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彻底躺平了!
我现在彻底躺平了!
没有自己选板块
没有自己选风格
没有自己选行业
没有自己追热点
没有自己轮动
没有自己低买高卖
没有自己紧跟政策
没有自己监测市场流动性
没有自己分析市场风险偏好
没有自己做技术分析
彻底躺平!
然后!
然后就躺赢了!
平衡型组合上线10个多月
目前收益达到5.5%



同期沪深300依然亏损超过2%,
躺着就跑赢近8个点,
同样大幅跑赢多数明星基金

关键持有体验还好
去年市场这么差,最大浮亏仅4%
几乎90%以上的时间都是略微跑赢大盘的,
不管市场怎么跌都不慌
市场好了,组合快速回本盈利
再也不用乱分析、瞎研究了
拿着安心省心,躺平就完事了
02
为何彻底躺平反而躺赢呢?
看似躺平,背后却是血泪教训后的投资策略大升级
躺平要从互联网的血泪教训说起
2021年下半年开始,互联网开始跌跌不休,直到腰斩。
我们错误的认为,互联网只是情绪影响,业绩并没有那么夸张的影响,2021年9月份二季报依然高增速,当时股价却腰斩,可能是市场错杀了,所以一直不断定投加仓。
然而,我们却被狠狠的打脸了!
2021年11月份陆续披露的三季报显示,互联网业绩崩了,市场下跌是对的!我们加仓是错的!
意识到问题后,我们立刻停止加仓,开始系统反思。
(1)即便是我们散户深入研究的行业,依然是肤浅的,别说领先基金经理,就连市场都无法领先。大盘没跌,单个行业连续大幅度下跌,市场往往是对的,我们认为市场误杀,往往错的。
(2)我们散户能力圈是比较窄的。并不能覆盖挖掘其他行业的机会。实际上2021年并不是熊市,以互联网、医药、白酒为代表核心资产崩了,但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成长股却是牛市,以煤炭为代表的能源股也是牛市,小盘股的表现也并不差。 而我们对于新能源却简单的认为估值过高,没法追。
事后看,没有事先覆盖,已经涨起来确实已经不好追了,但如果覆盖广,能力圈大,事先挖掘,是有机会抓住的。对煤炭为代表的能源股,也是同样的问题,我们能力圈太窄,根本不懂,只能干瞪眼。
(3)我们散户对于股票市场的认识过于单一浅显。只会简单的初级的价值投资,对于景气度、成长股、困境反转等等其他价值投资方式,难以适应。此外很难考虑到行业基本面背后的政策影响,宏观经济影响,流动性影响等等。
(4)我们散户的见识也比较少。对于市场的疯狂,对于市场的极端下跌,对于产业的变迁,对于国外股市长期经验,对于金融危机的经历等等,都见的太少。很容易一叶障目,导致判断很局限。
一句话总结,我们散户就是业余选手,太菜了!
03
经过彻夜难眠的复盘,彻夜难眠的反思,对菜背后的原因认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接近本质。
然后又开始彻夜难眠的想解决方法。
(1)最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我们投资能力变得非常强。把上面4方面问题都硬碰硬解决掉。
但正如张坤所说,投资能力提升没有捷径,就是靠不断的研究,不断的试错反馈,慢慢磨出来的。
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积累。如芒格所说,和40岁以下的基金经理聊天,聊不出什么。
我们散户短期提升投资能力,达到领先市场的水平,获取超额收益,是不现实的。
(2)2021年至今,我们同时还在做大量的基金研究,覆盖了2000多支基金深度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逐渐找到了第二个解决方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基金波动很低,并且市场只要涨,无论大盘股涨,还是小盘股涨,这些基金都能涨。
这让我们茅塞顿开,如果我们放弃自己判断,放弃自己选板块,买这些基金不动,一切交给这些基金经理判断,不就可以躺赢了。至少基金经理有10来年经验,过去实战业绩很好,肯定比我们自己瞎判断强。
但1-2个基金,我们还是不敢下重手啊,主动基金毕竟靠基金经理,万一基金经理错了呢?我们不就跟着踩坑了吗?
吃过互联网的亏后,我对啥都不敢轻易相信了。于是继续挖掘其他类似的基金,前后挖掘了20多个类似的基金,每个基金都深入研究他们是如何实现低波动,一直涨的。
经过反复研究,我们发现这些基金实现低波动一直涨的方式至少有4种
A 深度价值,选股以绝对低估值为主,持仓股估值涨高了,卖掉换低估值的。
B 行业均衡+轮动, 行业配置非常分散,某些行业板块涨高了,就换到其他板块。
C 股债均衡,通过股债的均衡和轮动,控制波动,实现一直上涨
D 逆向投资,通过逆向投资行业,等待行业困境反转,实现低波动,较高收益
E 上述4种方法都使用,波动更低,绝对收益更明显。
之后,我们按不同风格分类,每个风格选1-2支基金。然后选了8支不同风格的基金,进一步分散风格风险,每个基金占比较低,也分散了单只基金的风险。最终构建了平衡型组合。
平衡型组合构建后,我们首先进行了大量的业绩回测,通过业绩寻找组合的漏洞。
反复回测后,总体上业绩完全符合我们预期。组合跌的少,无论市场什么风格,一直上涨。
过去三年,组合总收益近46%,年化超过13%,
相比沪深300,超额收益非常明显



对比收益走势,很明显,平衡型慢涨少跌,新高不断

我们对各个阶段的回撤原因进行分析,对每次上涨的原因进行分析。总体上我们发现组合的选股能力很强,每次下跌都很抗跌,市场危机一旦解除,往往先于大盘收复失地。
从历史业绩回测中,并没有发现问题。
但我们还是不放心,股票市场,历史往往并不代表未来。我们又进行了多次开会讨论,每个人都找漏洞。
经过几轮讨论。首先从风险方面说,行业均衡,股债,低估价值,都已经足够分散,估值整体也比较低,基本上把风险都分散掉了,并没有太大漏洞。其次从收益方面说,各种风格都有,不太可能出现某种风格上涨,组合完全踏空的情况。
所以,最后并没有发现什么漏洞。
04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择时了,组合很抗跌,只有市场大跌的时候才会下跌,这也是最好的入场时机。
我们组合建立后,经过了半年左右的观察。
去年4月市场跌到3200点,是相对不错的入场时机,组合正式上线。
经过10个多月的实战,平衡型组合业绩是超过我们的预期的。
回撤非常低,市场只要涨就会跟涨。
不仅我自己觉得好,这轮跟着布局的朋友,基本都反馈很好,目前还没收到差评。
根据实战数据
组合最大浮亏:4%
最大回撤修复时间:仅用时60天

跟投平衡型组合的朋友,正收益占比达到了93.27%。

组合上线近11个月,月度胜率达到64%

这意味着跟着布局的朋友,最大浮亏幅度较小,回撤修复时间很快,市场一好转浮亏马上缩小、回本盈利。
05
经过10个月的实战检验证明
我们不用瞎判断,躺平在绝对收益的基金组合里,组合会帮我们做好风控,也会帮我们选择板块,选择有潜力的股票,还会帮我们高低切换轮动换股。
可以说,釜底抽薪、直戳要害、从根源上解决我们散户菜的问题。
看似躺平,实际上是投资策略的大升级。
经过10个月的实战,截止目前,平衡型组合(绝对收益策略)比较成功。(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雪球鸡金或天天鸡金内sou“永动机平衡型”)
不过也只是截止目前,面向未来,其实我们如履薄冰。
投资非常难,水非常深,只有拼命的学习,拼命的钻研,拼命拓展自己能力圈,才有可能少犯错,更平稳。
前路依然慢慢,我们一起求索。
最后再给大家预告个彩蛋,全球型组合,预计下周三左右上线,届时我们就会开始布局另一个好机会。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以上观点仅个人思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