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体制内女性择偶难,是男性太少还是眼光太高
1.捧起了金饭碗又成了“圣斗士”
当今时代流行一句话,宇宙的尽头是考编。体制内工作,是你在“险恶”社会挣扎后最后一片避风港,是你用来孝敬父母光耀门楣的资本,也让你在同龄人中占据上风。
更重要的是,体制内的工作会让你成为择偶市场上的“香饽饽”。小李和小刘同是某村大龄青年,小李是某公司销售人员,小刘是该县某办公室体制内人员。
都说大龄男性愁婚,大龄女性愁嫁,但两人受到的待遇以及父母的反应却是天差地别。
体制外的销售人员小李,成了村民口中极有可能成为光棍的那群人,父母更是唉声叹气,看着同龄人抱着孙辈享尽天伦之乐,要多窝火有多窝火,气头上的时候还会骂小李是“没用的东西”!
反观小刘的境况,截然相反。虽然大龄未婚,可小李依然是众人眼中的“金龟婿”,上门说亲的人一波又一波,小刘的父母则严格把关,长相不达标的、体制外工作的、家庭条件一般的女孩都被统统否定。
虽然小刘年岁渐长,可小刘以及他的父母丝毫不着急,用他母亲的话说,“我儿子是端着金饭碗的,还愁没个儿媳妇?”
所以,体制内工作真香!
然而,以上的例子只是男性,对于体制内的女孩,也会有这样的待遇吗?不见得。
针对体制内女性的择偶问题,江西财经大学副教授欧阳静做过一项调查,调研地区选在了中西部某县城,在该县2008年以来体制内新招收的2993人中,女性有1895人,30岁以上的未婚女性有248人,占据了10%。
“我都有了铁饭碗,还要男人干什么?”,这是大龄编制公务员林楠的原话。在她看来,不是不想找对象不想结婚,只是能找到符合标准的人太难了。
持有同样观点的还有县城在编人员曾余欢,工作这么多年,她也有过几任男友,但都因“道不同不相为谋”而一拍两散,现在反倒成了不上不下的大龄剩女。
对于体制内女性难嫁的问题,男士们却持有不同观点,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觉得是因为这些女孩的眼光太高条件苛刻,不遵从现实,所以剩下了。
在国人的观念里,考了编制考上公务员,这本是端起了金饭碗,可这些优秀的女性为什么又成了愁嫁的“圣斗士”呢。
2.为什么体制内女性择偶难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择偶问题上女性应该占据更大的优势,比如有些大城市的相亲角里,那些没有本地户口没有本地房产的男性总是低人一等,再优秀也进不了本地丈母娘的眼;
再比如在某些偏僻的小山村,彩礼一涨再涨,却还是有成群结队的大龄青年熬成了光棍。
可为什么到了体制内,这个无论是生计、教育乃至养老都有保障的环境里,女性反而成了择偶的劣势一方呢。
首先,部分男性口中的“眼光高”是一个重要原因。考编制,不论是事业单位还是国家公务员,那都是一场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验,能顺利上岸的都是人群中的佼佼者。
一个女孩,对于爱情和婚姻本就有白马王子和公主桥段的幻想,参加工作后再掺杂进对现实的考量(比如家庭条件、发展晋升潜力等),这样的标准会排除掉身边大部分男性。
就像公务员林楠所想的,我都考上公务员了,为什么不找个各方面条件都满意的男性呢,如果没有那要男人干什么。
另一方面,县域体制内女性的圈子相对狭窄,有人工作适婚男性数量少。在体制内有这样一则不成文的规定,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人一般不会通婚(真爱难挡的除外)。
一场场筛选考试,国家已经帮他们考察了智力、能力乃至身体健康条件,在体制内择偶成为很多女性的选择。
但这样也会出现一个问题,很多人由于工作的原因,接触的男性尤其是适龄男性少之又少。
比如小学老师刘雪,她工作后的第一所学校未婚女性有15人,未婚男性只有1人,而第二所学校,未婚女老师4人,未婚男老师还是只有1人,如此悬殊的男女比例为女性择偶增加了难度。
面临同样问题的还有林楠,她本来在一家私企工作,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考编制,三番五次将目标一降再降,才考到了如今的乡镇公务员职位。
乡镇公务员的工作事无巨细、极其繁琐,大部分时间林楠都在服务一线基层群众,从日常国家大事的宣传到天灾人祸时的动员、救援,经常忙的连周末都没有。这样的情况下,又哪有多少时间考虑个人婚嫁之事呢。
另外,体制内女性们所处的环境也无形中影响着他们。即使是时代进步,思想不断更新,一些封建糟粕思想还未摒弃,在某些年长的体制内男性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与年长男领导或者男同事的一次关于婚姻生活的偶然谈话,那些大男子主义甚至有家暴倾向的思想很可能加剧了女性的恐婚心理,让他们对婚后的生活失去了信心。
而且,很多男性受传宗接代思想的影响,只为找个条件匹配的女性结婚,忽略了培养感情,把女性当成了结婚生子的工具,这些行为都对未婚女性的择偶观造成恶劣影响。
比如体制内的曾余欢,在与已婚男同事谈起男人打老婆的话题时,男同事对此轻描淡笑地抛出一句“老婆不听话,不打怎么办?”;
而工作了几年的林楠则发现,但凡有新入职的女同事,适婚男性们都会争着约他们出去,这个不成换另一个,在门当户对的婚姻面前,爱情变得微不足道……
此外,能力出众的男性都去了大城市而县城中适龄的优秀男性数量太少、女性生育年龄比男性更提前等都是影响体制内女性择偶难的因素。
有句浪漫至极的话这样说道,“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这些千辛万苦在小城站稳脚跟的女孩们,真的就遇不到一个能白首到老的有情人吗。
3.只有该结婚的感情,没有该结婚的年龄
“如果35岁还没结婚,就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这是大龄的林楠发自内心的想法。对她而言,与其走入低质量的婚姻,也不要为此而将就。
和林楠抱有同样想法的女性还有很多,他们自力更生有稳定且可观的经济来源,养活自己、孝顺父母都不在话下,遇不到条件合适的,那就过高质量的单身生活。
话又说回来,那些体制内的择偶困难的女孩们是否也该转换下思路呢。都说体制内和体制外最好不通婚,但谁又能确定体制外的男性就一定不是可以栖息的“良木”呢?
当然,找个有晋升前途且在体制内工作的、外表帅气灵魂又有趣的、家庭条件优越的男孩,对于体制内女性而言是最优的选择,但从现实来看,这样的人可谓是凤毛麟角,即使是有,他们又何尝不想寻个更高质量的伴侣呢。
所以,追求理想的同时也认清现实,体制内没有就越过体制的围墙向外看看,圈子小的尝试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优先选择人品性格和能力,其次再考虑长相甚至家庭,这些对体制内那些择偶难的女孩而言,都是可以尝试的。
诚然,找个找个心意相通,思想匹配的伴侣很难,但还是那句话,只有该结婚的感情没有该结婚的年龄,即使择偶难也别委曲求全的将就。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无法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作者:心向吾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