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经验贴丨北大软微20金科多战考研414分:讲述我与甲神一起备考的一年

2020-05-25 17:21 作者:苏世考研  | 我要投稿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严禁转载和抄袭,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 写在前面的话 /

学霸经验贴,借着前人经验前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今年复试大部分已经结束。小苏邀请一批“高分学霸”分享经验,希望同学们借鉴成功上岸学长学姐经历以勉励自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有越来越多人能够和我们一起,发挥自己的余热。欢迎每一位独特的你来分享经历或经验。

有一分热,发一份光。

考研路上遇到的问题和对考研的疑问,或者你有希望我们创作的文章/内容/视频,可以随时联系小苏(微信:①lqll_1998 ②xiaozhushou_123 ),文末有各专业QQ考研交流群的群号,各专业微信考研交流群由于有的群超过200人并且发二维码容易过期和招来“小广告”,直接加小苏微信会拉你进群。

我是多战考研了,期间也走了不少弯路,想着通过这次经验贴介绍一下自己考研的经历供大家参考吧,希望大家都能尽早上岸。

一、个人简述与考研历程

我本科是某211工科学校机械专业,然后就读了二学位。二学位第一年就考了金科,分数360+然后复试被刷掉了。当时被刷掉的时候其实感慨挺多的,可能就是几分(一道选择题或者一道填空题)就可能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道路。随后也总结软微考研的一些特点软微初试比重较大、复试并不歧视本科、专业课较难因此专业课和数学是提分拉分的大项,所以大家复习应尽可能早尽可能全面一点,尽量把初试分数考高一些。

二学位第二年有幸跟随甲神步伐学习,初试成绩总分414,其中政治73,英语69,数学138,专业课134。初试全院排名第11,金科排名大概在第五左右吧。复试发挥不太好82,综合排12名。

由于软微第二学位第一学年下学期课程较多(诸如计量、r语言、数据分析等课),加上第一次金科复试的缘由,没有提前去复习初试科目。6月份的时候学校征集国庆70周年阅兵群众游行方阵,自己也犹豫了许久担心是否会影响考研复习,毕竟这次应该是人生中最后一次考研,无论上与不上都不会继续考了。但后来在父母的建议和甲神的鼓励(ps:虽然甲神可能只是想找个人陪他 手动狗头),决定参加这个人生中极为难得且光荣的活动。

7月份回家修整了几周,随后8月开始阅兵集训,真正开始复习大概在9月左右了。当时确实感觉时间比较紧,加之软微随后又增加了一本更难更厚的尼克尔森作为参考书籍(光粗略学完这本书就花了近一个月),我们一行五人都后悔没早点开始复习,还好都不是一战有一定的基础,进度能勉强赶完。在这里再次强调一下一旦确定好考软微复习一定要尽早开始(特别是一战或者跨专业的同学,软微专业课花的时间真的挺长)。

软微虽然是一年比一年难考了,但从就业等角度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性价比,初次接触的同学最好在三四月就开始专业课学习,因为软微宏微观考试应该是除了光华最难得一档了,哪怕你七八月综合完各类信息和估测完自身能力水平想换学校(其他学校诸如nk,yc等学校的学硕)也是来得及的。九十月一旦确定了学校千万不要三心二意了,每年都会有劝退的风气(什么小道消息缩招、hf gf多战400+大佬集体转战软微、生源爆炸等)。ps:我们开玩笑说光华扩招好多,忽悠甲神去考,甲神严词拒绝了我们,说喜欢软微风气非软微不考。

二、复习时间规划

每日

上午:9点到12点半,期间食堂错峰吃饭

中午:十二点半到两点半,玩会手机然后睡午觉

下午:2点半到五点,然后回去躺会

晚上:6点半到10点半闭馆

晚上回去我是喜欢玩会游戏放松下,不过后来两个月甲神他们都在背单词小程序刷政治看专业课视频啥的,我也督促下戒掉游戏(这也体现了好的研友的重要性)。

说到研友监督的重要性,我们几个(除了jz大佬)都喜欢睡懒觉,最开始的时候经常睡到九十点然后早上学习就废了。后来就成立了早起小分队讨论组,以请吃饭作为惩罚。还有就是甲神喜欢玩手机,隔一会就喜欢看两眼,在我们的督促下也改掉的这个坏毛病。此外人多信息渠道也多,有什么好题或者习题册都能互相讨论。

早起小分队日常交流

其实每天不必追求极致的什么十二个小时,八九个小时左右足矣,重要的是学习效率,根据自己学习状态调整学习时间。一科学累了感觉饱和了就可以换一门科目学习,增加自己学习效率。长时间的紧张学习后容易产生厌学等负面情绪,这是正常现象,所以保持好心态,也可以定期放松一下,我们考研时是一周左右去一次海底捞(蹭下午大学生折扣的末班车,考完研下来成银海会员了。。)。就我和py大佬而言一周可能还会选个时间去一次健身房,适当的运动也能对复习时的精力有一定的提高。

心态问题除了之前讲的理性面对各种劝退言论外,越到后期会越紧张感觉自己时间不够了,其实无论复习的多好都会有越临近考试越多知识没学的心态。最后两个月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大半年的复习成果,不要浮躁踏踏实实的学习,你会发现这两个月的学习效率出乎意料的高。

三、初试

政治

分数:73 选择47+大题26

由于之前考试政治只有60左右,这次我政治学习是和其他科目同步开始的。今年选择题简单,可能大题就开始压分了吧。由于我们语言逻辑和思维已经差不多定型,加之基本大家后期都靠背大题,政治提升还是在选择题。

甲神采用的是慢慢过肖那本厚厚的精讲精练,我采用的是用徐涛老师的强化视频和书打基础,后期辅以各类模拟卷狂刷。从后期刷题结果来看其实许多细节题都是精讲精练上有的,视频课毕竟是走捷径不够细致,作为打基础的尚可。后期肖老知识点提要也是刷题纠错翻书查知识点的最佳之选。

选择题提分的关键可能就是在于刷题吧,我们几个基本把市面上所有的模拟题全刷完了,总结下来看题目质量和解析质量都较好的有肖秀荣、腿姐、余峰、王吉。关于余峰,我也是最开始在群里看见有人在推荐,然后抱着试试的态度我们众筹买了四套卷,发现选择题出题风格极其像真题的风格。到后来余峰公众号每天十道多选和最后的选择题知识点串讲课都是挺贴近真题的出题风格。关于时政版块我感觉肖秀荣的时政内容已经够详细了,再通过一些刷题补充就够了。

关于刷题,市面上那些几十块的微信小程序刷题是一个不错的途径,还能自动总结错题集,帮你测试做完这前50分要多长时间。每天利用一些闲散时间,很快就能刷几十套模拟卷。

关于政治大题,大家最好最多选两个老师的押题就差不多了,我是选择跟着腿姐和肖秀荣的大题,腿姐关于如何分析题目把已背的材料如何往上套这个讲的还不错。余峰选择题提要最后附的三个补充大题资料好像和毛概第一题完全一样,不过可惜大题押题太多了没来得及背,就看自己的运气咋样了。

英语

我英语太辣鸡了,有给的复习时间不够的原因,看着大家都80左右,不好意思分享了,跳过。

数学

今年是偶数年,题型整体普遍难度不低但可能是由于国庆也没有像18年那样有几道巨难的题。数学这东西大家从小学到大,也能看出确实天赋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只要把基础打扎实,也能拿到不错的分数。

基础与强化阶段,我使用李正元的书过一遍打基础,用张宇强化视频配合闭关修炼强化,这个阶段用的闭关修炼和李林108的习题集,感觉这两本书的质量真的很不错。这个阶段如果有研友且用的不一样的习题集可以自己觉得好的题拿出来分享讨论,讨论过的题真的是印象会深许多(例如今年那道线代的解题方法其实我们讨论过类似题,但是就我以个人考试的时候给忘了)。

在后期主要就是和研友一起每天早上定时刷卷子,重要顺序几十年真题(有时间也可以把数一数二刷了)>李林四六套卷>共创超越。当时在刷李林四六套卷的数一二三,有人在群里说李林咋题目出得不太难或者没什么特别新颖的题啊,但结果看来真题确实大题风格难度就和这个差不多。在之后就是刷一些共创超越。定时刷题非常重要,尽量将自己的做题速度控制在三个小时内,并且能提前多一点更好,考试时你因为紧张更仔细这些原因会比平时做的慢一些。在做完题后除了收录错题集外一定要总结下自己易错的弱智问题考前看一看,比如不定积分没加C这种。Ps:刷题也体现了天赋差距,甲神做一套李林只要一个小时多且基本145+,我们做一套要两个小时左右。

最后强调的是,无论前期基础跟的那个老师,在冲刺阶段一定要跟李林老师,相信李林老师(这是我们多年考研经历的血泪教训)。今年虽然命中的不多,但李老师对考题难度和思路把握真是无敌,线代大题的思路是四套卷一个填空题所讲到的,那道等式两边同时积分的思路也是押题课重点强调的。

专业课

专业课复习的还不错,在这里着重多讲些专业课的知识吧。

总的来看从18年软微专业课哀鸿遍野的大改后,微观基本都是模型推导和数理计算,宏观也有一半以上偏数理,所以数学好的同学学专业课有一定优势。

宏观

宏观部分是专业课提分最快的部分,从这三年的考试来看,基本就是贴合张延《宏观经济学》和曼昆《宏观经济学》两本教材,不会有较大的超纲,其中还有部分都是书上原模型诸如20年的节俭悖论、19年消费者之谜和附录都构造损失函数、18年的消费理论分析和鲍莫尔货币需求模型。好像曼昆附录还有最后一个通胀模型(就是简单级数知识)还没考,大家今年多关注下吧。总之一定要将两本书吃透,这样就能拿到大部分的分数。

经典模型诸如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动态AD-AS这几个每年必考,必须要熟知模型推导过程与画图(最好是张延上的数理推导过程),考题不大可能会考原题,老师更倾向于设定一些假设和变动,让你根据学过的模型原理推导过程去自己推导。这一块就不举例子了每年都是两道左右这一块尤为重要。

对于每年最后一道增长模型的题,我一直以为会往高宏难度发展,但实际上都在中宏的范畴之内(18第一次数理的索洛增长、19解伯努利微分方程、20离散形式的索洛增长模型),每年出题思路都很新颖着实不好预测,但将索洛推导过程掌握扎实一定也能得不少分。不放心的同学可以把罗默高宏第一章课后题看一遍吧,我想难度应该不会超过这个。

还有需要重视一些小知识点,诸如20年泰勒原理泰勒规则、19古典极端和凯恩斯极端、18年的宏观流派、消费理论(消费这一章好像基本都考过),这得靠自己在后期重复复习或者自己总结,还有很多没考比如李嘉图等价、不可能三角、卢卡斯批判等等太多了就不列举了。

宏观一直都不是软微的难点,因此大家一定要仔细复习书上知识和模型,将这部分比较容易拿的分拿到手。

微观

软微专业课微观部分确实很难,涉及的面也很广,数理思维要求较高,它能否做对其实有很大程度取决于你之前是否看过这个模型和它的推导。

首先是打基础阶段至少将范里安、十八讲、尼克尔森的书过一遍,这几本微观书大体包含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要素供给理论、市场竞争理论、风险、市场失灵等多个版块,其中每个版块都有许多经典的概念与模型。在过完基础概念和模型的基础之上可以通过每章课后题进行巩固。以消费者理论为例吧,首先是几种常见必考的效用函数类型(CES、拟线性、互补等等),然后是利用各类效用函数在常规或非常规(可能存在角点解)预算约束下的选择,最优选择的变种消费与闲暇、跨期消费模型,需求间接效用支出等互相转换模型,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相关模型、补偿变化等价变化消费者剩余联系与区别(拟线性效用下三者相等),还有就是一些扩展线、弹性、显示偏好等理论,这些诸多理论和模型需要大量时间去消化吸收到熟练运用并总结。

因此这个阶段对于跨考或者一战的同学尤为花时间,因此大家一定要提早复习专业课。(盗张大佬的图)

大佬考研的专业课记录

以真题为例20年吉芬品劣等品这种送分题和ces模型变种题,19年影子价格、最优质量和拍卖(可能有点马后炮),这些题基本位于前几道题,都属于利用书上最基础的一些理论能推导出来的。当然我印象最深的是今年的最后一道二级价格歧视的非线性定价,这一道如果你对尼克尔森这块模型特别熟悉的话(诸如甲神这种),就可以构造参与约束激励约束去利用效用去解答。但当时我在考前问过甲神二级价格歧视会不会考,甲神坚定地给我说太难了不太会吧,然后我没咋复习这块,考试的时候思考了一下也想到另一种方法也能去解答,就是范里安或者高鸿业上对二级价格歧视简要阐述时那种画线并左移寻找平稳点的图解方法,这就是灵活利用你已有的基础知识的比较典型的例子。其次就是重视课后题,20年停车罚金问题、线性城市模型这些都是原题,只要你看过推过这种模型,你一定会做这就是送分题。

强化阶段,去做各高校的真题,具体排序大概是软微3年真题>光华真题、南开真题>人大、ccer(这两风格其实都已经有些不同了),多做题多总结思路,细举个例子每年都在考生产者和要素的相关理论计算,也就几种考法,给定生产者生产函数(一般都是书上常用那几种的组合)求要素需求函数、成本函数等等,你在做题中要能去总结有产品价格和没产品价格成本函数要素需求函数(分直接和引致)的计算区别,企业生产与否的判定,多个厂商如何从成本最优的角度求总的成本函数等等,其他的就不细讲了太多了。这两个阶段的完成就能保证你的分数至少是中等。

超越阶段,这个阶段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而且花时间还不一定有效。我们在后期大量补充了MWG之类的拔高题,有些题可以算得上是尼克尔森那些较难课后题的母题吧,有些题则是新的模型假定能拓宽你的思路,毕竟微观这块确实是你没见过的模型你有大概率不会做,若真遇到老师出新的模型你做过那就是极大的优势。比如今年只考了最简单的特定消费者效用线性城市模型,其实背后还有圆形城市模型,还有不固定初始点求均衡点、价格水平、帕累托最优点等的线性市商模型。再如最后一道也是最简单的情况,背后还有是否有能区分两类消费者的假设,两类消费者需求曲线有交叉等各类复杂情况,其他的就不再赘述了。这个阶段个人需要根据自身时间安排量力而行,做题确实很打击自己自信,有些模型着实看不懂。

总的来看只要你把书本过透,课后题吃下,辅之以一些参考真题,考个平均成绩应该是不成问题。然后就是看你的理解能力和总结能力,加之一些运气因素。今年宏观有两道题都是南开之前考过的,微分形式求解IS-LM模型和最后一道离散形式的索罗模型,这一部分确实有极大的运气成分在里面,不过也能看出软微老师每年出题求新颖思路的风格,喜欢用新的模型去考察考生的整体能力和分析推导功底。

此外一定要细心,我和甲神今年专业课都出在细心与严谨上出了些问题,偏数理的出题思路导致了需要严谨的推导逻辑,如数学一样一旦中途出错整道题都会出现较大的偏差。我是生产理论那道只写了最常见的那种情况,没讨论ρ的取值问题(虽然考前还和甲神讨论过类似题),虽然我把这种情况写了一页纸论述的十分完整,但就是未讨论完全就是扣一半左右的分,微分形式的IS-LM那道也是收入和利率中间的微分过程出了点小差错,导致最后公式少了一项,也扣了不少分。

专业课复习过程有些讲的不够完整细致也请大家谅解,主要是书和笔记本没有带回家,加上又过了半年没看确实有些东西记不得了。最后再强调一定要早点开始专业课,金科考研专业课要学的书多且厚,还有一堆课后题,这真的是这几次考金科血的教训。

四、复试

不知道啥能说啥不能说,略过吧。总之只要初试考得高一点,复试基本不会成为你的绊脚石。

五、寄语

祝福大家都能尽早上岸吧。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北大博雅塔与未名湖


经验贴丨北大软微20金科多战考研414分:讲述我与甲神一起备考的一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