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万网红迅速塌房” !我好怕下一个被捧杀的,会是他


这个,是我一个月之前想要写的话题。
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居然仅仅在一个月里,迅速塌房了!
一个月之前,于文亮在短短两个月里,拥有了382万粉丝,掀起了一场“自由崇拜”之风。
他发布的每一条视频点赞量都是几万,几十万,几百万。

随即,于文亮这个“普通人”开始被各大媒体打call。
对着镜头,大口撸串、怼脸自拍,即使五音不全,也还是自信地唱歌,完全不怕出丑丢脸。
很多人声称,他治好了自己的平凡羞耻症 ,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他的这份坦然与纯粹,赢得了很多人的好感。

而正当大家对他充满期待的时候,于文亮账号却开始大量掉粉,网上对他的口诛笔伐也开始铺天盖地,
“没关注于文亮的长高10cm”
“说于文亮不帅的今年赚一千万”


评论区里出现由夸到贬的两极反转,就连家人也顺带被问候。
因为他在涨粉最快的时候,立下了“除非父母顶不住才接广告”的人设形象。
随后,他在直播的时候,却对另外一位主播喊道:“一起圈钱吧!你把我心里话都说出来了”。
这句话伤了很多人的心。
“虚伪、装、吃相难看”,如今,成了于文亮的代名词。

之后,他发一条视频解释说,直播时的话,是“和朋友闹着玩口无遮拦”,结果还是疯狂掉粉,疯狂挨骂。
这个靠真性情人设爆火的网红,最终还是塌房了。

说实话,大家反感的,并不是他赤裸裸的赚钱。
而是立下了一个虚伪的、几近普通人的完美人设,而后又亲手将它迅速撕碎。
我曾听过一句话:
任何努力都是为了生存,任何优秀都是为了收获。
放在于文亮身上一样说得通:
当了网红,赚钱没有错,但是,当他展露出真实的人性时,他这个屠龙少年,最终变成了那条沉迷于财富的“恶龙”。
流量时代,从来不缺少这样的故事,一个又一个普通人的“代言人”,在流量的洪流中,或迷失自我,或渐行渐远,然后新的代言人重新诞生。

互联网习惯把人捧上神坛,又以同样的方式把人拉下神坛。
互联网的发展,从PC端到移动互联网,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一面是互联商业精英们攻城掠地,一面是14亿国民变网民。
这其间,伴随着互联网和资本的造神运动 ,大大小小的网红如过江之鲫,或一夜爆火,或一日茶凉。

不知道你还记得“芙蓉姐姐”吗?
我想,很多人知道“网红”这个词,就是从她身上开始的。

2004年,当她摆着“S”造型、操着雷人语录在水木清华BBS上一炮而红时,不出意外的,招致了巨大争议。
当年,芙蓉姐姐用狂妄的语气,“出丑”的形式,迅速出圈,成为火遍大江南北的初代网红。
在那个网络并不发达的年代,芙蓉姐姐另类的出现,攒足了眼球,网民们似乎也找了一个发泄口,将她当成人肉靶子,进行挖苦、嘲笑、谩骂。

那一年,芙蓉姐姐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她四处接商演。
虽然是“丑红”,但居高不下的关注度,伴随着鄙夷和抨击的,还有不断上涨的收入和名气。
消失了19年后,再次回归的“芙蓉姐姐”,如今可以勇敢地喊出自己的名字——史恒侠。
这些年,她积累经验和人脉,开公司,重修学历、减肥、练习瑜伽,学习茶艺、礼仪。

脚踏实地,日复一日,低调地做着改变。
除了踏足商界之外,她还做起了慈善,就连她曾经向往的北大,也曾邀请她前去进行演讲,不得不说,她把人生活成了大写的励志。


很多网友会不自觉地把于文亮,和“冬泳怪鸽”放在一起。
我自私地认为他们并没有可比性,前者多的是难以言喻的“市侩”,后者多了“不忘初心”的纯粹。

网络中,怪鸽被人称为“巨魔战将”,凭借着奥利给的正能量语录和酷似巨魔的长相,他迅速走红网络。
有人说他是正能量的奥利给大叔,也有人把他当成网络小丑,有人说他是“神经病”,作秀、卖惨的质疑铺天盖地。
没有人知道哪个标签才是真实的他。

直到冬泳怪鸽的热度没了,视频只有几百播放的时候,关于他的一些质疑声才散去。
只是,爆火几年后,他住的家徒四壁的房子没有变;
他一年四季不间断地跳入水前的口号没有变;
他掏出快板,一边打一边还原地踏步的姿势没有变;
他给弟弟剃头、给父亲治病,他简朴的一日三餐没有变;
他的生活依然很糟糕…
或许,那些被讥讽的“正能量口号”,只是生活的开场白而已。
但是,他谦逊地弯腰、低头,像个勇士一样地说:
“已经用你们的钱治病了,不能再用你们的钱发财。”
我们无法揣测,他到底为什么没有选择成为签约网红、把名气变现。
可能源于生活信念,可能源于他就没理解当下网络经济的逻辑。可能源于他只是如你我一样,情愿做一个有钱不赚的傻子。
之前听过一句话:粉丝和偶像不是一家的,而是对立的。
粉丝会想象一个幻想的偶像,会加强这种链接,会加强偶像的优点,并以此吸取能量。
所以,当我们把怪鸽这份纯粹,高高的举起时,我好怕下一个被捧杀的,会是他。

10月28日那天,我收到一条特别的留言:
“关注的人里,好像也就你还在坚持初心”

当时,好开心听到这句话,我觉得,这是对我最大的褒奖。
就在收到这句话的前一天,我还在和朋友们说:
这个世界林林总总,太多复杂的东西,很容易“跑偏”被欲望裹挟,保持初心太难,纵使难,也要坚定自己的想法:保持初心,不要轻易迷失自己。
你的纯粹,你的积极,你的善良和真诚,你的锋芒,你的底线,都应该是你最宝贵的东西,它不应该被轻易改变和裹挟。

以上,是我那天的原话,这份初心,我从2017年坚持至今。

谨以此句,再次勉励我自己。

所以,我们会很容易发现,这个世界的真相就是:
当一个人的认知不足以驾驭他所拥有的财富时,这个社会有一万种方法收割他,直到他的财富与认知相匹配为止。
这么想,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公平呢?

或许,奇怪的不是“怪鸽们”,而是这个世界。
或许,傻的不是“怪鸽们”,而是聪明人太多了。
好了,我是半耳聆,感谢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