了这份调研报告,这只是完成了审题的第一步,也即找准了整篇答案的大概方向。但要写好这份答案,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对材料进行精雕细琢,进行反复分析。
看完整篇材料,其实给我们感觉很杂很散,都是以举例的方式,来论述这些事情。把命题者想要表达的话语,都融入到A说、B说、C说的话了,而不是直接出一段理论性的话语,让大家很快就能找到得分句。
我们来看看每一段的中心意思:
段1:主要是讲山岔村此前的基本情况,所具有的优势,以及通过努力达成的成效。
段2:主要是讲争取帮扶资金,以及利用这些资金做成了多少事,这些事情,概括起来就是基础设施建设。
段3:主要是讲鼓励农户成立合作社,以合作社形式来发展现代农业、养殖业。
段4:主要是讲一位农户脱贫致富的事故,讲了帮扶贷款、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协会两条资金来源渠道,讲了成立合作社种植草莓情况。
段5:主要讲山岔村一件九盘水磨文物的故事。
段6:主要讲山岔村确定了经济发展的方向,明确了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新举措。
段7:主要讲山岔村修建了众多的文化设施,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
段8:主要讲山岔村通过建成烽火夕照长城墙等文化设施,恢复民俗文化。
段9:主要讲山岔村打造成了不要门票的乡村旅游景点。
段10:以一个周云的具体事例,讲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开办农家乐致富的故事。
段11:主要讲通过找家训、立家规,进而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段12:主要讲弘扬家训文化,进而以文明家风失去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的情况。
同时,以上段落写的都是山贫村为改变贫穷落实的面貌,所采取的一些做法。上述做法,如果将每段写成一个点,那这个太散了,就是典型的罗列,也就是典型的抄材料。这种写法,显然不是命题人希望的做法,更不可能得高分。那如果要进行合并呢,就可以减少很多重复的内容,可以压缩很多点。比如:
一是可以把段2、段4进行合并,都是讲资金的事情。
二是可以把段3、段4的一部分进行合并 ,都是讲合作社发展经济的事情。
三是可以把段6、段9、段10进行合并,都是讲发展经济产业的事情。
四是可以把段11、段12进行合并,都是讲找家训、立家规,弘扬家训文化的事情。
这样一进行整合,就显得比较干炼了。再把这个答案写出来,就会比上述写法好很多,得到的分数也会高一些。这种写法,我想是大部分人、大部分机构都采取的做法,这是一种大家较常见、学得最多的一种做法。在考场上写这道题目的时候,其实我已经想到了这点。这里给大家说明一下,继前两年上考场之后,去年比较懒没有上考场,今年又再次上了考场。结果考完后去看网上各大机构的答案,果然如此,不禁心中一阵暗喜。
但在考场上,如何超出广大的考友,在这道题目写出高分呢?那么,林宇在上述写法上,再次进行了深度提炼。其实,我在看材料的时候,把材料2全部读完,我一眼就看出来了,整篇材料讲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讲山岔村发展经济的情况,一部分讲山岔村文化建设的情况。那么很简单,上述值得肯定的做法中,就区分为这两大部分,就能超出绝大部分考生了。但是,还要想在这篇答案中写出高分,再往上拨,就要动不少脑筋了。
但当我看到材料第11段的时候,其中有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即老大所说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这句话时,命题者所有的含蓄在我眼前,都不再神秘!把我最想要的、最想得到的,全部展现在了我的眼前。对了,就是你了,感谢命题者,这么含蓄的把答案告诉给我,谢谢谢谢谢谢!可是,我相信很多人没看懂这句话,也不理解这句话的意图,而是被这句话“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带偏了,导致没找到关键的这么一句话。这句关键的话语,无非就是把整篇材料,把山岔村的整体做法,分为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于是,答案的主体框架、主要思路就出来了,剩下的无非就是如何去雕琢了!
这么一道看似简单的题,但要答得高分却真不容易!这也就是为什么这道题目很好写,但写不到高分的原因!其实,很多申论题目都如此,想写出来不难,但要写好却不容易。
由此,这份调研报告的逻辑: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山岔村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山贫村值得肯定的做法,即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两大举措。
第三部分:取得的成效。
好了,看答案吧!
【林宇版权答案】(考场上此题出现失误,导致被扣分。后成绩出来后,立即更正了答案,此答案为考后修改的答案)
山岔村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
山岔村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但多年来受人多地少、基础薄弱等制约,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缓慢。近年来,该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现了整村脱贫,被列为小康村建设项目。主要做法如下:
一、山岔村经验做法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上帮扶资金,建文化宣传基地、安装路灯、硬化道路,兴建小学及幼儿园。二是推进产业发展。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鼓励成立合作社,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养殖业和种植业。三是发展乡村旅游。加强文物保护,打造美丽村庄。建成烽火夕照长城强等景点,恢复民俗文化活动。发挥能人带头作用办农家乐。四是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建设各类文化广场、文化艺术墙,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发扬传统文化,传承家规家训,树文明新风。
二、工作启示
一是提升基础设施水平。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美丽新农村。二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积极整合帮扶资金,鼓励村民从事现代农业、养殖业,增加造血功能。三是引导农民成立合作组织。鼓励农民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形式发展产业。四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树文明新风,弘扬乡风文明正能量,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五是盘活历史文化资源。四是整治村容村貌。五是注重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盘活乡村文化资源。六是积极争取帮扶资金.
— —节选自林宇《两次国考申论76+给大家分享一下申论高分答案和解题心得》系列(申论咨询答疑辅导+V:linyugongkao)
编者按:
作者2016年国考申论79分、2017年国考81分,后于19年参加国考77分、21年国考81.5分。2017年国考取得81分后,遂于2017年3月28日在QZZN论坛上开始把考场答案和解题过程,以题为《两次国考申论76+给大家分享一下申论高分答案和解题心得》进行发表,后续每一年都写了一篇真题解析,故而形成了这个真题解析系列。发表后,在QZZN论坛阅读量达到1500万+的爆款,因影响论坛招生被删。后为满足大家需求,于19年陆续发表在知乎,并每年更新一篇国考真题解析,目前获2000万人阅读、27万人收藏、11万人点赞、10万粉丝关注,成为知乎全网最受欢迎、最实战派真题解析系列。现于2023年7月发表于B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