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存在于视觉小说中的童话感——给成人的温柔故事

2023-06-22 10:00 作者:复旦视研社  | 我要投稿

这里是TPZ_2.0,本期专栏的撰稿者,这里是前言部分捏,首先,这只是我突然想到的标题和内容,中间不可避免地会有胡言乱语愚者说自由,还请不要太过较真。前言over~

如果我不小心剧透了,那真的红豆泥私密马赛!

何为童话?

rewrite的梦幻意象

什么是童话?《现代汉语词典》给的解释是: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当然,这只是官方释义罢了,对于视觉小说,我们还需要重新定义一次童话。那么,我对童话在视觉小说中的定义是:献给成年人的温柔故事

但是虽然我这里嚣张地对童话一词进行了函数重载学C++学的,不过,还是先谈谈童话感吧,虽然说不想引入过多定义,让这文章跟扶她自的掉书袋一样又臭又长,但是我觉得从童话感的角度切入,还是相当有必要的。

那么,什么是童话感呢?

童话感在我这里给出的粗浅定义是:如同童话一般令人像是沉浸在梦中的虚幻感爱与美德的歌颂理想化的故事
而我之所以在这里引入童话感的概念,还是因为童话是在具备以上三个特点(或更多)的子供向故事,但是绝大部分优秀的视觉小说都不可能局限在儿童故事之中。因此,我想将这个特点单独抽象出来,然后赋予视觉小说成人童话的名号。

童话感的具体体现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挨个来看这三项特征:

沉浸在梦中的虚幻感、梦幻感、非现实感等等都可以说是归属于第一项特征的,代表的是一种氛围上的超现实感;宣扬爱、讲述友情、高举正义、赞美勇气、鼓励毅力等等,这些所有的所有正面情感的传递都是第二类的特质,代表的是一种主旨上的高道德性;理想化的故事走向,换句话说是高度的戏剧性,这不仅是童话,更是作为小说的根本,代表一种故事上的强冲突性。(以上的什么高道德性啊、强冲突性啊就是中氛围上的东西,实际就是扯皮)

接下来举点例子,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我刚刚想说的东西,不过以上三条之间必然会有重合的,因此就不要过于深究,说到底三者之间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氛围的营造奠定了故事的冲突,而故事的冲突又服务于主旨的宣告,最后主旨的宣告又构筑了氛围的框架。

那么,先说说氛围的超现实感,这是最直观地表现一个故事童话感的方面,就像是睡美人与荆棘塔这样令人遐想的意象。论单一意象,那最值得称道的必然是《樱之诗》。

蓝姐姐与樱花飞舞

无论是素晴日中对终之空、向日葵坂道这意象的营造,还是樱之诗中对于樱花这一意象的多重利用,都充分表现了SCA-自在脚本方面的功底。你可以说他掉书袋、说他逻辑混乱,但是你可以相信SCA-自脑袋中一个有趣的剧本中应该有的氛围与意象。

而更甚一步地,SCA-自只是对单一意象进行发掘与利用,但是如果我们将视线从一个意象的集中一点登峰造极,转变为对多个意象组合应用的十八般武艺又如何?

这种时候就不得不提到这位脚本家了——漆原雪人。

我必须要说的是,我对漆原雪人的印象仅仅在他那巅峰作《樱花、萌放》上,但是就是这一部作品,将这位脚本家的名字烙在了我的心里。无尽的夜、不再开放的樱花树、猫、梦、魔法少女、长长的时间河流、通往时间尽头的火车、夜里的怪物、转世轮回的票……如果你要问我《樱花、萌放》中有什么令我印象深刻的意象,那么上述无一例外都是。

小黑与时间列车与樱花之夜

在那被无数意象包裹的故事中,读者们、包括我也是,会不由得在那梦幻的新天地中流连忘返,就仿佛真的是进入了梦境一般,伸手触碰着现实之外的美妙。

接下来我们再看向美德的宣告,对于这一方面,一如大部分童话想要宣言的一般,视觉小说也在努力地传播爱与温暖。我们可以看到,田中罗密欧在《家族计画》中痛斥人与人的冷漠的同时,也竭尽全力地宣告着何为家庭、何为家人,试图填补上逐渐淡化的亲情碎片,或者更夸张地说,在借着泽村司的口,以接近说教的口吻劝告人们去相信、去爱。

即使不是血缘的家人,也可以成为真正的家庭

而更多的时候,视觉小说的主角会更加年轻一些,行事风格也更加少年化,而这就牵扯到了另一种美德的宣告——唯勇气论的热血。如果不论视觉小说,此刻要提到的作品,必然是GAINAX的动画作品《天元突破》,西蒙单靠他那突破天际的毅力与勇气,便可以钻破一切壁障,超越银河。

当然,我们还是要回到视觉小说来,那么,这里我们将望向的是:《近月少女的礼仪》。近月所讲述的故事,正是凡人与天才的对立,我们在尤希线中看到的,是拼死也要战胜樱小路露娜的来自凡人的反击;而我们在露娜线中则是看到了,游星在极端条件下缝制礼服,在T台之上成功征服衣远的破釜沉舟。

我是露娜小姐的狗

最后,我们要说的便是故事的戏剧性,或者更进一步的说,是强戏剧性。这个其实就相当容易理解了,无论是经典舞台戏剧,还是传统小说都少不了的,推进故事剧情发展的源动力。而在视觉小说中,唯独不缺少例子的便是强戏剧性。我们可以说,在《G弦上的魔王》中魔王与宇佐美春自始至终的仇恨是强戏剧性,包括那稍显刻意的叙诡误导;也包括《拔岛》中NLNS与SS两方立场的两次调换;同样也少不了《Chaos;Child》中不断推着宫代拓留前进的新时代疯狂的再临。这些都是戏剧性的例子。但是要说最经典的,那还得是rkr的出道作。

可最喜欢你                         可最讨厌你

对于rkr的《纸上的魔法使》,戏剧性就是这部作品最好的概括。我们可以看到,从第三章妃的飞来横祸开始,这部作品便注定不是一部简单的作品。其后,我们先后惋惜于芙蓉石的悲剧、惊愕于萤石的展开、诧异于白珍珠的真相、疑惑于黑曜石的真实、感动于蓝宝石的爱意、怅然若失于青金石的幻想图书馆。rkr的才能在这部作品中体现地淋漓尽致,线索一个接着一个连接,就像冰山一样,每次我们只能捕获到其上的七分之一,而震撼与其下的七分之六。

属于成人的童话

那么,为什么我要费下如此功夫来论述视觉小说与童话这样一个意义不明的主题呢?因为我希望视觉小说成为属于我们成年人的童话。

视觉小说并不是子供向题材的作品,一直都不是。无论是《Chaos;Child》中的连续杀人案,亦或是《沙耶之歌》中那个充满血肉内脏的丑恶世界,都不是给儿童阅读的题材。但是其中那不会褪色的灵魂与宣告的精神都是我们百宝箱中的宝物——一如孩童的百宝箱中珍藏的绘本。对于我们来说,那充满魅力的宫代拓留便是我们童话的白马王子、而沙耶与郁纪的爱便是我们童话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是属于我们的童话。

童话从来不是孩童的特权、即使是年过半百的老翁也可以期盼着他的白雪公主。

但是,我们却说,都多大的人了,还喜欢什么童话。就这样,我们为了摆脱孩童的身份,将童话作为孩童的象征,就这样舍弃了,喜欢做梦的人被嘲笑为空想论者、每个人都被迫低下了可以仰望夏季大三角的眼睛,一方视野内只剩下了理不尽的学业工作。于此同时,我们却在发问自己为何空虚、为何一无所有。

每个人都有做梦的权利,即使不再是孩童也罢,这里也有属于成年人的童话——这才是我真正要从童话感的角度开始论述视觉小说的原因。我想传达,视觉小说是属于成人的童话,而这就像是动画不是只给小孩子看的一样。我们说着当代大学生精神状态堪忧、调侃着“这对小学生太过幼稚、对大学生刚刚好”,但是实际上我们在做的不过是想要找回我们童年本应该存在的东西罢了。没有竹蜻蜓与长长暑假的童年,我们过快地成长,而当我们终于获得最初步的自由时,回头发现自己的过往竟没有做梦的权利——所以,我们开始做梦。

那么,亲爱的读者先生,今晚是否愿意在夜之国的咖啡厅里共饮一杯?

小动物我的小动物

一不小心在文章里面自以为是地说了好多啊kuso(

关注复旦视研社谢谢喵!感谢@TPZ_2.0的执笔!

存在于视觉小说中的童话感——给成人的温柔故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