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秦朝政经文,全方位了解一代王朝!

2021-11-23 22:40 作者:历史老师定哥  | 我要投稿

hello,大家好呀~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秦朝的知识整理,一条龙给你梳理哦~

秦朝发展历程  

一、简介

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定都咸阳,公元前207年亡;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专制,它建立的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基础。但是,秦始皇实行暴政,秦律严苛,秦朝短命而亡。

二、统一

1、条件:

①经济上,封建经济发展。各地区各民族联系加强,奠定统一物质基础

②政治上,兼并战争实现局部统一,出现统一趋势;民族融合形成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民族共同体;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制兴起为统一提供制度条件;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实力,国力跃居诸侯之首,提供了统一可能性。

③文化上,战国后期出现文化融合统一趋势,民心渴望统一;法家、儒家提出了统一设想,为统一提供了政治理论。

④嬴政雄才大略,吸引人才,远交近攻战略正确。(“合纵连横”:公孙衍和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众相聚于赵,而欲攻秦”,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相对,后秦国自西向东与诸侯结交,自西向东为横向,故称“连横”。)

2、过程:

①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灭韩、赵、魏、楚、燕、齐。

②公元前218年,征服岭南越族

③统一西南

④公元前214年-公元前213年,蒙恬率军北击匈奴,夺取河南地区、河套地区

3、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②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各民族交往,有利于形成强大的封建王朝,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

③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基础,统一成为历史的主流,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为中华民族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政治

中国古代基本政治制度形成。

1、皇帝制度

(1)创制:因“三皇五帝”而创造出“皇帝”一词;“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2)含义:人们称祖先神明为“皇”,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为“帝”,嬴政将“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其一说明了他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是上天给予的,即“君权神授”;其二反映了他觉得仅仅是做人间的统治者还不满足,还要当“神”。

(3)内容:自己死后皇位传给子孙时,后继者沿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秦始皇梦想皇位永远由他一家继承下去,“传之无穷”;取消谥法,谥法起源于周初,是在君王死后,依其生平事迹给予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秦始皇认为“子议父,臣议君”,太不像话,于是废除谥法,不准臣子评价自己;天子自称朕,别人不能使用,皇帝的命令叫做“制”或“诏”,只限皇帝使用;以玉质雕刻的大印才能称为“玺”。避讳,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4)目的:突出天子的特殊地位,强调皇帝与众不同,皇权至上;强化皇权在人民心目中的神秘感。

(5)评价:掌握封建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大权,专制主义制度确立。

2、三公九卿制

(1)内容: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负责全国军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九卿,对丞相负责,按其职能行使权利;奉承,掌管中庙,祭祀和国家之礼;郎中令,负责皇帝禁卫;卫尉,负责皇宫守卫;太仆,负责皇帝车马;少府,负责皇帝财政;廷尉,负责司法;典客,负责外交和内部少数民族事务;治粟内史,负责粮食和财政;宗正,负责皇室事务。注意:治粟内史,具体掌管国家财政经济收支,如租税、钱谷及盐铁等国家的各项收入和国费的各项支出。少府,掌山海地泽收入、皇室手工业制造收入以及皇室各项费用开支。

(2)评价:
秦朝创立的中央行政制度,分工合作,由皇帝直接任免,提高了行政效率;但是,国家事务与皇族私人事务没有分开;到两晋后逐步被三省六部制所替代。

3、朝议制度

(1)含义:凡遇军国大事,皇上“下其议”,群臣议论结果由丞相上奏,最后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2)“朝议”有廷议和集议的区别:皇帝在殿堂听政,百官按例朝见,有事皇帝口头提出,有争议的当朝议论,谓之廷议。有些事皇帝不在朝会中提出,而“下其议”于一定范围的官员,如“九卿会议”、“王大臣会议”,然后再将意见上奏,谓之集议。举行廷议或集议,都是为了有利于皇帝决策。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

(3)评价:

①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体现了皇权至上。

②综观朝议,它实际上相当于皇帝的高级秘书班子讨论一下工作,对领导派下来的工作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是决策的前期准备工作,属正常的行政程序,与民主不挂钩。

4、郡县制

(1)内容:

①郡是秦汉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行政单位,设郡守、郡尉,郡监(监御史);郡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掌全郡政务;郡尉辅佐郡守,掌管全郡军事;郡监,掌监察工作。

②郡以下设县或道,内地设县,边地少数民族地区设道;满万户以上的县设县令,不满万户的设县长;令,长为一县之首长,掌全县政务,受郡守节制;县令下设尉、丞;尉掌全县军事和治安,丞为县令或县长的助手,掌全县司法。

③县以下设乡、里和亭,乡和里是行政机构,亭为治安组织;乡设三老掌教化,啬(Se)夫掌诉讼和税收,游徼掌治安。乡以下为里,是秦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里设里正,其职能组织生产,秦归定,两亭之间相隔十里,设庭长,亭遍布于城乡各要地。

④居民组织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闾右居富家,闾左住贫户。(户籍档案是秦朝统治的基础,有助于治安、征收赋税、征发兵役徭役等。户籍会按自然状况、职业阶层、血统等标准分为许多类。户籍、年籍是分开的。年籍既按年龄,也按身高记录。出现生老病死等情况,户籍中可以随时添加“籍注”。)

(2)评价:秦朝创立的地方行政制度,官吏由皇帝任免,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奠定了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后来东汉末年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唐朝后期演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宋朝演变为路州县三级制,元朝演变为省州县三级制,到现在演变为省市县三级制。

(3)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在于权力的不同,这是中央制度的不成造成的。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权力较大,郡县制下地方大臣听命于中央。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是秦朝官僚政治的主要内容)

西周贵族政治和秦朝官僚政治的比较

4、秦律

(1)来源: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时,曾采用李悝的《法经》,并改法为律,颁行全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秦律修订,作为全国统一的法律颁行各地。

(2)内容:不仅有《法经》六篇的内容,而且还有《田律》、《效律》、《置吏律》、《仓律》、《工律》、《金布律》等内容,刑罚有死刑、肉刑、徒刑、迁刑、笞刑、赀罚等死刑主要有:弃市和磔(磔刑,通常被称作凌迟. 行刑共分三日,共剐3600刀。行刑时用渔网罩身,将身上皮肉从网眼中露出,慢慢剐之,熟手操作,必3600刀要命,而且最后一刀必是在心脏位置)肉刑有:斩足、宫、劓、黥等肢体刑;徒刑:将犯人拘禁起来,并使服苦役;迁刑:即将犯人流放边地;笞刑:鞭笞之刑;赀罚:让罪人向官府缴纳财物或提供劳役,以达到惩罚的目的。

四、经济
1、土地私有制①内容:令黔首自实田;征收统一的土地税②评价: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但赋税过重2、统一度量衡货币(1)内容:①圆形方孔钱为通用货币,半两一枚(秦半两);黄金为上币,镒(24两)为单位。②计算物品长短的器具叫度,测量物品容积的器具较量,测量物体轻重的器具叫衡;秦的一尺长23.1厘米,秦的一升为202毫升,秦的一斤相当于今天的250克;六尺为步,二百四十步为亩。(2)作用:①奠定了度量衡、货币的基本制度;②有利于国家税收,对人民进行经济控制;③有利于经济交流,促进商业发展。五、文化1、统一文字(1)内容:“书同文”,即将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不同的书写体统一为后世所称的小篆,一直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民间盛行隶书。(2)作用:①方便国家颁布政令,落实法律制度;②有利于文化交流,有利于共同的文化心理的形成。2、焚书坑儒(1)内容:

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儒释的事件。秦始皇34年(公元前213年),淳于越反对郡县制,要求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主张,禁止“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

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称赞过去而非议现在政策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这种措施引起许多读书人的不满,第二年,许多方士、儒生攻击秦始皇,秦始皇派人调查,将460多名方士和儒生坑杀。

(2)评价:①是商鞅变法“燔师书以名法令”政策的继续和扩大;②企图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维护郡县制;③但采取暴力推行,是暴政的表现;④思想专制、文化毁灭政策产生了恶劣影响。

3、长城

(1)概况:秦朝将原秦赵燕长城连接起来,西起临姚,东到辽东,后称万里长城

(2)评价:

①有利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等破坏农耕文明;

②是秦朝巩固政治的措施之一;

③后世汉朝,唐朝,明朝都有修建,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农耕文明的作用;

④1987年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额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4、兵马俑

(1)概况: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1974年发现挖掘

(2)评价:

①体现秦始皇暴政;

②对研究墓葬制度,陶瓷业,雕塑艺术,军事制度等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③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六、秦朝的暴政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不在政;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1、表现:

(1)社会矛盾激化:①秦始皇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征发繁重;②秦朝刑法严苛,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2)焚书坑儒:实行思想专制,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3)秦二世的残暴统治:使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化2、结果:秦的暴政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七、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1、陈胜,吴广起义

(1)时间:公元前209年

(2)地点:大泽乡

(3)政权:“张楚”

(4)影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2、秦朝的灭亡

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灭亡原因:严苛的法律和秦朝的暴政

3、楚汉战争

①时间: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

②结果:最终项羽被刘邦击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③“楚河汉界”、“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都与楚汉之争有关

4、认识:反映出农民起义和秦速亡的主要原因是严苛的法律和暴政,故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勤于政事,关心民众。

八、对秦始皇的认识

1、生平: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政;统一前是秦国,统一之前称秦王;统一后是秦朝,统一之后称秦始皇。

2、评价:

①完成国家统一,创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官员考核殿最制,秦律,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有利于国家统一。

②推行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

③修建灵渠,有利于沟通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修筑长城,有利于保护农耕文明,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④暴政导致秦朝短命而亡;

⑤运用法家思想统治人民,实行残酷的刑法;

⑥沉重的赋税、徭役、兵役,滥用民力修建阿房宫,骊山陵;

⑦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END-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想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你们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 

秦朝政经文,全方位了解一代王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