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环球人文地理》专栏 第一期 入学和校园生活

2023-08-30 20:41 作者:李梓硕在印度  | 我要投稿

我在网络上有一个“李梓硕在印度”的自媒体账号,仅仅三个月,就累超了 40 万粉丝量。人们关注我的初衷是为了获取猎奇的印度社会新闻,了解那个搞笑的、奇葩的、符合刻板印象的印度。

但渐渐地我发现,人们嘲笑印度,也希望了解更真实的印度。

 

入学尼赫鲁大学

 

我收到尼赫鲁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就向印度驻华大使馆签证中心提交了全部申请材料。但由于中国人办理印度签证的种种困难,我苦熬了五个月零十二天才拿到那一张学生签纸,而学校要求的报到时间为十月中旬。


由于印度高校基本上不回复外国学生邮件,仅在线下办公室受理各种留学生疑难杂症,而且当时没有任何中国留学生在尼赫鲁大学。我怀着一颗忐忑未定的心,抱着搏一把的态度,订机票从北京中转香港飞往德里。


今年一月底,我赶到学校的第一天,上午。


我照昔日师兄的入学指南按图索骥,找到了校教务处的外国留学生招生办。负责的女士跟我说:“很遗憾,同学,你错过了十月入学文件检测的时间,错过了十一月学籍注册的时间,这个学期也接近结束,而你现在才来。抱歉,程序上,我们无法受理你的入学申请。”


那位女士详细的解释了入学的步骤流程,温柔地做出了否决的宣判,并且体贴地没有给出后面半句话建议,“你该再买一张机票返回中国”。


我那时坐在她对面的椅子上,只感觉自己正在坠入无边的冰窟。


不,我觉得还要再挣扎一下!我向来不是死皮赖脸的人,但现在不得不这么做了。


“首先是我已注册”,我向那位女士解释道,“我在去年八月份即完成了网上学籍注册,并且缴纳了一学期的学费,拥有学生身份和注册号等等”。


那位负责人答道:“但是你仍错过了文件实物核查的时间,也错过了线下学籍注册的时间,一旦错过,系统不会再重新开放入学窗口。”


我努力打出第二波攻势,“其次是签证获取十分困难,不是我不按时来报到,实则是你方使馆不愿配合!”


负责人仍从容答道,“学校的录取政策和使馆的签证政策不同步是合理的。此外,你可以提前向我方邮件表明你的签证问题,而经过邮件办公室核查,你既不主动发邮件阐明原因,也不回复我校招生办询问你能否按时入学的邮件。如果你仍然想在这里上学,请先回去,于下次招生季继续申请。”


我此时突然抓到了一根稻草!我曾努力发过很多邮件,结果是杳无回音,我也未接收到招生办的询问邮件。于是,我提出要求核查邮箱地址。果然!我的邮箱地址当中有姓名缩写“lzs”三个字母,而他们系统中给出的邮箱地址是“125”,一个重大的扫描错误!


我看那位负责人仍旧眉头紧锁,打算乘势追击:“现在的问题只剩下我来晚了这件事,而这件事本质上是——学校的录取时间和使馆的签证政策不同步。”


我决定抛出绝杀:“让我们聊聊这件事,您刚才说,我可以先回去,于下次招生季继续申请。可是,如果学校和使馆的政策始终不同步,即使今年我依然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也在第一时间申请签证,基于中国学生申请签证的困难,我还是将等待五六个月才能入境印度。届时我再一次坐在这把椅子上,您还是会以迟到为由拒绝我入学。即使我再回去第二年,第三年申请,结果也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只要学校和使馆的政策不同步,中国的学生没机会在贵校入学。”


那位负责人终于色变了,她答应我会去上报主任,但具体结果无法担保。


我也松了一口气,只要这个事情还有一口气在,我就可以去学院寻求录取我的那位院长的帮助。院长亲自给教务处的几位领导们打了几通电话,教务处愿意开大会讨论我的情况,并将逐一表决是否要录取我。


那天余下的时间,院长安排了他的博士弟子带着我,在学校教务处和学院办公室两头奔波,去敲很多门,去见很多领导,去弯很多腰,去寻求他们的一个点头。


就这样直到黄昏,下班时间到了,我站在学院门口的台阶下,和身边帮我跑了一天各办公室的印度师兄说:“如果我就这么回去了,不仅学期学费打水漂了,还会白亏两张往返的机票;同时这也意味着中国学生没机会在这里入学;而我肯定也要放弃南亚研究,转行做别的方向,可能再也不会回印度了。”


想到这里时,身后正有一群年轻学生从学院里面走出。印度师兄告诉我,他们都是国际关系与区域研究专业的研一新生,是我的同班同学。随后师兄引荐我过去,他们很热情,问我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也一一说明。


临走的时候,我主动提议大家拍一张合照。我当时说:“我可能和各位是同学,也可能不是,我的命运由教务处决定。如果留,以后请多关照;如果走,我也不会再来印度了,这张合照我会一直珍藏,证明我也曾经有过南亚研究的梦想。”当时很想笑着拍的,可是实在是开心不起来,只能尽力把嘴咧开。


再之后过了三周,跑了很多个办公室,向很多领导介绍自己,经历了很多会议,拿着文件找很多人签字,终于还是正式入学了。


不过,九九八十一难,这还只是故事的开端。


【开始研究生活

从生活中挖掘深刻。我们国际关系学院的院长对我说:“小李,如果你真的想了解印度,如果你想了解真正的印度,那我希望你至少能够在学生宿舍里,和你的同学们一起生活一个学期。”院长还说,“你要一直保持好奇,对身边同学的衣食起居,对校外的社会见闻,对那些你不理解的印度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细节都要刨根问底。”


而这里生活实在是太深刻了!因为尼赫鲁大学是印度的左派社科高校,这里的学生崇尚集会抗议式的学生运动,而恰好我的宿舍是他们举行抗议集会的关键地点。刚在宿舍住下没几天,就多次因为停水,停电,食堂不卫生,校园不安全等原因在宿舍门口目睹了多场抗议。除此之外,生活当中的各种下马威汹涌而来,不断地打击着坚持印度留学的心。


和印度同学同住的经历极大地锻炼了我。在尼赫鲁大学,停水停电是常有的事情,而这二者任何一个停掉都会直接导致失去热水供应。新德里的三四月份,中午可以轻易达到三十多度,可晚上只有十多度。印度同学们出于宗教信仰原因会特意避免睡前洗澡,选择白天洗澡,因此停水停电一般也多发生在晚上。


可我又是睡前必须要洗澡的类型,如此一来,不仅常常要咬牙耐着洗冷水澡,还需要克服自己洗澡后睡觉的习惯,同时还得忍受着满屋子的“腋来香”。


四月份德里的气温开始走向夏季,尼赫鲁大学又是森林公园式的大学,因此住在学校宿舍里难免要做一些取舍。印度师兄告诉我说,我有两个选择,要么住到最底层,那里凉快很多,但是蚊虫滋生;要么住到顶层去,那里酷热难耐,但是蚊虫无影。我选择了底层,直到我的全身的皮都被咬的脱了好几遍。原来之前我观察到的,住在底层的印度同学们并不怎么收到蚊虫困扰,是因为他们体表毛发茂密,并且常年吃香料,体味可以一定程度上驱虫,而我误以为是当地的蚊虫温顺无害。


吃永远是印度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环。来印度前,我在学联发布的来印须知中看到,印度的蚊虫能传播诸多疾病,而且多数地方难称得上卫生,不过医药体系发达,便于随时购药。于是最后我的药品盒里只带了两种药,一种是泻药,另一种是止泻药。吃坏东西便秘的时候吃泻药,吃坏东西止不住时候吃止泻药。


刚到印度,去的最多的是宿舍食堂。尼赫鲁大学每个宿舍都有一个食堂,仅一三五七的晚上有荤餐可选,其余全是素餐,其中午餐一餐50卢比,晚餐一餐60卢比(约等于5元人民币)。由于食堂的伙食和环境实在太差,每日咖喱豆沫煮稀汤,土豆番茄卷大饼。因此在自媒体平台上因为“比惨第一名”吸引了大堆流量,“印度大学食堂就是:在比好的层面上望尘莫及,在思乡的道路上一泻千里;在菜品的质量上步履维艰,在探监的赛道上一骑绝尘”。


只此小事几桩,博君一笑。


《环球人文地理》专栏 第一期 入学和校园生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